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造”的又一個標杆。
文丨華商韜略 劉 震
計劃經濟時代完成從0到1的工業化原始積累,市場經濟打開了從1到N無限延展的法門,中國以自己的方式、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幾百年的歷程。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轉折點上,頂層設計對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再次給出明確指引: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為更好地貫徹這一國家戰略,由原國家質檢總局提出並經國務院批准的中國質量獎於2012年正式設立,該獎項代表著中國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其地位等同於日本的“戴明獎”、美國的“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和“歐洲質量獎”。
自設立以來,海爾、格力、濰柴動力等一眾蜚聲海內外的知名企業先後出現在獲獎名單中,如今又有新成員加入其中。
9月16日,中國質量大會在杭州隆重召開,京東方憑藉“雙向驅動 ‘屏’質取勝”的質量管理模式從近七百家受理單位中脫穎而出,榮膺第四屆中國質量獎。
【全球龍頭,世界品質】
能在自身領域做到全球龍頭的中國企業並不多,京東方算一個,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層面。
全球每四個智慧終端顯示屏中就有一個來自京東方。
具體來看,京東方已連續多年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顯示器、電視等五大應用領域的顯示屏出貨量均位列全球第一。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的資料,到2022年,京東方在全球大尺寸液晶顯示器(LCD)份額將達到28.9%,持續穩坐第一把交椅。
追本溯源,稱雄的根本是品質過硬。
德國的汽車和機械,美國的飛機和醫藥,日本的消費電子,發達國家的比較優勢產業能做到全球通吃,原因無外乎兩點:靠先發優勢搶佔市場,靠產品質量留住使用者。
與日韓老牌企業相比,成立於1993年的京東方顯然是面板行業的晚輩,不僅無先發優勢可言,而且起跑時就已被套了圈,要想後發先至,必須在質量上下更大的功夫。
管理者深諳此道,京東方已確立了“雙向驅動 ‘屏’質取勝”的質量變革管理模式。從現實資料的反饋來看,該模式的執行使得質量經營的各個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產品良率和質量成本管理水平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所有的成效聚合在一起導向了一個重要的結果:客戶滿意。
客戶是產品優質與否的最終裁判和價值尺度,2020年,京東方的綜合質量被32家核心客戶評價為第一。
從質量管理模式的執行,到產品質量的提升,再到客戶的認可,一個良性發展的正反饋機制推動著京東方開疆拓土。但於科技公司而言,管理絕非立足之全部,表象之下,有著更加根本的支撐和加持:技術儲備和研發實力。
堅持每年將營收的高比例投入研發,京東方在過去二十多年積累了相當可觀的“家底”。截止到2020年,公司累計可使用專利超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佔90%以上,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全球專利排名中連續五年位列前10,在全球領先專利服務機構IFI的美國專利排名中連續三年位列前20。
技術水平的不斷精進是生存和進步的前提,科技產業共通的第一性原理在半導體顯示領域被進一步放大,這是一個不推崇傳統而只尊重創新的行業。
最先實現液晶面板產業化並在巔峰時佔到全球近95%的市場份額,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曾一度在顯示行業獨孤求敗,但由於受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衝擊而未能及時更新產線,日本僅在短短几年內就被逆週期加碼3代線的韓國“反殺”。
有如此強大的領先優勢都無法做到在功勞簿上小憩,像京東方這種從零開始的後發企業要面臨怎樣的處境可想而知。
【痛則思變,苦盡甘來】
鼎盛之時,全球近一半的電視都在中國組裝,但作為核心元件的顯示屏卻大量依賴外購,長期佔據第四大進口商品的位置,僅次於積體電路、石油和鐵礦石。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面板產業本是一片肅殺,但日、韓和中國臺灣的供應商卻聯合起來哄抬物價,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將價格推升了30%,中國家電企業被強行搜刮了一遍。
“缺芯少屏”,這或許是過去幾十年中國產業界最大的一塊心病。
當“造不如買”的“拿來主義”還在民間大行其道的時候,一批富有遠見的企業已經開始付諸行動,京東方打響了中國顯示面板國產化的第一槍,並一直引領這場技術突圍革命。
2003年,京東方投建北京第五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生產線,這是中國大陸首條依靠自主技術建設的顯示生產線,結束了中國大陸“無自主液晶屏”的時代。
2009年,京東方投建北京第8.5代TFT-LCD生產線,中國大陸從此告別了“無大尺寸液晶顯示屏時代”。
2015年,京東方在合肥投建全球首條10.5代TFT-LCD生產線,開創了大尺寸超高畫質顯示的時代。兩年之後,這條當時全球最高的世代線提前投產,京東方完成從跟跑者到並跑者再到全球領跑者的角色轉換。
京東方起跑落後,首先要做的就是抹平技術剪刀差,這意味著公司相對於同行要有更為密集的投入。即便如此,京東方依然咬牙堅持,持續跟進高世代產線。
如此篤定,有堅守產業理想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基於對客觀規律的充分認識。
從早期的日本,到後來的韓國和中國臺灣,全球面板產業的迭代發展一直伴隨著主導權的不斷易主,中國加入之前,各方勢力已經在這塊陣地上互搏了幾十年,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守住。
不是企業不努力,而是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使然。
晶片產業嚴格遵循摩爾定律的人為約定,而在面板、光伏等行業也存在著原理類似的“泛摩爾定律”。
在“泛摩爾定律”的高壓撕扯下,先行者無法一勞永逸地坐享其成,稍有鬆懈就會被後來者透過高世代產線迭代覆蓋的形式甩在身後。更棘手的問題是,產業投資額隨世代線的升級呈階梯狀增長,每一次代線的升級都是一輪大浪淘沙。
持續高強度的資本開支將後排企業率先洗了出去,領跑的韓企也愈發力不從心。面板之爭,比的就是誰更有耐力,而行業的每一次深蹲都是彎道超車的良機,京東方等到了最後一擊的機會。
2019年,在京東方不斷提升自身製造和品質管控能力的基礎上,韓企被迫收縮戰線,先後宣佈關停LCD產能。
有人退,就有人進,日韓之後,全球顯示進入中國話語權時代。
京東方等企業內生外延,繼續擴大產能優勢,截止到目前,中國已經佔據了全球LCD產能的半壁江山,僅京東方一家的產能就超過1/4,而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和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等前沿領域,公司同樣保持精進。
從一路跟跑到立於潮頭,顯示產業是中國工業突圍的一個標杆和旗幟,京東方成為中國品質代言人,意料之內,也是情理之中,但這並不意味著公司的使命完成了。
【縱向拉動,橫向賦能】
中國質量獎代表著中國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獲獎企業除了自身產品質量足夠“硬”,還要對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有正向溢位效應。
京東方等企業在各自領域完成進擊,在世界舞臺展現中國品質,但中國製造品質的整體提升需要產業鏈的建制化突破,我們樂見於巨象起舞,但同樣需要螞蟻雄兵。
發達國家的產業進階經驗表明,一個強大的企業對自身產業鏈的牽動作用非常顯著。
尼康和佳能的提攜讓東京應化和日本捷時雅(JSR)等企業逐步走到世界光刻膠的舞臺中心,波音與東麗的緊密互動使後者成為風頭無兩的碳纖維龍頭,就連光刻機霸主荷蘭阿斯麥(ASML)也是臺積電和英特爾(Intel)等一手養大的。
京東方身兼重任。
國家工信部此前已經提出“一塊屏”戰略,推動顯示面板行業上下游協同創新,而京東方所推行的質量變革管理模式與政策出發點不謀而合。公司充分發揮“屏”臺優勢,聚焦一切力量,帶動了2000餘家合作伙伴整體質量提升,未來將繼續推動供應商及合作伙伴共同向上生長,壯大上游產業。
輻射效應已有所顯現。
一大批京東方的供應商先後登陸科創板,公開資訊顯示,來自京東方的訂單對這些公司的業績起到了明顯的拉動作用。
“先強”帶“後強”,最終實現共同強大,京東方可以拉動上游,但還有更廣義的價值體現。
當下無疑是新經濟動能爆發的前夜,網際網路潮水未退,物聯網浪潮已來,人與人的連線已接近上限,而物與物的連線才剛剛開始,數字經濟順勢而生。
數字經濟的高歌猛進在全球掀起了一輪新工業革命,中國更是將其作為“十四五”期間的主發動機。在數字化引領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每個行業需要重新審視自己存在的價值,每個企業也需要給自己找一個新的定位。
顯示是物聯時代資訊互動的第一觸點,所以京東方的前進路線圖是非常清晰的,就是透過顯示屏的“智慧化”賦能下游產業及應用場景智慧化、數字化的升級改造。
智慧埠打開了新天地,京東方,已遠不止是一塊顯示屏。
為了更好的服務物聯生態的搭建,京東方對內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整,以半導體顯示為核心和基礎,感測器及解決方案、MLED、智慧系統創新、智慧醫工事業等融合發展,橫向延伸萬千細分場景,形成“1+4+N”航母事業群。
經過幾年的打磨,京東方的物聯網生態理念已徹底在現實世界成型。
賦能產業,是京東方高質量發展的自我實踐。
以“屏之物聯”為抓手,京東方向眾多產業進行發散式賦能,推動各個領域生產效率的提升和生產模式的改變。例如,為銀行網點提供智慧解決方案,協助醫院提供數字化診療服務,打通園區的一體化管理、以及已經在合肥、成都等地落地的數字醫院等等。
在服務實體產業的過程中找到增量創新的發展空間,數字化已經成為產業升級的新驅動力,這是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之一,京東方的物聯網轉型從宏觀角度來說就是中國經濟轉身的一個縮影和樣板。
未來每個領域都將分散突圍,內生性增長與外延式發展並行,而想要到世界舞臺爭雄,提升品質和發展質量是第一要務。因此,我們還需要更多像京東方這樣能打的企業,既能引領向前,也可反哺賦能。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