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質資源極大豐富的今天,似乎飢餓問題早已經遠離了我們每個家庭,然而你知道嗎?如今的孩子們表面上看起來都吃得白白胖胖的,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卻正在遭受“隱形飢餓”,危害著孩子的健康。
全球1.1億兒童正遭受“隱性飢餓”,為啥孩子吃飽也會“餓”?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9年公佈的《兒童現狀調查報告》資料顯示,在全球7億的5歲以下兒童中,約有1.1億兒童正遭受因缺乏必須營養素而造成的隱性飢餓。
換句話說,在每7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孩子正在遭受“隱性飢餓”,而家長或許還不自知。
那麼究竟什麼叫“隱性飢餓”,為什麼孩子每餐都吃得很飽還會“餓”呢?
其實所謂“隱性飢餓”是指機體營養不平衡,或者是缺乏某種維生素以及人體必需礦物質,但同時又存在某些營養成分過度攝入的飢餓症狀,也就是雖然孩子每天吃得不少,但是營養攝入卻不夠均衡,成長髮育所需的營養元素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補充,最後導致一些健康問題。
之所以很多孩子會出現“隱性飢餓”的情況,往往是由於飲食結構的不合理。比如在我國很多家長都會喜歡用大米粥和饅頭來作為孩子的早餐,而實際上大米粥和饅頭是典型的“低營養密度”食物。
也就是說雖然其中含有的熱量值很高,能輕易地為孩子帶來飽腹感,但是卻不足以滿足孩子的營養攝入需求,孩子經常吃這些食物,飲食結構不合理,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導致“隱性飢餓”。
孩子長期“隱性飢餓”會咋樣?後果可能比你想的更嚴重
對於“隱性飢餓”問題的嚴重性,很多家長可能並沒有足夠的認識,乃至於還會認為“原來的孩子不也是吃大米粥白麵饅頭過來的嗎?發育得好著呢”,可實際上由於飲食水平的提高,家長們對於孩子飲食習慣的重視,如今的孩子們身體素質已經有了明顯提高,我國孩子的身高發育增長速度,更是已經躍居亞洲首位,所以飲食習慣改善對於孩子成長髮育的好處並非虛無縹緲,而是切切實實存在的。
根據現代醫學發現,目前70%以上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等等,都跟營養元素攝入不均衡有關,而對於孩子來說,因為他們正處在身體飛速發育的過程中,如果長期缺乏某些營養元素,後果會更加嚴重。
比如孩子長期缺碘會影響其智力發育,乃至於造成聾啞、出現呆小症,缺乏維生素A則會眼睛疲倦、乾澀,缺乏維生素B1會注意力不集中,影響神經發育等等,可以說“隱性飢餓”就像是時刻埋伏在孩子身邊的一名殺手,正在伺機而動,不知何時就會對孩子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避免孩子“隱性飢餓”,家長至少做好這3點
1.膳食均衡
從營養學上來說,孩子的膳食品種應該做到均衡搭配,保證包括蛋、奶、果、谷、脂、蔬六大類營養的供給,而且在主食型別的選擇上,家長也可以適當變換一些“花樣”,為孩子準備一些玉米、糙米等粗糧。
當然孩子的腸胃發育還不夠成熟,家長在為孩子準備粗糧時,應該儘量做到粗細搭配,避免孩子食用過多的粗糧,反而影響到孩子對於礦物質的吸收。
2.養成運動習慣
在避免孩子“隱性飢餓”時,其實除了飲食結構上的改善外,幫孩子養成運動習慣,將身體多餘的熱量消耗掉也很重要,否則孩子熱量攝入過多,大量轉化為脂肪積存在體內,身體素質也只會越來越差。
3.為孩子養成喝牛奶的習慣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指南建議,每人每天至少要飲奶300毫升以上,而對於孩子來說,這個數字應該更高才對。牛奶被譽為“白色血液”,其中含有著豐富的鈣元素、蛋白質、維生素,對於孩子身體發育有著很強的積極作用,家長為孩子養成喝牛奶的習慣,百利而無一害。
歪媽結語:
很多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不良的飲食習慣,而家長除了注意在飲食結構調整上多下功夫外,還要注意保持好自身的飲食習慣,儘量做到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畢竟如果家長自身都做不到健康飲食的話,又怎麼去要求孩子呢。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有“隱性飢餓”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