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玉虎、漢代的青玉羊、宋代白玉鵝首帶溝、元代白玉鏤雕龍紋帶飾、清代青玉乾隆御題雲龍紋甕……230件古代玉器在頤和園博物館集中亮相。
新春佳節之際,頤和園舉辦“玉見生機——中國古代動植物題材玉器展”,展出由商代至民國初年曆代動植物題材玉器230餘件,展現了中華民族對自然萬物獨特的審美觀念和高超卓絕的玉雕工藝。
展覽彙集了頤和園管理處、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北京藝術博物館的3家文博機構的藏品,其中頤和園園藏玉器111件(套),分為龍飛鳳舞、瑞獸靈禽、家豢天養、貞木美卉、時蔬佳果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龍飛鳳舞”展出40件龍與鳳形象的玉器精品,展現了玉器文化發展史與不同歷史時期龍鳳形象的演進特點。
第二單元“瑞獸靈禽”展出55件以瑞獸和靈禽為造型的玉雕文物。展覽中的明星展品商代玉虎就在這個展區。這件玉虎距今已逾3000年,小巧古樸,不過一支鋼筆的長度,以臥虎為造型,形體概括簡練,運用寥寥的簡約線條,表達出瑞虎內在精神與整體效果。其造型與殷墟婦好墓出土的一件玉虎極為相似,屬典型商代琢玉風格。
第三單元“家豢天養”展出62件以蝶燕魚蟲、雞犬鵝貓為主題的小動物形象的玉器,反映了唐宋以後,中國玉文化逐漸走向世俗化和寫實性。
獨立展櫃中的頤和園園藏一級文物青玉臥牛,用料碩大,顯示出皇家氣魄。該件文物為清代乾隆時期,採用圓雕、線刻等技法,臥牛團身、俯臥、回首,神態怡然,似在小憩。該器玉質溫潤,巧妙設計,雕工精細,線條洗練,拋光極好。
第四單元“嘉木良卉”展出27件以花草樹木為題材的玉器,反映了明清以來,玉器的實用性與陳設性進一步增強,適宜展開植物類雕刻的文房器、山子、插屏等。
第五單元“時蔬佳果”展出了46件以葫蘆、佛手、仙桃等為代表具有福壽綿長寓意的蔬果造型的玉器。如清乾隆時期白玉蘑菇形墜、清乾隆時期的碧玉雕花“大吉”葫蘆形屏芯、清乾隆時期的白玉雕“福壽萬年”如意。
“玉見生機——中國古代動植物題材玉器展”在頤和園博物館展出,展期為1月28日至4月10日(逢週一閉館)。頤和園博物館接待量進行總量控制、限量管理,進行75%的客流管控,當遊客接近最大飽和量的時候,暫停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