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故事,出自清代戴連芬志怪小說《鸝砭軒質言》。
河南之地,有一人叫伊闕韓,他父親是個大官,也是個貪官,當官多年,撈了很多錢,家中的錢財,不下百萬。但也因為貪婪,所以後來被御史彈劾,最後罷官。好在僅僅是罷官,沒被抄家,所以家中錢財一分沒少。
不過,伊闕韓的父親心胸不夠,罷官回家後很生氣,越氣越鬱悶,最後竟然因此氣死了。父親死的時候,伊闕韓剛剛20歲,成年了。
伊闕韓雖然年紀小,但是為人慷慨,仗義疏財,經常出錢幫助別人,從不計較得失。時間久了,傳的人多了,黃河、洛陽一帶的人,都知道伊闕韓了。
有一天,一位客人登門求見伊闕韓。伊闕韓一看,此人穿著破爛的袍子,拖著個破鞋,腳指頭都露在外面,不過神情自若,毫不介意自己穿著。伊闕韓覺得此人不簡單,問他來幹什麼,此人說就是聽說了伊闕韓的名聲,特意來看看。
伊闕韓覺得有點意思,就細問此人情況。
原來,此人姓王,沒有名字,乃是鉅鹿人(為了方便,稱呼他王無名)。伊闕韓跟他談了一會兒,發現他博學多才,口才很好,無論是古今中外,還是天南海北的人和事,他都知道。伊闕韓驚訝,奉王無名為上賓,並把身上衣服解下來給他,還讓人端來好酒好菜招待。
王無名也不客氣,留下來後,每天都大吃大喝,伊闕韓對他也很客氣。
一個月後,王無名對伊闕韓說:當初我聽到公子的名聲,覺得公子很不簡單,還以為公子有大作為,準備跟公子大幹一場呢。這段時間,我也看得差不多了,公子其實就是本地一個大善人。我不能繼續待下去了,臨走前,我想借公子十萬兩銀子,用來乾點大事,公子能不能借?
十萬兩銀子,數目太大了,伊闕韓不能決定。
看著伊闕韓猶豫,王無名笑著說:我知道了,剛才只是開個玩笑。伊闕韓苦苦留王無名,但他還是決定要走。臨走之前,王無名從懷裡拿出一把扇子,說:感謝公子的厚待,我沒什麼東西報答公子,這把扇子留給公子做個紀念吧。如果以後公子去河北,遇到困難或者危險,亮出扇子就行了。
王無名去了之後,伊闕韓仔細看了看他送的扇子。
扇子上有畫和題字,畫主要是湘妃竹,題詩則是陸桴亭(明末文學家,江南大儒)的《新蒲綠詞》,而結尾則署“海霞自題”。扇子並非新制,半舊不舊,時間顯然很久了。
王無名離開沒多久,伊闕韓母親有一次去倉庫找東西,東西沒找到發現很多箱子都空了。倉庫的箱子裡都是貴重物品,價值不菲,伊母趕緊翻箱倒櫃,挨個檢視,這才發現,家中丟失了很多金玉之器,粗略估計,差不多有十萬兩銀子。想到王無名臨走前說借十萬兩銀子,伊母懷疑是他所為,但也沒有證據。
不甘心的伊母選擇報官,官府受理後,四處張貼告示,派人查訪,但也沒抓到人。
如此多的東西,丟了也沒個影兒,只能自認倒黴。不過,伊闕韓的僕人、婢女、管家等人心態變了:主人家那麼多值錢的東西都丟了,自己偷一點應該也不礙事。於是,從那以後,很多下人開始偷東西。再加上伊闕韓為人又豪爽,常常拿錢幫人,甚至一擲千金,結果不到十年,家裡就沒錢了。
於是,僕人、婢女慢慢遣散,家裡人越來越少。到了後面,伊家為了生活,不得不把房子、田地等抵押或者賣給別人,只剩下伊闕韓妻子和孩子,還有個童子,守著老屋。
伊闕韓有個叔叔,在河北保定做知府,正好他府裡要招人做事,聽說伊闕韓家的事後,覺著“內舉不避親”,就讓伊闕韓來河北。伊闕韓交待家人後,讓家人收拾包裹,準備一人去河北。
妻子在收拾行李的時候,看到了王無名留下的扇子。估計也沒人覺得扇子值錢,所以能留到今天。想起以前王無名說的話,妻子讓伊闕韓帶著扇子,再去河北。
伊闕韓帶著扇子,一路平安到達河北,叔叔對他很不錯。
一年之後,叔叔因病死在任上,死後要辦葬禮,要把屍體送回老家,但他兒子還很小,妻子和小妾不能拋頭露面,家裡沒個主事人。於是,伊闕韓作為親侄子,甚至可以說是從子,自然而然就承擔了這個責任。
伊闕韓替叔叔辦理喪事,主持家事,又親自帶著堂弟,叔母等人,扶著叔叔的棺材南下,準備到河南老家。路過衛輝的時候,一行人在旅店住下。可惜,當天晚上遇到了強盜,強盜有很多人,把他們團團圍住,挨個搜查,錢財全部劫走了,叔叔家產一點沒剩。伊闕韓並不會武藝,只能眼睜睜看著強盜劫財。
所幸,強盜並不傷人害命,眾人穩定下來後,相顧無言,唯有嘆息。
眾人都沒了錢,能不能堅持走,能走到哪兒,都很難說。第二天早上,眾人勉強出發,到了中午的時候,只見昨晚那批強盜又回來了。眾人大駭,都怕強盜來殺人滅口。
不料,強盜頭子忽然下馬道歉,連說“冒犯”“誤犯”等話,然後一招呼手,屬下把昨天劫來的錢財全部歸還。伊闕韓很怕,不知道怎麼回事,又不敢不要,只好接受。
又過了一天,伊闕韓等人剛到太行山下,只見一人騎著馬走來,拉著伊闕韓的胳膊,說:公子,認得故人嗎?伊闕韓仔細一看,居然就是王無名!一別十多年,伊闕韓依然很敬重王無名,因此和他敘舊。
聊了一會,王無名邀請伊闕韓到山寨裡小住。伊闕韓不願意,說自己要帶叔叔靈柩回去。
王無名一看他不願意,從懷裡拿出一個篳篥(音臂力,管子樂器),吹了幾聲。很快,幾處山頭下來幾百人馬。伊闕韓正擔心呢,只見這些人,或是抬棺材,或是抬行李箱子,或是簇擁著伊闕韓後面的人。
王無名揮一揮手,眾人紛紛上山。
上了山寨,王無名對他非常客氣,每天不僅好好招待伊闕韓,而且贈送了很多東西。不過,叔母還是很擔心,而且叔叔屍骨還沒入土為安呢。於是,伊闕韓極力表明自己該走了。王無名看留不住他,於是派人把他們送下山了。
一路之上,雖然還有不少山頭,但是再也沒有強盜騷擾了。
到了伊闕韓家,幾天時間裡,叔叔屍骨入土為安。叔母、堂弟等人無家可歸,自然也得在伊闕韓家住下。就一間老房子,眾人居住困難,好在叔叔家財回來了,叔母、堂弟等人租了房子住。
很快,有人送來了書,伊闕韓開啟一看,裡面全都是契約證明。原來,王無名查到伊闕韓家勢中落,十分貧窮,於是花了很多錢,把他家原先賣出去的房子、農田等都贖回來了。契約下面還有一張紙,上面寫了王無名之前從伊闕韓家偷走的那些名貴物品,對應價值,自己贖回這些東西花了多少錢等。
總之,王無名當初偷走伊闕韓家的東西,價值十餘萬,他贖買的東西加上贈送,也有十餘萬,只多不少。
從那以後,伊闕韓又成了有錢人。不過,這次他對家產很仔細了,不再讓別人負責管理。而且,伊闕韓也沒有變得吝嗇,反而更加仗義疏財了。
其實,當初強盜把伊闕韓等人的財物送回來,就因為他們把財物上交時,王無名看到了自己的扇子。王無名是太行山一帶強盜的頭領,四周山寨也都服從他。
時值亂世,王無名想幹一番大事,他力量有限,覺得伊闕韓仗義疏財,想拉攏他一起幹事業。只是,他發現伊闕韓只是行善,沒有大志,所以才離開。當然,他暗地裡已經把伊闕韓家值錢的東西順走了很多,發展自己的事業了。
後面的一切,都是王無名報伊闕韓的恩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