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童年的農村
1983年農曆9月我出生在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下面的一個村子裡,雖然不是山村並且緊靠著京杭大運河,但是八十年代的魯南地區經濟發展嚴重落後,村裡乃至鄉鎮都沒有什麼企業,一代代人一年到頭都指望著手裡的幾畝地,一年有兩季農作物的收成,雖然不富裕但是吃飽飯還是可以的,但是也僅僅限於不餓肚子,如果家裡想添置什麼傢俱 家電在那個時候還是一種奢望。
農村的生活春天的冬天沒有多少農活,夏天和秋天是最忙的,夏天播種玉米 除草 施肥噴灑農藥,秋天收割玉米 大豆 棉花,初冬時節還要耕地播種小麥。
記憶中十歲之前我沒穿過新衣服,雖然我是家裡唯一的男孩,又是最小的孩子,應該受到格外的疼愛,可事實上我穿的衣服都是父母拿姐姐舊衣服改的,記得有一次別人給了我一件半新不舊的毛衣,顏色很好看,我很喜歡,在一次家裡拍全家福的時候 我姐姐沒合適的衣服 就把我這件毛衣穿上了,我氣得小嘴嘟嘟著,這一刻也恰巧被相機永遠地定格下來,長大後每每翻看那些泛黃的舊相片,一種複雜的感情湧上心頭,可惜的是 這張照片經過幾次搬家已經找不到了,它也是我10歲之前唯一的 一張照片。
當我還是嬰兒的時候,那時候農村大多數家庭都是土坯牆的茅草房子,房子很矮房間也很小所以光線很暗,後來聽媽媽說有一次我吃過奶粉嘴角還留有溢位來的奶汁,被老鼠發現了,然後老鼠把我鼻子咬破了,至今在我鼻子處還能隱約看到當時留下的疤痕。現在想想幸虧當年老鼠嘴下留情,不然我英俊的臉上一定會留下抹不去的傷疤。
童年的記憶是那麼清晰又是那麼模糊,清晰的是那些不開心的過去。。。。模糊的是那些不願記起的過往。
1991年我在我們村小學讀二年級,由於成績不好二年級升三年級沒有升上去,在二年級的時候留級了,開學的時候老師給每一個小朋友都發新的紅領巾,卻唯獨沒有我的,我去問老師為什麼沒有我的,老師回答我的是:你沒考上留級了 去年發的你先用著,等你考上三年級我再給你,就這樣整個二年級全年我都帶著舊的紅領巾,等到升到三年級的時候我也沒再去向老師要新的紅領巾,這件事給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不好的記憶,也許從那時候起一種自卑的心理開始在幼小的心裡深處紮下了根。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時候我也沒升上,又在三年級留了一級, 加上1990年我8歲才上的小學一年級,所以直到我大學畢業時我的年齡比其他人都大兩三歲。
1993年夏天,三年級升四年級我沒考上,學校公佈成績的那天下午放學,同村的小夥伴都回家了,我由於沒考好不敢回家,就躲在離家不遠的乾枯水渠裡,後來聽我媽說,到了晚上我發現鄰居家的小朋友都回來了 就你還沒回家,我就去問為什麼,鄰居小朋友說:他沒考上,可能不敢回家吧,後來我媽也沒去水渠找我,天很黑的時候我在外面也很害怕,就自己偷偷的回家了,第二天上午天空中驕陽似火,我媽把我喊出來讓我跪在院子裡,也不和我說話,後來鄰居知道了都來勸我媽,也有的想過去把我扶起來,可是誰說也不好使,就這麼樣我跪了一個多小時,當時的地面還不是水泥地,而是用青石子鋪的一層,雨天的時候不至於鞋子沾泥巴,膝蓋跪在上面鑽心的疼,火辣辣的太陽曬的後背發燙,額頭出來的汗水曬乾了一遍又一遍,我奶奶想給我水喝 我媽都不同意,後來我長大了問我媽,你當時怎麼想的,就那麼狠心嘛?我媽說:我不狠心你怎麼能長記性,你怎麼能好好學習,其實我在屋裡也偷偷抹眼淚,但是我知道在咱們農村要想走出去除了當兵就是考學,你不好好上學以後還會跟我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地裡幹一輩子。。。2003年同樣也是夏天,凌晨當我踏上去青島上學的汽車時,我想起了跪在地上的那一刻,我跑到路邊抓了一把土帶回了青島。。。
因為我知道我愛著這片土地。
童年的更多記憶還是停留在學校裡,由於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尤其是數學更是讓我頭疼 每次家庭作業都不能按時完成,晚上拖到八九點 週末的能拖到週日晚上的八九點。。。。假期的作業更是 不到快開學了是不會寫的。
農村的冬天格外的冷,而大多數家庭也不捨得燒煤取暖,大部分都是燒脫去玉米粒的玉米棒子或者木柴,由於不耐燒要經常往爐子裡添這種棒子,早上外面下著大雪,屋簷下結成了一排排搖搖欲墜的冰溜子,屋裡也接近冰點有的時候甚至更低,父母在我起床之前會先把棉衣棉褲拿在火上烤一烤再讓我穿,現在城裡的小朋友很難理解這種情況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童年的記憶漸漸遠去也開始變的模糊,偶爾在網上能看到那些模糊的照片彷彿也在提醒著我們 那就是童年。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