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
在鬧騰的小鎮中心一條小巷裡
禪師額手,看見高高的煙囪
噴湧著白雲,發電廠的煤灰已經
不再上天,就像禪寺的長明燈
用上了電,光明趕走了風的影子
禪師的海青乾淨隨和,靜穩沉著
新年沒有過完,一切還都是新的
天井裡的山茶倚著古老的經幢
模糊的經文閃著隱約的紅光
禪師應答著門外的街坊
她的口音漸漸變成了本地方言
“二十幾年了,真的就一霎”
她記起多年以前在西北故鄉
海青的下襬在走動中飄飛
她豔羨的目光追隨著一路南來
在如今的小巷深處,古寺裡
她每天穿海青,誦經,燃香
把喧鬧關在山門外面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 “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我們剛剛聽到的是王明法的詩作《海青》。
王明法是江蘇省作協會員。他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習詩,作品散見於國內各種刊物,出版詩集和散文集各一部。
在詩人陳啊妮看來,《海青》這首詩從禪師的凡俗所見開始著色心理處境,從“一條小巷”的日常升騰和不斷變遷,對映時光如塵的異常之處,從寂寞單調的環境裡發現生命的詩。“海青”是禪師本色的精神象徵承載,呈現了某種禪悟的境地,詩人也寫得沉穩,內在而閃光。“禪師應答著門外的街坊”,這句詩的深意是勾勒一幅純樸的生活畫卷,一扇門裡外截然相反的生活氣息。神聖的感情不是消減,反而是某種參悟後的思想融合,也就是有生命深層體驗的參與與領悟,這一點應該是詩人對情感進行深化的最終價值導向。
詩人從及物中展開舒徐的筆調,像一次莊重而虔敬的精神禮拜,“長明燈”用上了電,“模糊的經文閃著隱約的輝光”,用倒序的詩緒感嘆一種不可擬的生活和時代法則,詩人交代得具體而通透,和模糊遠視的“經文”相比,更有一種安靜和積極的內心力量輸入。禪師以及古寺,“海青”無不對映一種象徵精神上的自由、高潔。這裡的“海青”是情感交流的溫情著力,作為具象的存在方式和周遭內外部環境的相融,很大程度上它的相融具有原始及禪性超然的通達,也包括了文字思想的延伸及對映。詩人不是易感的,他是用理性和慎靜的語氣助力思想情感的提升。這裡的“她的口音漸漸變成了本地方言”就是一種思想上的佐證。結尾“ 她每天穿海青/誦經/燃香/把喧鬧關在山門外面”落筆於一種超然寂色的皈依常態,也就是“海青”和禪師原生態的生活氣息,其實也道出一種庸常生活中最樸素珍貴的真諦,即葆有內心平和,生命中的平淡,安靜的豐富也是一種高明的覺知和啟迪。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王明法的詩作《海青》今天就賞析到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