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在泉州發射成功——東方紅,太陽昇的歌聲第一次在外太空響起。
說起這首歌謠,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這首歌謠,歌唱的正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回顧毛主席的一生無疑是十分波瀾壯闊的。
然而,在面對記者採訪時,主席的貼身護士卻說主席晚年過得並不幸福,究竟是為何會讓她說出如此一番言論?
偉大領袖毛主席
在解放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戰敗,一個嶄新的中國呼之欲出。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上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多年的戰爭早已使得我們這個文明古國千瘡百孔,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為了能夠使國家更加富強,為了使百姓都能有好日子過,毛主席經常加班到深夜。
許多次門口的警衛都打起了瞌睡,可房間裡的主席卻依然在審批檔案。有人曾經就問過毛主席說:“主席同志,工作總是做不完的,您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身體。”
毛主席卻不以為然地說:“我們這個國家太不容易了,我們的老百姓更是不容易。現在好不容易建立了新中國,好不容易百姓們能安居樂意,我們共產黨人怎麼能有懈怠,怎麼能不為了百姓鞠躬盡瘁。”
每每想到此處,總是讓人潸然淚下。雖然已經貴為主席,但是在毛澤東的心裡老百姓才是最重要的。
《尚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只有老百姓真正安定、幸福了,整個國家才能夠繁榮昌盛。
為了百姓的安定和幸福,毛主席完全將個人的利益置之度外。為了百姓們都能過上好日子,毛主席時常工作到深夜。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逝世,享年83歲。毛主席去世後不久,他的御用貼身護士孟錦雲在面對媒體採訪時潸然淚下道:“主席晚年時非常不幸福的。”
記者緊接著問道:“孟女士,為什麼你會這麼評價主席的晚年生活,可不可以給我們詳細說明一下。”此時,孟錦雲不緊不慢的說道:
“晚年時期的毛主席是在是太過辛勞了,其實主席晚年時身體一直不好,主席患有很嚴重的白內障,他的視力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卻依然每天堅持工作到深夜。在我們村子裡,像主席這麼年長的長者,都在安享晚年了。
但是主席為了新中國的建設卻依然每天憂心忡忡,生怕會因為自己的疏忽而犯錯。”孟錦雲的一席話讓在場的人都不禁淚流滿面......
孟錦雲與主席的故事
故事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這位孟錦雲是何人?為何會成為主席的貼身護士?孟錦雲與主席相識於一場舞會,在一次接待外賓的舞會上,主席一曲舞罷正在座位上休息。
可是,沒一會一位年輕貌美的女文工團員就走到了主席面前。孟錦雲微微彎下身子做了一個請的動作,主席會意後便起身與她跳起舞來。
隨著音樂兩人就翩翩起舞起來,不過面對主席孟錦雲還是難掩內心的激動,手忙腳亂之下難免就出了差錯。主席看出了她的慌亂便輕聲對孟錦雲說:
“小同志,不用緊張。平常沒怎麼見過你,你是新加入文工團的嗎?”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攀談了起來。
一來二去主席瞭解到孟錦雲來自湖北,於是主席便打趣道:“湖北與湖南一湖之隔,你也算是我半個小老鄉了。”在主席的鼓舞下,孟錦雲漸漸也進入了狀態。最後一曲舞完主席都忍不住誇讚道:
“沒看出來你這個小同志跳舞還是很不錯嘛。以後你就做我的舞伴吧。”於是,孟錦雲就成了主席身邊的專職伴舞。
重回中南海
不過,在1968年至1973年,因為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孟錦雲被勞改了5年。後來,在主席的幫助下孟錦雲又回到了北京,重新歸來的孟錦雲變成了主席的貼身護士。
重新來到中南海的孟錦雲,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機靈的小丫頭了。平日裡孟錦云為了不打擾主席工作,去給主席送藥時都是躡手躡腳的,而後在辦公室等待。
後來,有一次主席因此大發雷霆,如果換做是以前的孟錦雲肯定會和主席據理力爭,表示自己只是為了照顧好他並沒有做錯什麼。
但是在經歷了5年的勞改之後,孟錦雲成熟了很多,她並沒有與主席發生爭辯,而是耐心的尋味緣由。
原來主席之所以發火是因為孟錦雲每次進來都是輕手輕腳的沒有一點聲音,主席根本沒有發現有人進來,但是等處理完工作後,冷不丁的一回頭髮現面前站著一個人,總是不免會被驚嚇到。
在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後,孟錦雲果斷向主席承認了錯誤,從那之後每次在進主席辦公室她都會輕輕地咳嗽一下,提前告知主席自己來了。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主席的身體也是每況愈下。197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人生中最後一個生日。這一天,他的女兒李敏、李訥都提前回到了家中準備給父親慶賀生日,酒席宴前毛主席動情地說道:
“以前小時候在家鄉,母親總會在我過生日的時候拉著我去廟裡面給菩薩燒香,希望可以求得菩薩的保佑。現在我怕是時日無多了,菩薩也不願意保佑我了。”
聽聞此言,李敏和李訥都不忍流下了眼淚。孟錦雲在聽到此言後,內心也是起了很大的波瀾,此刻在他的眼裡主席更像是一位年老的長者。
於是,孟錦雲便說道:“主席,在我老家老人過生日的時候,兒女都要磕頭賀壽的。”三言兩語間,主席便被孟錦雲逗樂了,主席打趣道:“小孟同志,聽你這話意思是要給我磕頭拜壽啊。這我可承受不起。”
孟錦雲趕忙道:“您都承受不起,那還有誰能承受得起。”說話間,孟錦雲便跪在了主席面前,鄭重其事地給主席磕了三個響頭。
見孟錦雲磕頭了,李敏和李訥兩姐妹也是趕忙跪下來給主席磕頭拜壽。酒席宴裡略顯沉重的氣氛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吃完晚飯後,李敏和李訥兩姐妹緊緊的拉住孟錦雲的手說道:“孟姐,我們兩個人平時比較忙,經常疏於對父親的照顧。我們父親的身體就拜託你照顧了。”
聽聞此言,孟錦雲沉聲道:“不瞞您二位說,主席現在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了。好幾次我們要給主席打針輸液,他都嚴詞拒絕了。
主席說這些都是外援,是靠不住的。必須要自力更生,靠自己的能量打敗病魔。我們一多勸,主席就會發火。所以想請二位能在平時多勸勸主席,讓他好好配合下我們醫護工作者。”
聽聞孟錦雲的囑託,李敏和李訥也是不覺淚如雨下。其實主席不是不配合孟錦雲等醫護工作者的工作,而是他每天實在是太忙了,甚至有很多時候忙到都沒功夫去吃飯。
心繫國家的主席
毛主席一生一共有10個孩子,但是他們中的大部分都為建立新中國而犧牲了。
晚年時主席身邊就只有李敏和李訥兩姐妹的陪伴。一生為了新中國的毛主席在年老時卻無法享受普通老人都可以享受的天倫之樂,實在是讓人扼腕嘆息。
在毛主席人生的最後一年裡,他依然是醉心於工作,全然不顧自己的身體。1975年河南的大洪水、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諸如此類的等等自然災害都讓主席憂心忡忡,他深怕因為天災而讓百姓受害。
哪怕是在毛主席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的內心依然還是牽掛著百姓,牽掛著這個剛剛誕生而“虛弱”的新中國。
如果說病容的折磨只是肉體上的創傷,那麼周總理和朱德總司令的相繼離世,則是讓主席精神上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周總理和朱總司令既是主席的戰友,更是主席的夥伴,他們相識於戰亂年代,為了心中的理想一起披荊斬棘,然而歲月卻最終還是把他們從主席身邊帶走了。
主席的逝世
1976年9月,孟錦雲因家中有事而請假外出。大約是晚上7點鐘左右,孟錦雲家就響起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開啟門之後,來敲門的人便火急火燎的說道:“孟錦雲同志,不好意思打攪你了。你現在馬上收拾東西跟我回中南海。主席那邊有緊急情況。”孟錦雲來不及跟家人告別,就馬不停蹄地奔赴中南海。
來到主席位於中南海的病房後,孟錦雲被眼前的景象震驚到了。主席躺在病床上,周圍是20多位醫護人員,經過20多分鐘的搶救,主席總算是脫離了危險。
但是幾天之後,主席的病又復發了,這一次眾人的努力卻敗給了病魔。1976年9月9日,偉大領袖毛主席就這樣與世長辭了。
在主席的晚年生活裡,孟錦雲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正是因為她對主席無微不至的照顧,才使得主席在無數被病痛折磨的夜晚可以得到一絲的舒緩。
也正是因為這份悉心照料,也才有了開篇面對記者提問時,孟錦雲那份對主席的心疼之言。
為了新中國,毛主席的一生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放鬆:幼年時,為了理想,四處求學;中年時,為了建立新中國,九死一生。
人生晚年時,為了百姓的安居樂業,鞠躬盡瘁,新中國能有這樣一位偉大的主席,值得全國人民驕傲。
東方紅 太陽昇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他為人民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