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理想國》,讀到了特別有營養的部分,也因此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
“人的靈魂就好像眼睛一樣。當他注視被真理與實在所照耀的物件時,它便能知道它們瞭解它們,顯然是有了理智。但是,當它轉而去看那暗淡的生滅世界時,它便只有意見了,模糊起來了,只有變動不定的意見了,又顯得好像是沒有理智了。”
凡人只相信肉眼可見的“事實”以及所謂的“科學”。確實如果一個人能夠“看”到一切存在真實的樣子,是非常難的。因為這種“看”絕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有些人會很抗拒“走心”,覺得一切太過虛無縹緲,只有銀行卡里的數字才能讓自己感到踏實、真實。但其實,這些數字不過是天道和凡人玩的一場遊戲而已。
今天看到一個逗貓的影片,三四隻小貓在一起,人用逗貓玩具在逗它們,只有一隻小貓走到牆邊,去抓貓玩具的影子。
實和虛,不過是一切存在的表象和內在。花花綠綠的可觀之物,我們以為這就是真的,那牆上的影子就不是了嗎?它是存在的另一種展現形式。如果沒有這個存在物,那影子何來?
我分明看到那個牆上的影子一直在笑抓影子的小貓。
/
“這個給予知識的物件以真理給予知識的主體以認識能力的東西,就是善的理念。”
這句話真的是讓我繞了很久。結果當我往下讀,便豁然開朗了。如果這樣斷句,就會好理解:這個給予知識的物件以真理,給予知識的主體以認識能力的東西,就是善的理念。
物件是誰?——受識者,作為接受知識的客體;主體又是啥?——知識本身,施予方,主體。給予接受知識的人以真理,讓知識本身具備去認識事物的能力,作為一種理念,這就是善。咦,我又想到了乾坤之間的關係。
我理解的柏拉圖所指出的這種“善”和老子口中的“道”同屬一類。
善生知識,生真理,知識和真理形成了人類不斷摸爬滾打,撞到頭破血流,依然不斷成長,不斷精進的文明線。——堅韌不放棄。
道,從無中來,又歸於無,成就了東方文化的博大精深,海納百川,韜光養晦,未雨綢繆。——拿得起放得下。
/
“善本身不是實在,而是在地位和能力上都高於實在的東西。”
我認為這裡的善,不是與壞相對的好,不是與陰險相對的善良;不是孟子的人性本善,又或者是與荀子人性本惡的相對物。它就是一種“道”,天之道,宇宙本源。
/
“整個身體不改變方向,眼睛是無法離開黑暗轉向光明的。同樣,作為整體的靈魂必須轉離變化世界,直到它的‘眼睛’得以正面觀看實在,觀看所有實在中最明亮者,即我們所說的善者。”
我們的眼睛視線範圍,在不允許轉動頭部的前提下,左右範圍不超過120度,上下150度。這就是侷限。但是用心去“看”,我們能夠看到的角度範圍是多少呢?
是無限。
不敢用心去看的人,其實是真的弱小。因為不敢面對自己這具肉身裡,被冷落,被關起來,被冷暴力的——自卑、脆弱和醜陋。
而這些陰暗面,我們每個人都有,所以一點都不需要覺得丟人。
這些陰暗面就是天道給我們佈置的課題。
這些課題,在反反覆覆打磨我們。感覺困難,感覺邁不過去的時候,可以偷偷躲在被窩裡哭,全世界除了自己,沒有第二個人能知道。但是哭過以後,希望我們都能夠堅強勇敢地試著接納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