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著餓著
胃變小了
離瘦又更近一步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胃是什麼樣子?
胃是不是真的會變大變小,需先了解胃的正常生理。
胃,也叫胃囊,最外層的胃壁是由好幾層肌肉組織構成,具有很強的伸縮性。
胃囊擴張後能容納食物的量稱為“胃容量”。一般來說,人在完全空腹的時候,胃容量大約有50-100毫升;正常吃飽飯之後,胃容量則可以達到1200~1600毫升。換言之,人在空腹和飽腹的情況下,胃囊大小差異可高達20倍。
胃會變大變小?
胃囊大小可能會隨著進食量改變,但是胃容量卻不會發生變化。
當食物吃進去時,胃囊會慢慢變大,同時胃內腺體分泌增加、蠕動增強,讓食物在胃內充分和胃液混合(食物變成食糜),好在接下來的腸道中吸收。
只要當食物排空,消化完全後,胃就又會恢復原來的形態,此時的胃會維持在一個輕微收縮的狀態。
因此,吃多了,胃會出現暫時性的變大,但胃容量卻不變,而餓幾頓,胃也並不會減小。就像氣球,吹氣後會慢慢變大,但只要將氣放走,它會變成原來的樣子,卻不會變得更小。
► 為什麼食量有大有小?
胃容量不僅不會發生變化,而且人與人之間幾乎也沒有差異。
看到此處,肯定有人要提出反駁,那些吃播主播,一次吃下100個漢堡、幾百個壽司、幾十碗拉麵……不是說人與人之間胃容量差異不大嗎?為什麼“大胃王”們能吃下超過常人數倍的食物?
他們的胃容量可能並不會比常人大很多,只是胃的彈性天生比較好,每次都能吃到2400-3200ml,達到胃的極限度;
另外,人體食慾的大小並不能單純看胃容量,吃多少,與胃腸道、飽食和飢餓中樞、大腦皮質之間的神經調節都有關係,而這三者又會因為體質、環境、遺傳等多方面原因互相調節、制約,保持相對的平衡。
長期吃很多食物,胃壁增厚,蠕動加快,飯量自然就大。
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疾病會導致食慾增加。
► 節食後,為什麼越吃越少?
既然胃的大小並不會改變,那為什麼節食後飯量變小?
實際上,人的飢餓感並不是胃發出的,而是大腦神經中樞的一種感覺,胃也不過是“接收器”。
若感覺吃得越來越少,不是胃變小了,而是大腦發出指令來壓抑住了飢餓感,應對這種饑荒模式,降低食慾。一部分嚴重的人甚至會出現厭食症。
吃不對,胃很受傷
有人為了滿足口腹之慾,隨便吃;有人為了減肥,吃很少。這兩種操作,都讓胃很受傷。
► 吃太多——胃腸功能障礙
長期暴飲暴食,胃壁肌肉就會被撐薄,彈性就會下降,可能會導致胃動力減弱,胃下垂、胃無力等胃腸功能障礙;
另外,吃太多還會擠壓到其他內臟器官,如橫膈膜、心臟、肺部等,影響臟器正常工作。
► 吃太快——吸收困難
日常飲食中,大多是細糧,吃飯速度過快,一是咀嚼不夠,容易增加胃負擔;另一方面,人很容易吃撐,另外,細糧相對粗糧升糖更高,速度更快,吃得多,血糖就更容易升高了。
► 長期飢餓——黏膜腺體萎縮
長期飢餓缺乏食物會導致胃酸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同時粘膜腺體由於失用,可能出現粘膜腺體萎縮的情況;另外,缺乏食物的刺激,膽汁長期滯留在膽囊中,容易誘發膽結石。
編輯 | 周豔梅 責編|張秀麗
來源 | 我是大醫生官微
廣東衛生線上全媒體團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