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和李逵,一個在三國裡,一個在水滸中,雖然沒有交集,但身上卻有不少共同的特點。在京劇臉譜中,張飛和李逵都是二花臉,代表性格豪爽,動作勇猛。在心理學上,他們二人也屬於同一種類型,都是膽汁質的氣質,精力旺盛、表裡如一、易感情用事。
如此相似的兩個人,如果讓他們來一場單挑,誰會贏呢?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做過比較,不少人認為勝者肯定為張飛,理由是張飛是馬上武將,李逵本身就比他低一頭。
這麼說李逵,對他並不公平。若要比試,哪有隻比一項的道理。為了公平起見,我們今天不妨從三個方面讓這兩人鬥上一鬥。
第一回合:論武器的重要性--雙板斧VS丈八蛇矛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單打獨鬥雙方手中的兵器也很重要,張飛使得是丈八蛇矛,李逵玩得是雙板斧。
丈八蛇矛,顧名思義,屬於矛的一種,分矛頭和長柄兩部分,矛杆長一丈,矛尖長八寸。矛和槍相似,但矛頭比槍頭長,也更鋒利,再加之柄也長,刺殺效果要比戈好,適合於步兵、車兵和騎兵使用。
矛,起源於原始社會的狩獵工具,到商周時期有了銅矛,戰國時代又出現了鐵矛,至漢代,矛已非常盛行,到了三國時期仍是比較流行的長兵器。
但是,嚴格說起來,張飛所使的丈八蛇矛,與一般的矛還有區別。它的矛頭是像蛇一樣蜿蜒扭曲,矛尖也如蛇信一般開叉。
關於張飛和丈八蛇矛還有個傳說:話說幽州涿縣的森林裡出現了一條巨大無比的蟒蛇精,張飛知道後,就孤身一人進入森林為民除害。經過一番搏鬥,終於殺死了蟒蛇精,之後張飛扛著蟒蛇精的屍體就走出了森林,一看發現自己扛的是把奇怪的兵器,這個兵器就是丈八蛇矛。
巧合的是,《水滸傳》的林沖使的也是丈八蛇矛,而且有小張飛之稱。當然林沖會多種兵器,使用什麼兵器對於他的發揮影響並不大。作者把丈八蛇矛定為林沖的兵器,其目的也是利用兵器來渲染人物性格的。
由此可見,在小說中出現的丈八蛇矛與人物的特點關係很大,丈八蛇矛配張飛,在小說中實際上是表現人物性格特徵的方式之一,與關羽的兵器青龍偃月刀,呂布的兵器方天畫戟,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實用性倒是其次。
那麼,是否雙板斧配李逵也是如此呢?板斧是一種短柄的劈砍兵器,因斧身又寬又扁,形如板塊而得名。板斧斧身重,斧刃快,劈砍猛,具有重兵器的特點,近身砍殺對方很難抵擋,它是冷兵器時代步兵近戰拼殺的一種重要武器。
板斧一般都是成雙使用,兩手各執一把,以使身體保持平衡,左右輪番劈砍,因此稱為“雙板斧”。李逵使用雙板斧在小說中的表現很出彩,在梁山好漢劫法場時,他掄著雙板斧,在敵群中左劈右砍,殺敵如泥。在扈家莊,李逵一人幾乎血洗了整片村莊。
由此可見,雙板斧對於李逵是很重要的兵器,可以說等於給他的武藝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因此,從這兩種兵器對其主人的影響力來看,雙板斧實用性更強,其威力更勝一籌,而丈八蛇矛對於張飛的影響力並不大。
第二回合:論智力,誰是達人
李逵和張飛,都是莽撞之人,但粗人也總有細緻的一面,那麼此二人在智力方面誰更優秀呢?
李逵是梁山公認的惹禍精,但不論他惹了什麼禍,總有人替他打圓場,最後也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的處罰。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是梁山老大宋江的第一心腹。
自打結識了及時雨宋江,李逵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你說李逵沒有智慧,這是說不通的。大哥永遠是對的,這就是李逵的生存之道。
此外,在水滸傳中,李逵最聽燕青的話,一口一個小乙哥地叫著。究其原因有兩點:其一,因為怕燕青,李逵如果不聽他的話,燕青就會給他來上一跤。其二,李逵認識到燕青在宋江、盧俊義和吳用等上層人士心中的地位,受領導層器重。李逵雖然在外豪橫,但在梁山內部,他還是一個欺軟怕硬的傢伙,燕青作為領導跟前的大紅人,他為什麼要去得罪呢?
可見,李逵其人可以用一個成語概括:大智若愚。那麼張飛呢?是否就是一個莽夫?
民間有個歇後語:張飛穿針,粗中有細,可見,張飛的民間口碑還不錯。實際上歷史上的張飛與小說中的張飛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小的差異。
據《三國志·蜀書》載,歷史上的張飛雖有尊賢愛士,敬慕君子的長處,卻也有性格暴躁、遇下寡恩的特點,對士卒粗暴,動輒鞭撻致死,可以說,歷史上的張飛是“勇而暴”。而《三國演義》裡的張飛,體現的特點則是“勇而莽”,再加上他愛憎分明、嫉惡如仇、心直口快地描寫,就變成了“莽張飛”。
差異之處在於,歷史中的張飛除了是一名勇將,還是一名書畫家,他的作品在當時還有著一定的名氣,這與小說中的張飛差距還是挺大的。所以,小說中的張飛,其形象是歷史、文學和民間三種形象的集合體。
在小說中,最能表現張飛智慧的地方,在長坂坡與曹操對決的時候,利用曹操的弱點,擺了一個疑兵陣,他讓手下人在後方蕩起很多煙塵,造成一種大軍壓鎮,塵土飛揚的假象,然後自己在橋上面叫陣,憑此假象擊退了曹操。
此外,他擊敗了嚴顏,漢中之戰時對戰張郃等人,都體現了張飛不俗的智慧。由此可見,張飛的智慧也並不是吃素的。
兩者相比,張飛肯定不輸李逵,但李逵能分清輕重,緊緊依附宋江也是一種大智慧。所以在智力上,二人可以打個平手。
第三回合:論人生結局,誰是贏家?
張飛和李逵的人生結局,看上去沒有贏家,更或者說不能用輸贏來評價。張飛被其部將範疆、張達所害,李逵被最敬重的,給他酒喝給他肉吃的宋江所害。一個死在小卒手中,一個死於恩人手中,都以悲劇結尾。
張飛當初跟著劉備,並不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是有著遠大的抱負。而李逵之所以跟著宋江混,則完全是為了個人利益。說起來,這兩個人的路在走著一個相反的方向。
張飛從時代利益走向個人利益,也就是從大格局走向了小格局,同劉備一樣,都是為了替關羽報仇而不幸殞命。而李逵則是從個人利益走向了國家利益,招安後跟著宋江一路打遼國,平定田虎、方臘,最後仍舊是為了讓朝廷放心,而被迫走向死亡。
相比之下,李逵死亡的意義遠大於張飛。
綜上所述,三個回合比下來,張飛VS李逵,誰更勝一籌,已見分曉,那個只知道喝酒吃肉的李逵居然佔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