受疫情影響,孕媽們發個燒,感個冒都非常不容易。正當熟睡時,發熱門診的催命符又雙叒叕來了!
“患者是個30周孕的孕婦,考慮上呼吸道感染,有發熱,體溫最高38.4℃,現在不發燒了。有鼻塞流涕的症狀。”發熱門診的醫生跟我彙報了病史。
“那產科方面有沒有什麼特殊?有腹痛、陰道流血嗎?”
“那到沒有,胎心胎動都是正常的。沒有產科症狀。不過國際慣例,大肚子都還是要請你們看一看的!”
於是我又簡單詢問了一下孕婦的一般狀況,確實沒有產科方面的異常,胎心胎動也是正常的。
“建卡的資料呢?”
“木有帶~”
“最近做彩超什麼時候做的彩超?”按照慣例,自己初次接診的產婦,需要了解她整個孕期的基本狀況,包括中孕篩查,晚孕期彩超等。
“前天剛做過,但是報告沒有帶,醫生說正常的。”
但我還是要親自查閱一下她的檢查單,於是我開啟PACS系統,輸入產婦的姓名xxx,點“搜尋”。系統彈框“未查閱到任何記錄”!
“你不是在我們醫院做的彩超麼?”
“是的,我在婦幼保健院建卡的!”
“你在婦幼保健院建的卡,為什麼沒有直接去婦幼保健院看病呢?”
“生病了不是應該來人民醫院嗎?”
……
病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讓我心中一怔,不禁豁然開朗的感覺!“生病了來人民醫院,生孩子去婦幼保健院”,這大概就是大部分老百姓的思維邏輯。想想我那些年的悲慘遭遇,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家住得遠麼?”
“不遠,就在附近,走路過來的!”
“那怎麼沒在我們醫院建卡呢?”
病人和家屬並沒有回答我。他們大概在想,“人民醫院也能生孩子麼?”
“生孩子去婦幼保健院,生病了才來人民醫院。那要是在生孩子的時候生病了,該怎麼辦呢?”
男人看我的眼神有些遲疑。想說什麼,卻又不知道怎麼說,欲言又止的樣子。
“我們醫院,有心內科、有呼吸科、有ICU,並且都是專業的。孕婦也和普通人一樣,也有可能生病。並且,孕產婦如果合併內外科疾病,病情往往更加複雜,處理起來更棘手,常常要多學科聯合。”
“哦,對哦,人民醫院還有ICU,人們醫院也可以建卡生孩子!”男人突然恍然大悟的感覺。
其實,生孩子去婦幼保健院一點沒有錯,但如果你認為生孩子理所當然就該去,或者就只能去婦幼保健院,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生孩子,要去正規醫療機構。接生,要有正規的產科醫生或助產士!”這看似非常簡單的邏輯,在中國老百姓中形成普遍共識,經歷了多少艱難,是大家無法想象了。婦幼保健院,和人民醫院生孩子有什麼區別,他們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只有35歲。導致中國人平均預期壽命低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瘟疫,而另一方面就是居高不下的孕產婦死亡率和新生兒死亡率。因此,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在對待孕產婦死亡和新生兒死亡的問題上,是花了大力氣的。
過去生孩子能請接生婆的,都算條件好的,有很多是自產自接,或者家中生過孩子的長輩幫忙接。很多地方還流行一些巫術,封建迷信思想。因為男尊女卑的思想,認為女人生孩子是骯髒的,見不得人的事情,不能在乾淨的地方或者床上分娩,接生者用未經消毒的手檢查胎兒下降情況,常常導致感染。因為接生手法,產程控制不當,導致會陰裂傷、尿瘻、糞瘻的發生率非常高。還有流行用不乾淨的竹片、瓦塊斷臍,導致新生兒感染、新生兒破傷風發生率非常高。
所以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知道“生孩子是闖鬼門關”,闖過了是喜事,闖不過就是喪事。
1949年以前,全中國每年有27萬婦女和100多萬新生兒死亡。可以說,婦女兒童的健康問題,是新中國人民健康問題的首要問題。婦幼保健事業的規劃和發展就是在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之下產生的。
所以,最開始都沒有婦幼保健院,但是綜合性醫院一直都有婦產科,科室靠婦產科醫生根本無法解決廣大群眾的婦幼健康問題。於是婦幼健康事業的第一步就是接生婆的培訓。關於接生婆培訓,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第一屆接生婆培訓班是在北京協和醫院的醫生組織下開展的。
1949年10月1日新生中國成立,同時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1950年8月衛生部以“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為主要任務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衛生會議。繼而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婦幼衛生工作座談會,確立了“推廣新法接生,減少嬰幼兒發病率,改造舊產婆,培訓接生員”等任務。
因為國家對接生助產的需求非常大,而培養全面臨床醫生的時間有非常長,因此透過短期培訓的方式培養大批專門從事接生助產的工作人員,是解決這個矛盾非常好的方式。同時,要保障孕產婦的安全,還需要上下連線的婦幼保健衛生體系,於是婦幼保健院就逐漸應運而生。
婦幼保健機構是專門解決孕產計生問題的健康機構。最早的婦幼保健機構是婦幼保健站,或者是接生站。可能很多人都還對鄉鎮的“指導站”有印象,那是在計劃生育大背景下的“計劃生育指導站”,其實也是屬於婦幼保健站的一種形式。
1949年前,全國共有婦幼保健院80個,床位1762張,兒童醫院5個,床位139張,婦幼保健所(站)9個(無床位)。到1952年全國婦幼保健站增加到2379個,接生站增加到2919個,還有638個助產站。然而,這仍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老百姓的需求。
1986年國家計劃在“七五”計劃期間,全國產科、兒科病房各增加40000張,對於沒有婦產科專科、兒科專科醫院的省、市,建立相應的專科醫院,為婦女生產、住院,和兒童看病提供方便。對於沒有省級婦幼保健機構的省份,要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創造一切可以創造的條件儘快建立起來。當時,全國已經只有300多個縣還沒有獨立的婦幼保健站。
現今很多非常優秀的婦幼保健院,比如四川省婦幼保健院、河南省婦幼保健院、河北省婦幼保健院等都是在那個時期成立並逐步發展起來的。
婦幼保健院相比綜合性醫院,無論從人員素質,到硬體軟體裝置,從醫療體系的綜合評價來說,都是不完備的,但是他們具備一整套從孕前保健,到孕期保健,但分娩及產褥期保健的全流程服務能力,在這一方面,應對孕產婦和新生兒的一般性問題是足夠的。並且流程化的作業體系,使得其運作效率極其高效。
老百姓有個普遍的認知,看什麼病,要去某個專門的醫院比較好。其實當年婦幼體系的建立,能夠快速迎合老百姓的思維,讓分娩的行為習慣從家裡,從農村轉移到專業的機構,和老百姓這方面的理念是有關係的。只不過老百姓並不知道醫學的複雜性,很多優秀的、拔尖的專科都不在專科醫院,而在綜合性醫院。各種“少見病、頑固病”的私立醫院就是利用了老百姓的這種心理,如“牛皮癬醫院”、“癲癇醫院”、“白癜風醫院”、“風溼病醫院”、“痛風醫院”……,我不能說他們不正規,但是取這樣的名字本質上就是為了吸引老百姓的注意力。而這種醫療機構,即便在他們的優勢病種上,能做到拔尖的也並不多。“名氣”和“噱頭”,從來都是一對好基友。
婦幼保健體系是在政府主導下推動形成的,婦幼保健院的成立,肯定不是為了追求“噱頭”。但是因為名稱的緣故,的確在吸引老百姓規範就醫,提高住院分娩率上其到了積極作用。原本婦幼保健院成立的時候,很多老一些的產科醫生,就是從護士轉學了助產士,再從助產士轉成了產科醫生。可以說,早期的時候,人民醫院的婦產科醫生,多半是婦幼保健院產科醫生的“師傅”。但是婦幼保健系統隸屬於國家公共衛生體系,它的發展是自上而下推動的,從公共衛生管理的角度,人民醫院的婦產科在很多方面是要受婦幼保健系統監管的。所有孕產相關的資料,都要透過婦幼系統上報,在婦幼保健院彙總,最後上傳到國家。所以,婦幼保健院從早期的“學徒”,現在晉升到了“領導”的地位。
不過,專科醫院有專科醫院的好處,綜合性醫院有綜合性醫院的優勢。生孩子並不一定要去婦幼保健院,綜合性醫院也是可以的。而對於一些危急重症、一些妊娠合併內外科疾病,綜合性醫院的優勢就顯得非常明顯了。
在從事婦科腫瘤之前,我曾經就職於一家三甲綜合醫院的婦產科,當時我們醫院是當地危重產科的重點專科。在那裡,我接觸了非常多的產科合併症,如妊娠合併急性闌尾炎、妊娠合併急性胰腺炎、妊娠合併急性膽囊炎、妊娠合併急性脂肪肝、妊娠合併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還是個雙胎、妊娠合併重症哮喘(一次引產、一次分娩都在我們醫院)、妊娠期高血壓併發HELLP綜合徵、妊娠合併心臟病、妊娠合併系統性紅斑狼瘡……在那兒待久了,像妊娠期糖尿病、單純的妊娠期高血壓都算不得什麼大病。對於產科常見的急救,前置胎盤大出血這類情況,多數情況下,在婦幼保健院或是在綜合性醫院區別可能並不大,主要看血源是否充沛。但是有些情況下,綜合性醫院可能會多一些治療手段,如介入栓塞,並不是所有醫院都具備條件的。
從產科建檔到分娩,到後期康復全流程的順暢度來說,婦幼保健院一定是具備優勢的。如果是普通的建檔分娩,沒有合併症的情況下,建議選擇就近的醫療機構建檔分娩,婦幼保健院或者人民醫院並無太大區別,然如果發生合併症,或者孕期已經發現屬於前置胎盤等高危情況,還是建議到綜合性醫院住院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