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畫廊 | 婁師白,全面繼承齊白石藝術技法特色,並有所創新,畫作簡練中有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尤以畫小鴨子著稱。
朋友易得,知己難求。
看到一條回覆說:“是因為彼此的頻率和步調不再一致了。”
人與人的感情始於共鳴,終於分歧。很多關係的疏遠,就是因為頻率不同。
當彼此步調不再一致,頻率不再相同,分開也就成了必然。
以前總以為,朋友之間一旦相識就是一生。後來才發現,人生哪能如初見。
生命總是相遇容易,相處難,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沒有衝突,也沒有爭吵,只是在一個平常的日子,突然發現,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已經越來越遠了。或許是一個人喜歡社交,另一個人喜歡獨處;又或者是一個人喜歡遊戲,另一個人喜歡旅行。
總之,兩個人之間沒有了共同的話題,再也找不到以往的默契,只剩下令人尷尬的寒暄。
想起曾經有人說過,朋友之間慢慢走散,一般會經歷三個關卡。
第一階段,在大學那關。高考以後,大家奔向不同的城市,選擇不同的專業,彼此能聊的話題開始漸漸變少。
第二階段,在工作那關。有人選擇了穩定和安逸,有人選擇了夢想與遠方,不同的圈子,不同的目標,讓彼此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第三階段,在婚姻那關。你有你的家庭,我有我的生活,我們都成了彼此生活中不重要的那個人。仔細想想,是我們不夠珍惜和在意對方嗎?不是。
很多時候,兩個人的分開,不過是因為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正如一位作家所說:“曾經兩小無猜的好朋友,真情還在,中間卻已經隔了一條河。這條河太寬,裡面隔了歲月,盛滿了人生酸甜苦辣,再也無法逾越。”
飛鳥與魚不同路,從此山水不相逢。頻率不同,註定不是一路人。
就算硬湊在一起,也不過是對往日情分的一種消耗。
保持距離,相互祝福,才是對逝去的友情最大的尊重。
同事曾告訴我,她每次讀完書,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就會迫不及待地分享給自己的朋友。
因為朋友能從字裡行間,讀懂她的所思所想,給予她支援和鼓勵,而且朋友的一些見解,同樣也能給她帶來不同的視角和啟發。
她說,自己特別享受這種被人理解、與人共鳴的感覺。
有句話說得好:“與人相處,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輕鬆,又在輕鬆中感到真實的教益,我敢斷定你一定遇到了你的同類,哪怕你們從事著截然不同的職業。”
跟懂自己的人在一起,不必浪費唇舌解釋太多,因為彼此志同道合,自然能夠做到心意相通。
有句話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同樣的聲音才能產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才能相互融合,同頻的人才能久處不厭。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重要的就是相互理解和懂得。
你懂我的一舉一動,我懂你的一言一行,如此便是知己。
人生路上,朋友易得,知己難求,遇上了,記得好好珍惜。
一個房間放滿了不同大小的音叉,如果振動其中一個音叉,另外一個和它振動頻率相同的音叉也會被引動。
後來,這一現象被延伸為一個理論:一個人的思想和情感也帶有一定的頻率,並且會吸引周圍那些和他頻率最相近的人。
頻率不同的人,即使朝夕相處,也終究會分離;而頻率相同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終會相聚在一起。
很贊同這樣一句話:“人生太長,如果不能和一個頻率相同的人生活該有多累;人生太短,如果不能和一個頻率相同的人生活該有多遺憾。”
往後餘生,願你遇到那個和你頻率一致的人,他理解你的欲言又止,聽懂你的言不由衷,明白你的悲歡苦樂。
點亮“在看”,願你遇到那個和你頻率一致的人。
(收看收聽更多《夜讀》文章,請下載新華社客戶端、關注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作者:一本叔 來源:一星期一本書(ID: yer808)
監審:葛素表
監製:安濤、吳煒玲
編輯:李永錫、王宜玄、陳洋
美術設計:趙丹陽
實習生:楊幸、劉婧妮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新華社音影片部
願你與知己早日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