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隨著時間步入3月,國內向巴基斯坦空軍交付,殲-10CP型戰鬥機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多。而除了網路上不斷傳出民間拍到的,塗有巴空軍機徽和塗裝的殲-10CP圖片資料之外,官方媒體也對於,兩國在先進戰鬥機領域的又一次標誌性合作,進行了一定解讀。並且官方還在節目中公開提及,此次出口的殲-10CP,搭載的正是國產渦扇-10B航空發動機。使得外界在之前,一直將目光放在殲-10CP身上的情況下,恍然意識到這筆交易的背後,還代表著國產高效能航空發動機第一次成規模出口,乃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里程碑事件。
▲官方節目上的相關報道
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中航工業先後向其他國家出口了殲-7、“梟龍”等戰鬥機,但這兩款戰鬥機,以及之後出口的少量K-8教練機、運-8系列運輸機,都存在著發動機效能老舊,或者乾脆就是使用其他國家發動機的問題。這種尷尬不僅僅意味著,購買中航工業出口的戰機,要承擔動力老舊,往往只能勉強滿足使用需求,或者來自不同國家的製造標準,意味著更高昂維護、培訓成本的問題。對中航工業來說,發動機的價格往往佔據飛機價格的極大份額,並且備用發動機及後期升級,也會分走相當比例的收入。
▲“梟龍”使用俄製發動機
而對於國內空軍裝備的戰鬥機來說,主力型號長期使用其他國家航空發動機的窘態,則意味著一直存在安全隱患。這種隱患的意義之大,延續時間之長,已經成為外界,對中航工業航空發動機的一種固有印象。以至於一旦國產戰鬥機出口出現挫折,或偶爾發生一些問題,外界的第一反應往往會懷疑,是不是搭載的發動機出現故障。而事實上,國內軍用飛行器專案,受發動機問題而受到明顯影響的例子,也確實不在少數,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武直-10。
▲第三代轟-6目前使用的也是俄製發動機
國產武直-10在早年試飛時,搭載的是從加拿大進口的PT6-67C型渦軸發動機,其穩定輸出功率約1250千瓦,與美製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早期動力相當,能夠滿足空重約5噸的武直-10需求。但在受到美國干擾後,繼續引起已沒有可能,國內被迫使用,功率只有約1000千瓦的渦軸-9。銳減的動力不僅使得武直-10,在當時已基本定型的情況下,重新進行一系列減重改進,嚴重影響了作戰效能,而且也延誤了原定的裝備時間。此外,由於發動機推力降低,富餘功率不足,武直-10在高原、沙漠等複雜地形的使用受到很大影響。
▲更換髮動機對武直-10影響很大
使得武直-10到目前為止,也沒能批次登上國產075型兩棲攻擊艦的甲板(陸基型武直在進行艦載改造時,需要進行防腐蝕處理,重量會明顯增加)。並且導致武直-10,在當年第一次出口巴基斯坦的競標中,敗給土耳其T-129。最終隨著國產渦軸發動機的不斷進步,武直-10在近年換裝新開發的渦軸-9C(功率已達到1200千瓦),催生出改進型號武直-10M,其出口型武直-10ME才獲得巴基斯坦的青睞,目前兩國正就交易武直-10ME進行談判。前後綿延近10年的武直-10發動機問題,才算暫時告一段落,一款優秀髮動機對飛行器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
▲公開現身的武直-10ME讓外界看到了新的希望
事實上,國產殲-10的發展過程也與武直-10有些類似,其雖然自專案開始,就有近乎同期開展的配套動力專案渦扇-10,但由於技術基礎薄弱,早期渦扇-10效能一直存在問題,使得前期量產的的殲-10A、殲-10S、殲-10B,都只能搭載俄製 AL-31F系列發動機。有觀點認為,正是發動機的問題,導致殲-10B出口巴基斯坦的失敗。這種觀點如今並未得到官方證實,但可以確認的是,此次殲-10CP搭載效能可靠,成熟穩定的渦扇-10B,是巴基斯坦最終選擇引進殲-10CP的重要原因。
▲更換國產發動機對殲-10CP非常關鍵
而對於國內空軍而言,渦扇-10的徹底成熟,不僅僅意味著渦扇-10最新型號,已成為國內殲-20、殲-16、殲-10C的標準動力,還意味著渦扇-10的先進核心機,完全可以應用到其他領域。舉個例子,國內在2006年前後,開建新型071型兩棲攻擊艦,同時也開始建造國產726型氣墊登陸艇。但在首批3艘完工後海軍發現,由於726型氣墊登陸艇使用的動力系統比較老舊,因此噪聲大,震動非常劇烈,導致工作環境很惡劣,最終停止後續建造。
▲早期建造的071沒有足夠的氣墊登陸艇使用
使得早期建造的多艘071,只能依靠全部3艘726氣墊登陸艇來進行訓練,實際上並不具備,真正使用其進行超地平線登陸的能力。而正是在渦扇-10第一個成熟型號渦扇-10A量產後,國內在其核心機基礎上,演化出762A型氣墊登陸艇使用的小型燃氣輪機,並最終在2016年前後批次建造。如今已成為國產071、075系列艦艇的標準裝備,被認為與075搭載的直-8系列艦載直升機,是海軍進行超地平線登陸和垂直登陸的核心裝置。
▲如今壯觀的現代化登陸作戰體系
事實上,一款高效能航空發動機的設計、製造難度,尤其是想要可靠性達到實用程度,過程非常艱難。但一旦能夠攻克,那麼以其核心機為基礎,在理論上來說,可以發展出一系列渦軸、渦扇、渦噴,甚至是燃氣輪機。當然,由於實際應用情況的一些限制,這種理論上存在的一系列改造,效果並沒有那麼理想。但在一款高效能渦扇發動機基礎上,演化出供不同戰鬥機,甚至是運輸機、轟炸機使用的亞型號,則是完全可行的。
▲氣墊登陸艇是運輸重型裝備上岸的利器
國內未來預計供運-20使用的渦扇-20發動機,由於其研發遠遠超過外界預計,就有觀點認為,是受到渦扇-10系列效能成熟的影響。不管這種觀點是否真實,不可置疑的是,隨著國產渦扇-10,到渦扇-10A、渦扇-10B,以及更進一步改進型號的演變,國內在先進航空發動機領域,已經達到了與美國有一定差距,略遜於俄羅斯,基本與英法並肩的高度。而在這期間建立的一整套先進航空發動機設計、製造和研發體系,更是國內向更先進航空發動機攀峰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