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已經成了大眾休閒娛樂的重要方式,而裡面的錯誤知識,也在潛移默化地對觀眾進行誤導。現在回看,你被多少劇給騙了?
一、生孩子情節,錯誤百出
“保大保小”是不管是古裝劇還是現代劇,都經常出現的一個情節,古裝劇裡的封建思想無可厚非。
而在現代倫理劇裡,惡毒婆婆拉著醫生懇求一定要保孫子,或者手術危機關頭醫生出來問家屬保哪一方的情節,其實是不科學、不現實的。
因為在如今的法治社會,未出生的胎兒在法律上不作為自然人,但如果產婦死在手術檯上就算醫療事故了。所以現實中產婦在生產時有生命危險時,醫院肯定是首先保住大人的性命。
從醫學專業上看,保住大人也是成功率最高的。因為母體會率先保證自身供給,如果媽媽發生危機情況,那胎兒的成活率就更低了。現在有了剖腹產,也不會出現這種兩難選擇,而且這個選擇是輪不到家屬來做決定。
拍一場生孩子的戲,影視劇總會各種戲劇化,其實錯誤百出。產婦大出血,不能用直系親屬的獻血,會導致新生兒患上溶血病。另外在醫院為抱錯孩子這樣事故,在現實中也微乎其微。
醫療劇堪稱錯誤知識重災區,朱丹演的《愛在婦產科》,敞開穿白大褂的做法就被專業醫生吐槽了。
二、古裝劇裡的歷史錯誤
古裝劇也是“重災區”,《甄嬛傳》裡皇后一句“臣妾做不到”順利出圈,一度被玩梗成為流行語。但其實妃嬪用這種稱呼自稱,不是自謙而是侮辱。
古裝劇裡的太后,總是喜歡自稱哀家。但是在歷史上不論農家還是皇家,都沒有自稱哀家,而是自謙為奴家或賤婦。看來《甄嬛傳》即使請了歷史專家,也未免不可發生歷史錯誤啊。
古裝劇裡還有些不合時宜的道具,《倚天屠龍記》的背景設定是在元末,張無忌和趙敏卻吃上了跨時代的西紅柿炒雞蛋。
三、活著的人自稱諡號,預知未來
其實這些古人的自稱、食物的細節,並不影響大家的觀劇體驗。但是《康熙王朝》裡,太后自稱自己的諡號,這就很離譜了。在世時,就知道自己死後的封號,怕不是會預知未來?
《康熙王朝》編劇朱蘇進,對情節把握得很好,就是對史實瞭解欠缺。比如劇中鰲拜還在背後管玄燁叫“康熙”,活著的人自稱諡號,又用年號指代當朝皇帝,你說離不離譜?
同樣能預知未來的,還有抗日神劇裡喊的口號:“8年抗戰開始了”“還有最後一年”,還沒開始作戰,就已經能預知到8年後的勝利了。
四、生活常識,充滿誇張和謊言
欺騙大家感情的,還有偶像劇裡的無病呻吟和錯誤雞湯,“金魚的記憶只有3秒或7秒”這個說法,就是錯誤典型。
魚被抹黑記憶力短,已經違背了生物學的最起碼常識:魚是脊椎動物,是高等動物,腦部發育還是可以的!刺激魚幾次它都能記住幾個月或者幾年甚至能傳給下一代。
咬破手指就能寫學血書,其實也只能在影視劇裡出現。因為現實中,咬破手指的出血量遠遠不夠在布上寫字的,還沒寫起一個字傷口就會結痂了。
除此之外,影視劇裡很多情節也會對大家的生活產生誤導,比如《親愛的》等影視劇中稱孩子丟失要等24小時才能立案。
而最近幾年,已經更改規定,第一時間報案都是會立即調查的。很多人卻只記得影視劇的設定了,容易錯失黃金尋找時間。
如今影視劇的影響力,不低於教科書。雖然不能苛求古裝劇照搬歷史、醫療劇處處還原,但也希望劇中的情節、知識能更嚴謹求實些,不要對大眾產生過分誤導。大家在看劇時,也需要有自己的主見,分辨真假對錯,不能被完全被帶偏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