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點:
又是一年中秋節,希望大家都正在和家人們度過快樂的時光~如果此刻沒和家人團聚的朋友們,也請相信相愛的人們總會相聚,不在於朝朝暮暮~
來看看今天的文章吧,依舊是關於親子相處,今天是“學習”“思考”相關!
孩子之所以不喜歡寫作業不喜歡上學,是因為人的大腦有著特殊的結構,它有個天生不愛思考的“bug”;如果像交朋友一樣去了解一下大腦的特點,然後投其所好,是可以解決不愛思考這個問題的。
如果你暑期被“催促小學生寫作業”的焦急與無力感打敗過,那麼就一定不要錯過今天小燕老師的讀書分享《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分享最後還會有簡單易行的tips建議,啟發思考:作為家長,咱們如何做能夠引導孩子開啟有意義的思考?
週二 | 視野
全文共6305字,閱讀時間16分鐘
美國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威林厄姆在教育雜誌專欄,向中小學老師分享認知科學的研究成果,後來威林厄姆以這些專欄文章為基礎,出版了一本書,起名《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
書裡說學生之所以不喜歡上學,是因為人的大腦天生有個大bug,這個大bug就是大腦天生不愛思考,且不僅不愛思考相反大腦是用來避免思考的。
我的大家庭裡有三個孩子,現在都是小學生,讀完《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
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上學麼?”
孩子們:怎麼說呢,喜歡也不喜歡。
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孩子們回答:喜歡的是上學有同學一起玩,尤其放假時間長了就想開學;不喜歡是好多作業,老師愛批評人、還佔課、上課沒意思。
我:那你們什麼時候思考呢?
孩子們:思考腦瓜兒好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能休息就休息。
我:那一般什麼時候啟動且願意思考呢?
孩子們:呃~感興趣的事情好玩的事情才會去思考。
孩子的回答驗證了人的大腦天生不愛思考,思考會讓大腦保持超負荷的狀態,會有不適感,尤其思考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時,還會產生疲憊感和挫敗感,這種感受會給人帶來恐懼和壓力。
我們貴州天眼營地,還有一個小組專門給起名“討厭作業隊”(哈哈,這是多麼不喜歡作業)
那麼,大腦不喜歡思考的的這個bug是否可以修補呢?威林厄姆在書裡分享了9條認知心理學原理來告訴讀者大腦有哪些特點以及如何結合這些特點來修補這個bug。這個過程如同想要跟大腦交朋友,就先要了解大腦的特點與愛好,然後投其所好,跟大腦好好相處,讓大腦開心地去做你期待的事情,即讓大腦去思考有意義的事情,讓孩子愛上學習。
1.大腦不愛思考這個bug
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咱們一起來簡單瞭解一下大腦不愛思考這個bug是如何形成的。
大腦是人身體上唯一一個不能替代的器官,它是避免思考的,很多情況下,大腦靠記憶進行“自動駕駛”就可以。要想啟動大腦思考,除非外界的認知環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大腦之所以如此“懶惰”,主要原因來自於大腦的結構。
大腦有三大結構,從裡到外分別是:腦幹、邊緣系統和大腦皮層。其中腦幹負責那些不需要意識控制的生命必須功能,比如心跳、呼吸、血壓、體溫等;邊緣系統掌管情緒和感覺;大腦皮層負責語言、想象、記憶、思考、判斷、決策等這些需要意識調控的高階感知。
人類只是遵循了進化規律的普通生物,在動物腦的基礎上進化了人類腦。這三個結構體現了進化的三個階段: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人類。爬行動物腦,控制一些簡單的生理功能;哺乳動物腦,控制吃喝、生殖和情緒;人類腦,處理工作學習人類關係。
神經系統科學家戴維 · 林登在其《進化的大腦》一書中提到:腦幹和邊緣系統是普通哺乳動物都具備的,也就是說人的大腦結構進行著冰激淋式的進化,在保留落後大腦的同時,在最外層增加大腦皮層這個高階結構,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大腦內部都包裹著一個落後的老鼠大腦。
落後的大腦是基本不靠意識或者意志控制的,不能很好地啟動思考功能。
而剩下的人類腦即大腦皮層是如何工作或者如何避免思考的呢?
2.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這裡列出5條重要的認知心理規律,一起看看大腦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認知心理規律1:大腦喜歡不經思索的“自動駕駛”
大腦的這個特點講的是大腦喜歡從“記憶”裡提取需要的資訊,用心理學家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大多數時候做得事情正是我們經常做的事情”,比如大家似乎可以閉著眼睛起床、走到洗漱間、擠牙膏、刷牙洗漱……“自動化”開啟這一套動作就行。
記憶是思考的殘留物,當思考在“工作記憶”裡發生,記憶才有可能留下來存入“長期記憶”。而隨後不管刺激記憶的資訊是從環境中來,還是從人的“長期記憶”中來,都可以引發在當下的“工作記憶”中進行編輯思考。如果這個事情是經常做的,那麼“工作記憶”就能自動化思考。
認知心理規律2:大腦裡工作記憶空間有限
但是這個“工作記憶”沒有足夠的空間記住所有的資訊,且思考需要以新的方式組合資訊。
也就是說,如果資訊能夠組塊,且進行“分組打包”、“壓縮”處理,則能夠增大“工作記憶”的儲存空間。書裡就舉到一個如何記住更多字母的例子,如果把字母進行分組以固定單詞的形式組合,大家還可以記住更多的字母。
認知心理規律3:引發情感反應的事情,可以增強大腦記憶
大腦並不是“願意記憶”就能記住資訊,如果能夠引發深刻的情感聯結,比如引發某種愉悅感、滿足感或者成就感,就能激發記憶,且激發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
哪怕引發的是不好的情感體驗,也能增強記憶,比如當連續活動被意外中斷,不久之後反而會記憶猶新。
為什麼引發情感就可以增強記憶呢?這裡有趣的是,我們人類接收資訊的大腦是情感大腦,而發出資訊的大腦是理性大腦,也就說每個人都在用情感大腦接收對方理性大腦發出的資訊,所以對方發出的資訊再清晰再有邏輯,也得先過“情感關”。
這個暑期看見一個被迫內卷的五年級媽媽給孩子報了英語、數學輔導班,輔導班老師給到孩子的練習題目是小升初的英語真題和六年級的奧數題,這些題目對於一個五年級的孩子來說很吃力,做完一道之後覺得非常燒腦要即刻休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挫敗感不會少於做完之後的滿足感。所以每天的作業幾乎都是被催著才拖拉著完成的。
這樣的學習體驗是被動的,在情感上的感受是煩躁的不愉悅的,對於激發孩子主動學習和主動思考是起不到太大幫助的。
認知心理規律4:大腦喜歡具象的知識,不容易記住抽象知識
抽象知識背後都有深層結構,這些深層結構一般是凝結了很多事實性知識的某種共性的規律,這個規律並不是一次兩次就能發現的,需要不斷重複才能慢慢顯現及被總結。
比如,美國西部山區的森林,借鑑東部山區的經驗,一旦發生火災就及時撲滅,不讓小火蔓延成大火,但西部山區十年之後引發了一場難以控制的大火之後,才總結出原來東部山區潮溼,西部山區乾旱,東部火勢撲滅之後燒燬的樹木腐爛,西部火勢撲滅之後,燒燬的樹木就成了天然的燃燒材料,積攢十年之後就會引發大型的火災。
再分享一個例子可能會更清楚這條認知規律講的什麼,比如下邊這段小學五年級英語,老師讓孩子們流暢背誦,且錄音提交,可是孩子錄了十幾條都卡在最後一句背不下來。
孩子是這樣斷句的:Ann and Ken had || a lot of || fun on Mars
而正確的斷句是: Ann and Ken || had || a lot of fun || on Mars
這裡邊具象知識是:每一個單個的單詞;
這裡邊抽象知識是:主謂賓格式,詞串兒 a lot of fun 和 on Mars,介詞、動詞等各種詞性,以及整個句子。
孩子雖然學會過主謂賓格,學過詞性,也在逐漸學習固定搭配,但這些組合成一個句子意味著什麼對孩子來說是抽象的,這樣的抽象的深層結構是必須閱讀大量的英語句子,且經過大量練習有了感覺之後,才會逐漸理解和遷移到新句子的。
認知心理規律5:對知識理解的深淺,以及能否運用知識遷移到新的問題中去,阻礙大腦能否從新手思考晉級到專家思考
生活其實沒有捷徑,專家也是經歷了博聞強記之後才練就成了專家。專家能一下子看出來事情或者問題的深層結構,比如書裡提到的物理題目的例子,新手會按照物體屬性進行分類為彈簧和斜坡,而專家則會根據物理原理的解題思路將彈簧和斜坡全部歸為能量守恆定律問題類。
另外,對知識理解的深淺,以及能否進行知識遷移,會阻礙大腦“自動化”,阻礙思考。
如果對知識的理解深度稍深一些,以及發現新環境或者新條件跟原有題目有類同之處,就能更好地學會且進行應用遷移。
3.如何做能修補
大腦不愛思考的bug
面對以上大腦的這些特點,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人們對大腦投其所好,讓大腦能夠好好思考呢?
方法1:多練習讓知識自動化,幫助大腦“自動駕駛”
多練習,就意味著向“自動駕駛”的大腦提供“自動駕駛”的“駕駛資源”。
書裡有一句話寫到:大腦是這樣思考的:如果你不經常思考一件事,你可能不需要再想它,所以可以丟棄;如果你真的在想一件事,以後你可能還會從同一個角度思考它。
這個道理其實就是咱們平時說得熟能生巧,比如,每一個熟手司機一上車不用思考就知道如何啟動、遇到紅燈如何制動,但是若有新手問手腳如何配合,咱們還真不一定能說上來,因為這個知識已經熟練到一上車就能“自動化”啟動,無需按步驟思考。
方法2:把知識組塊,增大大腦記憶空間
學期結束不要著急去預習新學期的知識,先慢下來把學過的知識分類組塊,可以有效幫助增大大腦記憶空間。
比如這是五年級語文課本的目錄,回顧一下會發現:第一單元在學如何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第二單元在學如何藉助具體事例來寫人物特點,第三單元在學如何創造性地複述故事……
當把知識組塊,可以看到事物規律,逐漸舉一反三,增大記憶容量,增強思維靈活性。
方法3:用故事和適當難度來增強知識的情感連結
邏輯思維的李南南說過,從某種程度上說,故事最接近人類解釋世界最早的思考方式。每個孩子對故事都毫無抵抗力,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演繹故事,用故事和適當的難度,會啟動孩子的情緒體驗,進而引發積極思考。
如果不知道如何講故事,推薦大家一本書名字叫做《故事知道怎麼辦》,這裡邊可以教大家如何為孩子編故事。
方法4:多記住事實性知識或者定理性知識,幫助增加遇到新知識時的連結性
在某一領域知道的越多,越容易理解新知識。這就如同營地學習,帶了幾期貴州天眼營之後,越來越發現,喜歡天文的孩子對天文有基礎的孩子在天眼營收穫更大。
(貴州天眼營地,孩子們正在透過望遠鏡觀測太陽)
方法5:大量練習,找到問題的深層結構,加強理解深度,增強對抽象思維的理解
深層知識是反覆訓練的結果,反覆練習反過來可以幫助達到自動化。對深層知識的理解,也會反過來加強理解的深度,慢慢從一般中抽象出背後共同的規律。但是為了練習有效,需要給到分散練習的時間和分散練習的環境,因為時間分散可以增強記憶的牢固度,環境的分散可以增強從多元中提煉規律的能力。
更多的記憶規律大家可以閱讀《認知天性》這本書,裡邊有更詳細的介紹,兩本書一起讀,會打通和加深對記憶規律和記憶策略的理解。
4.家長怎麼做
能幫助孩子做有意義的思考
家長可以做的,原則上只有一個,就是“多參與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體驗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這裡有幾點我親身體會的小實踐分享給大家:
tips1.多陪孩子瘋玩,讓ta知道你跟ta是一個戰隊的
孩子經常讓家長陪他玩,枕頭大戰也好,一個小玩具也好,可是往往大人都無法沉浸其中,覺得很無聊很幼稚,只是孩子的快樂就是那麼單純那麼簡單。
我曾經跟孩子們一起去玩蹦床公園,4個小時下來老腰都快蹦斷了,但是過程當中會發現孩子很多智慧,且4個小時下來似乎收穫了上學時代時純真的開啟心扉的友誼。
讓孩子知道,你跟ta是一個戰隊的,就足夠了。因為多參與孩子,是向孩子展露你,當孩子有問題需要幫忙時,孩子會判斷哪些問題找你準沒錯兒。
tips2.玩一玩密室逃脫和大玩家,從孩子喜歡的遊戲裡挖掘一下什麼樣的學習過程能夠激發孩子的積極思考
多參與孩子,目的之一是要多從孩子喜歡的遊戲裡挖掘學習的線索。
週末跟孩子們玩了一次密室逃脫,發現了密室逃脫裡很多吸引人的點:
- 有故事有情節
- 任務制學習
- 限定任務時間
- 設計任務關卡
- 設計任務難度
- 有同伴參與
- 解密之後興奮且有成就感
以上都符合認知心理規律,密室逃脫商家肯定多數沒有研究過認知心理學,但是能設計出大腦喜歡的有思考過程的逃脫遊戲,這些遊戲是怎麼設計的,值得咱們學習效仿。
我們還做了密室逃脫覆盤,這些是孩子們的部分反思。
孩子們還告訴我,大玩家有跟真實世界一樣的摩托車,投籃有多長時間投了多少個的進度條反饋,還兌換禮品的獎勵機制,可好玩了。他們已經說服我陪著他們去體驗一次。
tips3.知道孩子的學習狀態,幫助孩子一起從題目當中找到深層結構
昨晚一個朋友打電話說,她在培養孩子獨自寫作業的能力,之前都是培寫且寫完幫著檢查,現在開始讓孩子單獨寫作業,孩子已經漸入佳境3天了,媽媽想加入糾錯指導,爸爸則制止說錯了就錯了先不管他,於是媽媽打電話問我怎麼辦。
我給出的方法是:先按照爸爸的思路讓孩子逐漸適應自己寫作業,先有自己不用陪伴二獨自完成作業的成就感,不要然錯題的挫敗感影響了孩子,但同時家長要知曉孩子的學習狀態,哪些知識掌握的好,哪些地方容易錯題,錯題與錯題之間有一定的規律的麼,怎麼樣能幫孩子梳理清楚……
比如,下邊兩道數學題,一個是“牛吃草”問題,一個是“追及問題”,這裡邊蘊含著兩條背景知識一條深層結構。
背景知識1:均勻生長--意味著每天增長的草量一樣
背景知識2:路程=速度*時間
深層結構:找到題目當中的不變數與變數,列出等式。“牛吃草”問題裡不變數是正片牧場的草量和每天增長的草量;“追及”問題裡不變數是甲乙用的總時間一樣,以及有路程的時間相等。
在這個過程中,知道背景知識才能連結到如何做題,“牛吃草”和“追及”的背後還有深層結構,但這個需要大量的練習深層結構才能慢慢浮現且被識別,而孩子更需要家長在背後指點一下。
適當的時候,跟孩子一起回顧上學期的所學,一方面可以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態,另一方面也可以一起將知識分類打包,增大大腦的記憶i空間。
tips4.跟孩子分享專家是如何創造新知識的
這條也是在瞭解孩子學習狀態時,偶發收穫的。
睡前故事聊到了冰心,孩子說知道冰心,語文課本學過,於是讓孩子講講他知道的冰心,孩子就開始背課文似的:冰心,原名謝婉瑩,著有《寄小讀者》……
這樣背課文似的教條答案簡直了,立馬打住,開始跟孩子講冰心的故事:冰心生活在一個相親相愛的家庭裡,爸爸媽媽非常愛她,爸爸謝葆璋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是海軍,在巡洋艦上工作,就把一家都都帶了山東,冰心的兒童時光多數是在海邊渡過的,所以冰心才能寫下那麼關於母愛和大海的文章與詩歌。
這麼經常跟孩子分享專家是如何學習以及創造新知識的,孩子會逐漸學會遷移。前幾天睡前故事講海明威,先跟孩子講海明威從小喜歡跟著爸爸打獵、釣魚……,問《老人與海》寫的是關於什麼的故事,孩子說釣魚。
事實上,孩子、大腦、學校是三個獨立又相互聯絡的系統,作為家長咱們應該想辦法幫助孩子在大的系統裡和諧成長。
總結一下,大腦天生不愛思考,孩子多數不愛上學,但是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做到:
- 多跟孩子聊天,融入孩子,瞭解孩子對哪些知識感興趣,那麼接下來想辦法向孩子投放這些資訊,助力啟動影響孩子情緒的大腦思考;
- 瞭解孩子學習狀態,幫助孩子尋找喜歡老師的小方法,從喜歡老師開始喜歡聽課喜歡上學;
- 設計需要一定時間內完成的小任務,透過適當難度的任務攻堅來刺激大腦開啟有意義的思考;
- 多帶孩子外出,多參加活動,透過各種體驗來加深對事情深層結構的理解,促進孩子從新手逐漸向專家邁進。
這些tips也是拋個磚,可能大家那裡還有更多更好的引導思考的方法,歡迎留言交流。
互動話題
你平時是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思考的?有什麼好的方法推薦嗎?歡迎和我們留言分享你的經歷和想法!
拓展閱讀
郝景芳:兒童早期的思維教育要做什麼?應該怎麼做?
郝景芳:為什麼我不擔心,孩子的前途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