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年間,秀才匡庸壽頗有文名,心地仁厚。九九重陽節這一天,一位姓都的文友組織了一個詩會,邀請他一起參加。大家搖著摺扇,往高山而去,一路觀賞風景,吟誦詩句。都文友的家僕,擔著酒食,緩緩地跟在這幫讀書人的後面。
到了山頂的亭子裡,大家賞玩了一會風景,便坐下來,擺上酒食。每個人輪流吟誦新作詩句,由大家評判優劣,然後議定應該飲酒幾杯,倒也熱鬧。
過了不久,從樹林裡走出兩個獵人,抬著一隻母鹿。母鹿的前後腿被兩兩捆紮在一起,兩個獵人用一根棒子從中間一穿,很輕鬆地就抬了起來,健步如飛。母鹿倒著身子,挺著一個大肚子,還在拼命地抬著頭,使勁地叫喚。
大家起來圍觀,紛紛指責獵人太殘忍。兩個獵人索性放下母鹿,稍微休息一下,與這幫讀書人辯解起來。年輕獵人指著石桌上的酒食,說道:“你們讀書人真正好笑,吃著雞腿豬蹄,卻來與我們理論殘忍,雞和豬怎麼想?”
都文友爭辯說:“君子遠庖廚,我們雖然吃肉,但是不參與殺戮。”年長獵人冷哼數聲,說道:“說起來輕巧,你們整天搖頭晃腦地讀書,衣食無憂。我們無田無地,為了吃飯穿衣,只能以打獵為生。但凡家有幾畝良田,誰又會幹這種營生?我們也想過你們這種日子,但是沒有這種命。”
這時,匡庸壽分開眾人走上前,搖著摺扇說道:“你們都沒有說到點子上,這隻母鹿挺著大肚子,懷著身孕,連未出生的生命也不放過,難道這不是殘忍嗎?”
兩個獵人一時語塞,屠夫不宰有身孕的家畜,獵人也不捕殺有身孕的野物,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卻是約定俗成。年長的獵人尷尬地笑笑,說道:“這也不能怨我們,這是許財主花重金預約的,想吃胎鹿。我們也是埋伏了好幾天,才好不容易捕捉了這頭母鹿。”
一聽說到許財主,眾人都氣憤地譴責起來。許財主是個超級好吃的人,揚言一生要嚐盡天下所有能吃的東西,很多東西,不管能不能吃,該不該吃,他都會想盡辦法弄來嘗一嘗。有好幾回,他亂吃東西中了毒,差點死去,被神醫妙手朱郎中給救了回來。但是,他仍不知悔改,如今竟然要吃胎鹿!
兩個獵人見惹起眾怒,站起來抬著母鹿想走,卻被眾人攔住,要他們放掉。年長的獵人苦著臉,打躬作揖說道:“各位讀書的大爺,我們上有老下有小,需要養活,到手的獵物,怎能輕易地放掉?畢竟我們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才捕捉到的。這樣吧,價錢便宜點,你們買下來放了,我們也可以得一點辛苦費。”
一聽說花錢買下來,眾人便不做聲了。匡庸壽早被眾書生擠在外面,他又擠上前,說道:“也行,我買下來放生,你說多少錢吧。”年長獵人說了一個數目,倒也合理,匡庸壽便找眾人借了一些,湊夠數目,交給獵人。兩人解開繩索,放了母鹿。
母鹿挺著大肚子,費勁地站起來,歪歪扭扭地走了幾步,然後回頭衝眾人叫了一聲,隱沒於樹林裡去了。
後來,許財主得知此事,找上門來吵鬧,匡庸壽沒有理會。他自知無趣,便灰頭土臉地走了。
過了不久,匡庸壽新婚,娶妻易氏。易氏身材纖細,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她通曉事理,孝敬婆婆,疼愛丈夫,深得匡庸壽之心。兩人恩恩愛愛,如膠似漆,幾個月後,易氏便懷上了身孕。
閒話少敘,轉眼十月期滿,到了分娩之期,匡庸壽早早地請來接生婆。一直到晚飯後,易氏肚子才開始疼痛。婆婆早已燒了水,倒進大木盆裡。接生婆淨了手,開始接生。但是,出現了難產的情況,孕婦滿頭大汗,接生婆也是滿頭大汗。
過了好久,易氏停止了呼吸,胎兒也卡在盆腔裡沒有出來。接生婆拖著哭腔說:“對不起,大人孩子都沒有保住,我盡力了!”
匡庸壽就站在門外,猛地推開門衝進臥室裡,跪在床前放聲大哭。其情其景,不忍睹聞。婆婆也在旁邊悲愴地哭喊著。
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接著響起一個蒼老的聲音,語氣急促地喊道:“快開門,救人要緊!晚了就來不及了。”
匡庸壽猛地衝出來,拉開門,只見門外站著一位滿臉皺紋的老太太,手裡拿著一把草。她雖然年邁,走起路來卻像風一樣快,幾步衝進臥室裡,舉著草到易氏的嘴邊,絞出汁液擠進易氏的嘴裡。
很快,易氏醒了過來。老太太說:“這是起死回生草,孕婦身子弱,沒有力氣,吃了這東西,就會生出力氣。”她示意接生婆繼續接生,易氏生出力氣,咬著牙使勁。孩子終於順利生下,不過,已經沒有了呼吸。老太太拿著草,擠進一滴汁液到嬰兒的嘴邊,嬰兒“哇”地哭出了聲。
收拾妥當後,匡庸壽把接生婆和老太太請到堂屋裡坐下,奉上糖茶,敘起話來。老太太喝了兩口糖茶,站起來告辭。匡庸壽挽留她,等天亮之後再走不遲,大晚上的,不方便趕路。老太太卻笑著說:“大晚上的沒有人打擾,正好趕路。”
匡庸壽急忙跑進屋裡,拿出五兩銀子,塞在老太太的手上。老太太擺著手說:“我們不用這東西,要了也沒有用,留著給孩子買衣服吧。”
匡庸壽把老太太送到門口,一再表示感謝。老太太笑著說:“我是來報恩的,當初你搭救了我的兒媳婦和孫子,心中銘記不忘。如今你有難,我豈能坐視不管?”
說完,老太太變成一隻鹿,跑進了夜幕裡。匡庸壽這才恍然,原來當初搭救了母鹿,她的婆婆報恩來了。
後來,匡庸壽拿著老太太留下的那些枯草,找了好幾個郎中辨認,都搖頭說不認識,典籍裡也沒有記載。有個採藥人來辨認後,在山上尋找了好幾年,也沒有找到這種起死回生草。
本故事採用了荒誕的筆法,在於借事喻理,勸人為善,與封建迷信無關。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推薦評論,你的支援,就是我堅持的動力源泉!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