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健康與女性健康息息相關。作為乳腺癌診療領域的“大咖”,廣東省人民醫院外科、乳腺科主任廖寧教授一直致力於科普教育,僅作客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名醫微課就有近10場,一直堅持給廣大女性朋友們普及乳腺健康的相關知識。
但遺憾的是,日常門診中,廖主任還是會經常遇到很多病人“蒙查查”,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還有一些患者由於沒有正確認知,導致錯過了早期診治,乳腺癌拖到了中晚期,預後很差,非常可惜。
但其實,乳腺癌是可以預防的,也是所有腫瘤中治療效果最好的癌種之一,只要具備了正確的防治知識,我們就擁有了更多的健康保障。
9月17日(週五),
國際知名乳腺癌診療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外科、乳腺科主任廖寧教授再次作客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名醫微課”
,主講《乳腺癌的防與治———我們擁有更多的安全和選擇》,跟粉絲們分享如何正確的防、治乳腺癌。
-點選回顧全場影片-
如何早期發現乳腺癌?
這些專案必做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資料顯示,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的220萬例,乳腺癌已經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
在中國,乳腺癌發病率逐年增高,已躍居中國女性惡性腫瘤首位。雖然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但也是最容易被早期檢出的癌症。只要定期做體檢,就能早期發現乳腺癌風險,從而早期干預。
廖寧介紹,所有女性都必須定期體檢,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自己乳房的一些細微的變化,同時每月進行一次乳房自檢,比如,洗澡的時候自查,看看乳頭有沒有一些異常的分泌物、有沒有凹陷等等,這是關愛自己健康的非常重要的一環。
其次,要定期做影像學檢查,B超和乳腺鉬靶檢查是兩種經常用的手段,建議40歲以下的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超聲檢查,40歲以上的女性進行乳腺鉬靶檢查。
需要提醒的是,B超和鉬靶兩種檢查不存在哪一種更高階,只是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乳房的健康,超聲檢查對一些腫塊和囊腫非常敏感,鉬靶檢查則對微小鈣化灶很敏感,“年齡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手段。”廖寧表示,這兩個檢查是互補的,40歲以上的女性最好兩個檢查都做。
如何看懂檢查單?
關鍵是看BI-RADS分級
很多女性每年都會做乳腺體檢,但拿到檢查報告後,看到那一堆專業術語,有點“蒙查查”,特別是看到上面有結節、囊腫、增生等字樣的時候,又特別擔心,對於看不懂的檢查報告,大多數患者都會感到恐慌。
廖寧表示,拿到報告單,不管是B超單還是鉬靶報告單,其實不用太緊張,最重要的是看“最後的結論”,即BI-RADS分級,它的全稱是:乳腺影像報告和資料系統,是英文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的縮寫,每份報告的結論裡都會有這樣一個分級的描述,可分為6級,級別越高,惡性病變可能性越大。
- 0級:比較特殊,指的是單從一個檢查上無法診斷,還需要結合其他檢查如B超、鉬靶、磁共振等,以及病史、臨床體檢進行綜合診斷。此時,可以申請做多一個檢查,比如,患者如果已經40歲了,做了一個乳腺鉬靶檢查,那麼可以再申請一個超聲檢查。
- 1級:正常乳腺。
- 2級:乳腺小葉增生。
- 3級:乳腺良性病變可能性大,最常見的是纖維腺瘤可能。
- 4級:有惡性病變可能。又分為4a級:惡性可能性<10%;4b級:惡性可能性10%-50%;4c級:惡性可能性>50%。
- 5級:臨床診斷幾乎認定是惡性病變。
- 6級:病理(已做過穿刺或手術活檢)證實是惡性病變。
廖寧表示,如果是1級和2級,說明乳腺很健康,可以不用擔心。如果是3級,要稍微重視一下,乳腺檢查的頻率要高一點,比如以前是一年做一次檢查,現在可能半年做一次。如果是4級或5級,那想都不用想,應該直接去找乳腺科醫生,讓醫生來幫你做決定。如果是6級,已經證明是乳腺癌。
看報告的時候,通常還會看到回聲、血流、結節等字眼,很多女性很糾結於這些詞語,廖寧表示,結節大部分情況是一些囊腫,並不等同於癌症,大家不用太緊張。
至於回聲一般分四種:
(1)強回聲結節:
代表乳腺組織內有鈣化灶。
B超能發現的鈣化灶一般是粗大型的,而一些細小鈣化灶B超有時很難探查到。這時,醫生就會建議鉬靶檢查。
一些病友看到“鈣化灶”,就會特別緊張。其實,鈣化灶也有良惡性之分。
良性鈣化灶有類似於結石的纖維腺瘤伴堅硬粗大鈣化,有乳汁淤積殘留的鈣鹽沉積,也有乳腺炎症的滲出物及壞死物質等等。
惡性鈣化灶,最常見的就是乳腺癌中的惡性腫瘤細胞在影像學中的表現了。
(2)低迴聲結節:
最常見,代表乳腺的實質結節,通俗地說就是“固態”結節,需要根據其他描述來判斷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3)無回聲結節:
較常見,代表乳腺的囊性結節,即囊腫,是“液態”結節。形象地說,就是乳房內長了個“水泡泡”。
一般情況下囊腫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小囊腫可以定期複查隨訪,如果囊腫長大了,能在體表觸及,可以用注射器穿刺抽吸囊液。既方便快速,又無痛。
當然,如果無回聲內伴有低迴聲,也就是混合回聲結節,意味著囊腫內有實質結節了,臨床上最常見的就是導管內乳頭狀瘤,是需要手術治療的,因為它有一定的癌變率。
(4)弱回聲結節:
在B超成像中是介於低迴聲與無回聲之間的一種結節,通常是由無回聲結節轉變的,也就是囊腫的病史較長,曾經澄清的“水泡泡”變混濁了。
至於血流訊號,如果病灶小於兩個釐米,也不用擔心。
廖寧補充說,鉬靶檢查報告單BI-RADS分級跟B超一致,但由於是對不同的區域進行描述,如果出現0級或者4級,有“結構不良或者結構扭曲”等字眼,則有必要補充超聲檢查和核磁共振檢查。
自覺乳房疼痛?
分清是哪個部位痛
臨床中,有些女性表示乳房沒有摸到腫塊,但經常會自覺乳房疼痛,這是怎麼回事呢?
廖寧表示,乳房疼痛是所有女性一生中都會遇到的問題。自覺乳房疼痛其實有多種情況:
一是疼痛來自於乳房,通常跟月經週期有關,雌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導致水鈉瀦留,乳房出現脹痛。一般月經前會加重,還有少數的患者月經後會加重,也就是說圍月經期會加重。
二是疼痛並不來自於乳房,而是乳房後的一些器官,比如來自胸壁,可能是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等,這種情況是可以透過醫學檢查來分辨的。
三是來自於自身身體狀態,比如睡眠不足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異常,出現疼痛;或者情緒變化很大,導致疼痛症狀加重等。
總體而言,疼痛儘管會影響生活質量,但跟疾病的嚴重程度沒有太大關係,乳房疼痛不是乳腺癌的特異性症狀,反而是無痛性的腫塊反而要重視。
“乳房疼痛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也可以去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果最後確定不是來自乳房的疼痛,就不需要太擔心。”廖寧表示。
乳腺癌跟遺傳高度相關
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乳腺癌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這個遺傳風險最讓大家熟知的就是,2013年5月,美國影星朱莉因為檢測到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而進行預防性乳房切除的事,對於女性來說,有必要做基因檢測嗎?
廖寧表示,絕大多數患者不必盲目測基因,重心還是應該放在平常的體檢上,除非是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建議的以下四種情況:
- 有兩位以上的一級親屬(指一個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患乳腺癌,並至少有一位一級親屬患有卵巢癌,無論什麼年齡診斷出來。
- 有超過三位一級親屬在50歲之前診斷為乳腺癌。
- 有兩位姐妹在50歲前診斷出乳腺癌或卵巢癌。
- 有一位一級親屬患雙側乳腺癌,雙側卵巢癌,或同時有乳腺癌和卵巢癌。
臨床發現,上述四種情況的患者患乳腺癌的風險相當高,這些人進行基因檢測還是有必要的。
“當然,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不止BRCA1、BRCA2這兩個遺傳基因,有些基因也可以導致遺傳疾病,如腸癌等,所以我們建議,所有的女性在一生中,應該抽一次血液,看看有沒有攜帶其他的遺傳疾病基因,如果能在30歲前完成這個檢測,就可以發現很多遺傳疾病,從而進行早期干預。”
乳腺癌是一種在臨床表現、組織學形態、分子分型上都具有很強異質性的惡性腫瘤。乳腺癌的胚系或體系分子特徵對治療療效和預後都有很大影響。在胚系突變層面,中國人群中缺乏乳腺癌不同分型特徵與胚系突變的相關資料。攜帶胚系BRCA和非BRCA突變的乳腺癌患者其體系突變譜的差異也尚待探索。而在體系突變層面,不同的乳腺癌分子亞型的臨床療效和預後存在顯著差異。廖寧教授團隊進一步探索中國人群乳腺癌的胚系和體系突變譜特徵,多項研究被SCI收錄,並在國際腫瘤會議上報道。
在2019 ESMO年會上,廖寧教授發表了中國乳腺癌人群遺傳易感基因突變篩查的大佇列研究,揭示了中國人群胚系突變的全景圖。透過對中國HR+/HER2+和HR-/HER2+兩組乳腺癌人群的突變譜進行研究,揭示了不同亞型的突變特徵存在差異,為乳腺癌的精準診斷和個性化治療提供依據。
廖寧教授團隊還重點關注乳腺癌分子水平變化,從基因組學角度找尋中西方乳腺癌患者基因組學上的差異,尋找中國人群分子特徵和潛在的治療靶點,一直在中國乳腺癌個體化精準治療之路上領航前行。
專家答疑
為什麼半年前體檢正常,
僅僅半年就出現了癌症轉移?
在微課的最後階段,有粉絲提問,有些患者在半年前體檢正常,但僅僅半年後乳腺癌就出現了轉移,是不是漏檢了?這些人是否需要縮短體檢時間?對此,廖寧回答說,臨床中確實會碰到這樣的患者,主要跟兩個因素有關:
1.跟檢查方法有關。
如果患者做的是超聲檢查,在不同的醫院,由於機器的型號不同,操作的醫生不同,可能導致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從而出現“非同質化”的結果,導致報告有誤。
2.跟癌症的分型有關。
乳腺癌有不同的亞型,有些病人的乳腺癌跟雌性激素相關,如Luminal A型乳腺癌,即使女性已經能夠摸到病灶,但腫瘤很可能一兩年都不會發生變化,因為這種型別的腫瘤長得很慢,臨床上叫它惰性腫瘤,其侵襲性比較弱,不會那麼兇險。
但是有些亞型特別兇險,像三陰性乳腺癌、her2基因變異乳腺癌,很可能癌細胞只有米粒那麼大,幾個毫米,但已經出現了腋窩淋巴結的轉移,轉移能力特別強。因為超聲檢查通常只能發現1~2釐米的病灶,所以很可能檢查不到腫瘤,但是病灶已經轉移到其他地方,這就會導致半年前體檢正常,半年後發現癌症已經轉移了。
“所以,我會建議在進行超聲檢查的時候,一定要去大醫院或者標準的體檢中心。另外,做超聲檢查時,除了乳腺,一定要對雙側腋窩淋巴結進行檢查,因為有時候可能看不到原發腫瘤,但是可以看到腋窩的淋巴結轉移灶。”
廖寧舉了一個例子,她的一個病人王女士,3年前腋窩發現一個像杏子這麼大的淋巴結轉移灶,做穿刺活檢確認是乳腺癌轉移灶,但做了超聲、鉬靶以及核磁共振檢查,都沒有在乳房裡發現原發灶,廖寧高度懷疑是隱匿性乳腺癌——即兇險的三陰性乳腺癌,建議王女士全切乳腺,進行乳房重建,但王女士拒絕了,只做了腋窩清掃。
2021年3月中旬,王女士再次找到廖寧,是因為體檢時真的在乳腺上找到了原發病灶,患者很後悔:“現在做化療很辛苦,很後悔當時沒有聽您的話進行乳房全切。”
“所以,我建議醫生在做超聲檢查的時候,除了乳房,一定要檢查雙側腋窩,看看有沒有腫大的淋巴結。”廖寧再三強調。
名醫簡介
廣東省人民醫院外科、乳腺科行政主任
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美國腫瘤外科醫師協會(SSO)國際理事會理事
國際前哨淋巴結協會(ISNS)國際理事會理事
美國NCCN乳腺癌指南(中文版)專家組成員
St Gallen國際乳腺癌指南(中文版)專家組成員
美國腫瘤外科年鑑《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編輯委員會委員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司《乳腺癌治療規範》編寫組成員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乳腺癌診斷指南》專家組成員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腫瘤藥物組》專家組成員
文/張青梅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