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燈火,喜慶團圓,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是團圓的日子,那麼在古代,中秋節這天是否也像現在一樣放假呢?今天七絃君就給大家來講一講古代官員中秋節放假之後的娛樂。
從周朝就有雛形了
中秋,最早出現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也提到中秋有拜月的活動,至於中秋節何時固定在八月十五日,據傳說,中秋節起源是隋朝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併成功解決大量反隋義軍的軍糧問題。
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中國的秋季,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一直都是各個王朝的經濟基礎,每當秋季,各類作物與農產品紛紛成熟,值得歡慶。而且十五號正好是八月的中間點,這個日子就有著特殊的寓意。不過中秋節真正開始興起,還是在宋朝的時候,宋朝國內經濟十分發達,皇帝與文人共治天下。
官員不一定放假
之前的唐朝文人們發明了中秋的很多種習俗,像賞月,觀燈這些風俗,都是由於這些文人創造出來的。唐朝像中秋、清明這些現在非常熟悉的節日,官員們都是可以放假的,根據《唐六典》中的描述,中秋放假是三天。
在宋朝,文人的權力更大,他們也就將這個節日推向高峰。由於科舉制度的盛行,很多的官員也都是文人出身,這些官員雖然身份高貴,但他們也非常希望能在這些節日中放鬆一下。古代有不少的節日,官員們也能得到假期,宋代官員全年的假期就高達七十六天。北宋時期,其實沒有官員中秋放假的記載,南宋時期相對寬鬆一些,中秋就有一天的假期。
元朝入主中原之後,他們對於很多中原傳統節日並不是非常感興趣,因此就廢除了不少的假日。後來的明清也都繼承了這些特點,所以宋元明清四朝基本都是不放假的。
可以說從中秋節真正成型,到發展成為傳統的民俗節日,官員們在這一天很少能得到足夠的假期,像唐朝那樣的寬鬆環境是越來越少,不過民間這個節日的發展卻非常快。
官員的花樣娛樂
在大家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中,這些官員就顯得有些悲慘,他們只能是老實去上班,不過還是可以正常上下班來回家和家人團聚,只是沒有辦法全天在家過節。一些當值的官員,也必然會用別的方法來消遣,那麼中秋他們都是怎麼過的呢?
飲酒賞月:酒本身就與糧食有著很大的聯絡,在秋收的時候,不少的農民為了慶祝豐收,也會用飲酒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喜悅,酒在唐宋時期是官員們非常喜歡的一種飲料,並開始出現了不同的品種。賞月的習俗是與祭祀有著一定的關係,以前還沒有中秋節的時候,人們也有在這一天祭祀月亮的習慣,後來在民間和官場,賞月在一些文人的帶動下也開始流行起來。
看戲看燈:官員們由於身份的原因,自己在過節的時候也有一些限制,政府肯定會給官員們發放一些節日的福利,他們也頂多就是回家在一起吃飯看戲,或者是帶著一些家人到外面去看看燈,遊玩一番。
文人聚會:還有一些官員,他們在下班之後會受邀參加一些聚會,比如在宋朝就有著一些文人的聚會,大部分的官員也都是文人,他們自然會喜歡參加這些聚會,還有一些官員把這個看作是一個拓展人脈的舞臺,利用聚會來結識一些同僚,對他們來說,飲酒作詩反而不是什麼主要的事情,一些品階非常大的官員,他們的聚會政治意義就更強了,在節日裡面不同黨派的人也會有聚會。
遊玩青樓:還有一些人會專門僱一些大型的花船,邀請一些青樓的名妓與一幫同僚好友一起在水上游玩,當然,在不放假的情況下,不少的官員是不敢徹底放鬆的,否則第二天耽誤上班,那可就得不償失了。玩得最歡的還是那些文人士子,他們有著很多的時間,平時也沒有什麼打發時間的方法,古人的娛樂方式非常單調,碰上這樣的節日當然是放開了來玩。
大家一起吃月餅
人們賞月自然是缺不了月餅,不過明初的時候才出現了月餅的概念,後來成為中秋節必不可少的好東西。官員們即便是在衙門當值,也會特意來買一些月餅,體驗一下節日的氛圍。不過像一些邊鎮的官員,他們當地的條件非常差,想要過節也沒有什麼可以享受的,還有一點,邊鎮的官員一直都不能放鬆警惕,畢竟他們要防備外敵入侵,不能由於自己忙著過節就出現失誤。這一點有點像現在的邊疆解放軍戰士,過年回不了家。
雖然朝中的官員待遇好一些,可一旦朝中有了些事情,他們也顧不上過節。往往在這種節日,各地出事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尤其是京城,人口眾多,大家在這一天都忙著過節,會有失火等各種隱患,大部分的京城官員都必須要瞪大了眼睛做好準備,一旦要出事他們就有可能承擔責任。
不過說實話,七絃君認為官員雖然沒有假期,但他們會有很多的方法來偷懶,他們自己也想清閒。像這種節日,官員一般都是把當值的這些事情交給手下人來處理,他們自己就趁機溜了回去過節。雖然皇帝規定沒有假期,但朝廷也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真的管那麼嚴。
七絃君曰:“八月十五月兒圓,萬家燈火笑開顏。可惜官員承重擔,只得忙裡去偷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