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在與劉邦的決戰中兵敗垓下,留下有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等著名典故。
在烏江亭這個地方,烏江亭長勸項羽渡江而逃以圖日後東山再起,項羽仰天大笑,回答: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說完,留下自己的烏騅馬,又轉身殺掉追來的幾百名漢軍,最終揮刀自刎。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這句話後來被簡化為一句成語:無顏再見江東父老。用來形容因為失敗而感到的巨大羞愧。
項羽當時其實還沒有陷入完全的絕境,只要他渡江而逃,就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但是,項羽覺得自己帶著八千江東弟子出征,結果卻一個都沒回得來,全部犧牲在戰場上。
因此,他覺得自己愧對江東父老,所以沒有臉面再回江東。
有人說,江東就是指項羽自刎的烏江以東,也有人說,江東是指項羽的故鄉,那麼,讓項羽寧可自刎也不願意回去面對的江東,到底是哪裡呢?
在楚漢爭霸時期,江,是專指長江,除開長江與黃河以外有一定規模的河流,基本上都叫水,比如“涇渭分明”的涇水和渭水。
所以“無顏江東”的這個江東,就是指長江以東的這麼一個方位。但是我們知道,長江是自西向東,劃江而治只能分江南和江北,那麼這個江東是怎麼回事呢?
透過地圖我們可以看到,長江下游,從蕪湖到南京之間,長江的走勢是偏向於東北,古人以這一段作為參照確定江東與江西,古代以東為左,所以江東也叫“江左”,現代著名畫家範曾是江蘇南通人,所以在他年輕的時候,經常在作品上署名為“江左小范”。
所以,從廣義來說,江東主要就是指長江下游以南的區域,包括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以及安徽和江西部分地區。
項羽是江蘇宿遷人,宿遷位於江蘇北部,也就是在長江以北,很顯然,江東不是指項羽的老家。
項羽年輕的時候,跟著叔父項梁一起學習和生活,因為項梁與人結仇,所以叔侄兩逃到吳中地區,也就是春秋時期的吳國,如今的江浙一帶。
項羽說自己“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當初他帶出去的這八千人馬,就是來自於這裡,垓下兵敗之後,項羽幾乎全軍覆沒,回去之後也沒有辦法給江東父老一個交代,這才在烏江亭留下了一個悲壯的結局。
宋代李清照有云: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雖敗,卻雖敗猶榮,回不去的江東,或許也是項羽最後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