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祥俊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
來源:中國法律評論
——凱原法學院2021年畢業典禮致辭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各位老師:
畢業典禮一年一度,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畢業典禮是同學們學成出師的鄭重告別,也是祝福大家開啟新徵程的隆重儀式。自今日起,你們大多將各奔東西,開啟新的人生際遇。
人的一生,極像一場無法預知結果的旅行。路程的長短多少,終點在哪裡?沿途是順風順水,美景如畫?還是會不斷遭遇坎坷泥濘,冰雪雨霜?這些都不得而知。人或許不能左右命運,但可以左右追求。走好今後的人生之路,要靠你們自己的人品、知識、智慧、天賦和能力,以及你們的追求和機遇。我雖然是過來人,但沒有可資炫耀的過往經歷和經驗與你們分享,也沒有深刻或者故作高深的思考與你們共勉。臨別之際,只是提三點希望。
第一,希望你們能夠勇於擔當奮發有為。
你們在不尋常的時期在校學習,經過了疫情肆虐和抗疫鬥爭的磨礪,看慣了世界風雲變幻,增長了難得的見識。當前世界之大變局猶如魔幻,機遇與挑戰更加撲朔迷離。比如,G7集團公然提出遏制中國發展,美國祭起價值觀大旗,開展遏制中國的合縱連橫;以透過《2021美國創新和競爭法》為標誌,美國罕見地運用舉國體制應對中國的科技競爭;美國的規模性經濟刺激計劃正在引發全球經濟“行為短期化”,通脹傳導的壓力驟然增加。國內科技創新任務空前艱鉅;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內外貿關係正在重塑;產業戰略轉移正在破局。
變革和考驗越大,機遇就越多。你們生逢一個波瀾壯闊的大變革時代,時代的重擔落在你們身上。從入校第一課,你們就知道選擇交大就是選擇了責任,從今天開始就投入時代洪流,做弄潮兒。
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青年,“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希望你們不畏浮雲遮望眼,志存高遠,奮發有為,積極投身於時代洪流和創業沃土,以天下為己任,以國家興亡為使命,不負時代不負韶華。
變局之下各類思潮紛然泛起,種種現象令人困惑,經常使人如霧裡看花。譬如,在你們啟航之際,內卷之說甚囂塵上此起彼伏,躺平之聲來勢兇猛不絕於耳,人間永珍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坊間流行著如今已無“風口可飛的豬”,只剩“靜待收割的菜(韭菜)”的說法,甚至還有“藤校金玉其外,弱雞其中”“985多出精緻利己者”之類的危言聳聽。內卷、躺平之類的流行語或許折射了芸芸眾生中的難。毒舌總歸刺耳,危言終究聳聽,但說多了也總會讓人無法淡定。
欣慰的是,你們卻擁有優越的教育背景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在校期間練就了十八般武藝,都是時代的幸運兒,在同儕的激烈競爭中佔據奮鬥起航的高地,具備脫穎而出的良好潛質。況且,內卷一定是打破內卷的前奏,變局必然蘊含著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相信你們有足夠的能力打破內卷的魔咒,躺平更不會是你們的選項。你們應該成為破“卷”而出的開拓者,時代奮進的引領者,歷史使命的擔當者。
第二,希望你們始終秉持良知和弘揚法治。
回首這幾年,學院究竟留給你們什麼?或者說,希望能夠留給你們什麼?我認為最為突出的是三點:
一是愛。學院始終以學生為本,傾心關愛同學們,向同學們傳遞了愛。學院始終以學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追求,哪怕存在爭論和遭受壓力,學院也不改初衷。學院的關愛,就是希望在你們純淨的心靈中播撒愛的種子,希望你們走向社會後始終懷有愛心,始終愛自己,愛別人,愛國家,愛社會。即便外面的世界是涼薄的,也不忘獻上一份溫情。充滿愛的心靈,可以打破精緻利己,可以樂於奉獻,可以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愛還會使人生變得豐滿和圓潤。我相信,愛的種子已在你們身上生根發芽。比如,獲得“國瓴”學生公益獎學金的張晨怡同學,將其全部獎金及籌款共4萬元捐贈給敦煌研究院,助力敦煌文化保護事業,接下來她還將作為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將文化公益的種子撒向更遠方。
二是良知、信念和精神。無論是法律人還是社會人,都離不開良知,安身立命首先要秉持良知。你們是法科學子,飽受多年的法學薰陶,深受法治信念和法律精神的浸潤。你們走出校門,就意味著社會多一份法治的種子。希望你們無論身在何處,時刻不忘弘揚法律精神和法治信念。
三是知識體系、價值和方法。像其他任何職業一樣,從事法律職業必須掌握一套“有效的知識”。在法律世界裡擁有這套知識,任何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豁然開朗,可以逢山開路遇河搭橋,可以自由翱翔悠然自得。如霍姆斯大法官所說,“如果一個人對所從事的事業,擁有一套有效的知識,就可以更自在地享受悠閒,而毋需一有時間就花在閱讀所有公開的判例上”。“有效的知識”則是理論、經驗、方法和悟性等多因素的有機結合。經過多年的教育培養,你們已初步掌握體系化的基礎和專業知識,熟悉了公平正義的價值體系,並掌握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學習技能方法,初步培養了法律感和法律方法。
希望你們在法治實踐的海洋裡一展身手,持公平正義之天平,揚法律之利劍,除人間之邪惡,保社會以清明。當然,學無止境,這些知識和方法都是基礎性和初步的,將來仍需要不懈積累“有效的知識”。
第三,希望你們既能觀滄海又能笑紅塵。
現在的你們或許是鮮衣怒馬,一定是躍躍欲試,前景無限。不過,人生終歸變幻莫測,既可能一帆風順一路開掛,又可能歷盡滄桑屢經磨礪,最終都應該與歲月和解,被溫柔以待。正所謂,“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總歸詩酒田園”。希望你們不斷強大自己,既有能力觀滄海,吐納河川,心懷天下,敢識乾坤大,又有能力笑紅塵,亦憐草木青。希望你們功成名就,但更希望你們快樂生活。事業成功是一種能力,快樂生活更是一種能力。
成敗、順逆和苦樂總是如影隨形和相伴而生。如埃隆·馬斯克所說,“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這個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的,就一定會給你最痛的”。對此希望以平常心看待。希望你們心想事成一路高歌猛進盡如所願,但也不諱言可能會遭遇逆境挫折失敗。時間順流而下,生活如逆水行舟,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即便遭遇逆境挫折失敗,也都是人生的常態。
重要的是,跌倒了就要站起來,站起來再繼續前行。對待挫折失敗的態度反而會決定人生的高度。多少成大事者,失敗了照樣昂首挺胸,往往是屢敗屢戰愈挫愈勇。希望你們永葆赤子之心,始終保持淡定豁達,風光時不忘初心,暗淡時不沮喪氣餒,坦然接受榮光和暗淡,笑對人生,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今天是你們人生的重要起點。但是,人生不是短跑,起跑線不能決定一切,關鍵是基礎、耐力和後勁。終點甚至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過程。借用一句網路語言,“願你一生努力,一生被愛。想要的都擁有,得不到的都釋懷。”
祝大家一帆風順,前途似錦!
200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法學院,掀開交大法學教育新的篇章。十九年來,在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全院師生同心創業,追求卓越,積極探索強理工科大學背景下法科崛起之路,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國際化辦學、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自2012年起連續九年進入QS世界大學法學學科百強,2020、2021連續兩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法學排名中躋身世界50強(中國大陸高校排名第一),被譽為全國發展最快的法學院之一。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69人,其中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2人,青年學者專案2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2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新世紀人才計劃近10人次,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和上海市教學名師等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29人次。教師中45歲以下佔41%,具有博士學位的佔97%,海外學位師資佔39.1%,具有海外經歷的佔89.6%,師資國際化水平居國內法科院校前列。
師生學術成果豐碩。近五年以來共發表CSSCI論文400餘篇,SSCI論文近60篇;出版專著共70餘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專案等國家級科研專案70餘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專案5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專案2項、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專案1項,人均到賬科研經費數位居全國前列;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6項,上海市哲社優秀成果獎10項,以及錢端升法學成果獎、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等其他多項重要獎項。
國家海洋戰略與權益研究基地獲批上海市社科創新研究基地,成功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正式成為國際海底管理局觀察員,實現了我國在此席位“零”的突破。智慧財產權與競爭法研究院、教育部認定的重要國別基地⸺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等平臺,立足自身學科優勢,積極開展跨學科研究,緊密對接國家和上海市重大戰略需求,成效顯著。30餘件重大決策諮詢成果被採納,為國家和上海市的重大戰略實施做出了貢獻。
學院共創辦和合作創辦期刊六本,其中《交大法學》從2017年起連年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充套件版。與劍橋大學出版社合作創辦的學術雜誌《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是亞洲第一本英文法社會學期刊,在學界獲得廣泛讚譽,已被世界最重要的引文資料庫之一SCOPUS收錄。
學生學業志趣濃厚。學院以培養德法兼修的高素質法治人才為目標,紮實推進“三全育人”改革,培育學生家國情懷,深植學生法律信仰,集中優勢師資力量,打造精品課程體系,積極開展實踐教育,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形成了“高層次、複合型、應用性、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特色。近九年來共有8位本科生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優異學士學位論文(TOP1%),研究生獲評上海市優博論文和全國法碩畢業論文一等獎;學生綜合發展,素質全面,其中20%成為各類學生組織、社團的核心成員,學生代表隊先後獲得理律杯全國高校模擬法庭競賽亞軍等國內外學科競賽佳績;畢業生髮展空間廣闊,一次性就業率接近100%,部分同學進入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京都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繼續深造,部分同學奔赴祖國邊疆,赴西藏、青海、貴州、雲南等地為國家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學院始終堅持將國際化元素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與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法學院、美國埃默裡大學法學院等高校共同創辦聯合學位專案,與美國紐約大學、美國西北大學等境外65所高校法學院進行常態化學生互派。以參與全球法律治理為導向,為畢業生赴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從事法務工作提供便利條件。2020年,與斯坦福大學法學院合作,正式設立“凱原-斯坦福獎學金”,助力凱原學子到斯坦福大學攻讀LL.M學位。在培養“能夠講好中國法治故事”的高階涉外法律人才的同時,成功培養了一批“能夠擔當國際法律使者”的外國傑出法律人才,這些優秀來華留學生正在中外法律文化交流領域肩負重任。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心聚力、砥礪前行,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加快建設一流法學學科,為上海交通大學“雙一流”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