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年間,書生通敬聖去郡城讀書。郡城城郊有一座依山傍水的書院,是顧老先生創辦的。顧老先生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卻與科舉無緣,累次名落孫山,後來便創辦了書院,以教書育人為己任。
顧老先生培養了許多名士,都在朝中為官,可以說桃李滿天下。故此他的聲名遠播,天下不少才子,慕名而來,投在他的門下讀書。通敬聖也是慕名而來,帶著書僮,曉行夜宿,往書院趕去。
這一天,離書院不遠了,通敬聖在小鎮上的小飯館裡打尖,看見靠牆的桌子上,坐著一名中年文士,滿臉愁容,不住地唉聲嘆氣。他的面前擺著一盤牛肉,一壺酒,卻遲遲沒有動筷子。
通敬聖打量了中年文士一下,雖然面帶愁容,卻掩飾不住不凡的氣質,不禁好奇起來,走上前詢問他遇到了什麼難事?這一問,中年文士又是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道:“我本想去書院求學,不遠千里趕來,誰知卻忘了帶銀兩,交不出學費。有心返回去拿學費,只是路途遙遠,恐怕耽擱了求學的日期。不回去吧,交不出學費,沒法進入書院,徒勞無功。故此憂愁嘆氣。”
聽完中年文士的話,通敬聖思考片刻,笑著說:“這算不了大事,我先幫你墊付學費,等日後你有了,再還我不遲。”
中年文士歪著頭問道:“萬一我還不上呢?”通敬聖大度地說:“錢財乃身外之物,還不上也就算了,就當和你結交的見面禮了。”
中年文士大喜,邀請通敬聖落座,一起飲酒。通敬聖呼喚店小二,加了幾個下酒菜和一壺酒,坐在下首相陪,書僮站在一旁斟酒。
兩人各自自報家門。中年文士自稱姓卓名求道,泰山人氏,家住泰山腳下。通敬聖也述說了自家身世。兩人邊飲酒邊討論起學問,很是投機。卓求道便說:“我倆脾性相投,不如結拜為異姓兄弟,以後在書院裡讀書,也好相互有個照應,不知意下如何?”
通敬聖大喜,兩人當即離座,跪在地上,灑酒敬天地,結成八拜之交。卓求道年長十幾歲,稱呼通敬聖為賢弟。
吃罷飯,兩人結伴同行。到了書院,通敬聖代交了學費,兩人住在一個房間裡,成為室友。這以後,兩人基本上形影不離,除了讀書,依然是讀書。遇到節假日,書院放假,兩人便會到附近小鎮上的酒館裡,飲酒作樂,當然都是通敬聖買單。
轉眼間一年期滿,卓求道學業有成,才學得到很大的提高,便和顧老先生辭別,啟程回家。通敬聖依依不捨,令書僮擔著酒食,一路相送,走一百步便敬一杯酒。到了十里長亭,卓求道讓書僮把酒擺在石桌上,到亭外迴避,有話要單獨對通敬聖講。
卓求道滿飲一杯,放下酒杯,說道:“賢弟呀,今日一別,再無相見之期。我有句實話相告,賢弟資質雖然普通,然而苦學之下,必然有成,六七年之後,會高中進士,成為一縣之主。望賢弟好自為之。”
通敬聖驚訝地問道:“兄長如何得知?”卓求道微微一笑,說道:“因為我不是人,乃是東嶽大帝麾下的陰兵將領,深受東嶽大帝的重用。只因我才疏學淺,恐不能勝任,故此請假一年,來書院求學,充實自己。”
卓求道雖然想求學,卻拿不出學費,因為他使用的是冥幣,而不是銀兩。日常吃飯喝酒的小錢,他還能想想辦法,至於學費這種大筆銀子,他卻無法可想。幸虧遇上了通敬聖,幫他解了燃眉之急。
卓求道繼續說:“賢弟的銀子,我是沒法還了。不過,我也不能白拿你的銀子,他日你如有難,對著東方大聲呼喚我的名字三次,必然赴湯蹈火,在所不惜。”說完,叮囑通敬聖對於他的身份一定要保密,然後灑淚而別,揮手遠去。
通敬聖繼續在書院裡苦讀,六年後,果然高中進士,被分配到北方小縣擔任縣令。通敬聖為官清正,官聲頗佳,但是不擅長逢迎上司,故此一直得不到升遷。
十年後,通敬聖仍然是縣令。這一年,北方鬧匪,被官兵剿殺,殘部一百多人流竄到縣境內作亂。通敬聖責令馬步捕快剿匪,多次失利。上司得到訊息,多次發文斥責通敬聖辦事不力,通敬聖只得親力親為,帶著縣尉,以及馬步捕快兩百多人,追剿亂匪。
哪知道亂匪早已得到訊息,在險要地勢埋下伏兵。等到馬步捕快進入到伏擊圈,一聲鑼響,四面湧出眾多土匪,約有四五百人。最近一段時間,又從北方流竄過來幾股土匪,合在一起,聲勢浩大。
通敬聖猝不及防,土匪人數眾多,而且戰鬥力極強,這一次恐怕沒有生還的希望了。土匪們揮舞著長矛,從四面八方衝殺過來。馬步捕快圍成一個圓圈,保護縣令和縣尉。一時間喊殺聲四起,慘叫聲連連。
正在這個危急之時,通敬聖猛然想起了卓求道,趕緊面向東方,高聲喊叫了三聲卓求道的名字。話音剛落,就見東方翻滾來一陣烏雲。烏雲到了上空,頓時天昏地暗,陰風慘慘,從烏雲裡跳下無數骷髏,手持長矛,衝向亂匪。
這些骷髏兵,被長矛戳中後,化成粉末,落地的同時,又聚合在一起,變成骷髏兵。像這種殺不死計程車兵,亂匪哪裡是對手?不一會,亂匪死傷無數,剩下的一百多人,舉手投降。
接著,骷髏兵跳入烏雲,烏雲翻滾著飄向東方。不一會,煙消雲散,晴空萬里。自始至終,卓求道沒有露面。
因為剿匪有功,過了不久,通敬聖得到升遷,調到南方擔任知府。上任的途中,他專門繞道去了泰山,擺下香案,祭祀卓求道。
到了晚上,卓求道現身相見,兩人飲酒通宵達旦。天亮後,卓求道拱手告辭,自此後,再也沒有出現。
有時候,通敬聖在官衙裡閒坐,暗自思索,要是當初沒有遇見卓求道,沒有資助他讀書,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
本故事採用了陰兵的元素,在於借事喻理,勸人為善,與封建迷信毫無關聯,特此宣告。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推薦評論,你的支援,就是我堅持的動力源泉!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