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遼代,相信旅行者一定不會陌生,它一度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中最強盛的王朝,長期和中原北宋以及西夏三足鼎立。然而時光流逝,曾經繁華的遼代早已經遠去,如今留給後人的遺存並不算多。
中國現存的8座遼代木建築中都是和佛教相關,其中山西3座,河北省和天津市分別存有2座,堪稱遼代木構之精華,旅行者常常稱他們為“八大遼構”。因遼王朝崇信佛,並且熱衷於漢文化,因此修建了不少的佛教寺院,這些佛教寺院中大都帶著濃濃的唐風遺韻。
在我看來八大遼代木構中華嚴寺的名氣算是最大的一座,翻開華嚴寺的歷史,我們可以瞭解到這是一座始建於遼重熙七年的寺院,以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現存的華嚴寺雖規模龐大,然而僅薄伽教藏殿為初建時期的遺存。
建造於1038年距今已有980多年曆史的華嚴寺薄伽教藏殿,也是遼代末期保大之亂後華嚴寺唯一儲存下來的遼代建築,雖不算中國境內遼代建築中最古老的一座,卻憑藉著遼代最精美的彩塑一躍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薄伽教藏殿地處華嚴寺下寺,面闊五間,進深四間的單簷九脊頂建築,深五作雙抄,樑架折平緩,簷柱升起顯蓍,出簷深遠,一眼望過去就可以感受到濃郁的唐風遺存,再往殿頂部看,可以看到正脊兩端上高達3米的琉璃鴟吻。雖然它在體量上不如始建遼代重建於金代的華嚴寺大雄寶殿來得壯闊,然而憑藉著更古老的年代讓它看起來更為古樸。
比起遼代木構而言,薄伽教藏殿內部才是更為精華的地方,整個佛壇幾乎佔據了殿堂的一半,平面呈現了凹字形,這樣的佛壇模式完全沿襲了唐代寺廟的特色,可見遼代很好的繼承了唐代藝術的風格。整個佛壇之上立有34尊彩塑,其中遼代的彩塑達29尊,這樣的規模讓它成為了中國現存遼代彩塑最多的佛殿,也向遊客展示了遼代彩塑藝術的高超技藝,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曾經皇家對於佛教的重視。
這些彩塑中包含了過去、現在、未來佛三世佛,森嚴而又肅穆;前側的弟子,供養童子、脅侍菩薩全神貫注地在聽佛講經說法。在眾多彩塑中有一尊呈s形的脅侍菩薩很是讓人喜歡,她頭飾華麗,長辮垂肩,合掌露齒,面容清秀,體態優美儼然是一副遼代少女的狀態,也難怪眾多遊客稱其為“東方維納斯”。
菩薩頭頂可以看到鬥八藻井,同樣為遼代儲存至今的遺物,其中網目紋、三角柿蒂等都是遼代非常通用的紋樣;環顧四周還可以隱約看到重樓式的木構建築藏經閣,是中國現存非常少有的遼代儲存至今的小木作。
藏經閣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上層為供佛像的佛龕,下層是存放經書的經櫃。頂部的佛龕建有屋頂、瓦壟、鴟吻、脊獸,其形制同大型木建築一摸一樣。其中最為精華的地方在於勾欄束腰欄板運用了39種鏤空幾何圖案,平棋和腰簷遮板彩繪圖案色彩豐富仍為遼代原物,如此精緻的小木作也難怪被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海內孤品”。(因殿內不能拍照,所以大家想要欣賞的話,親自前往吧!)
如今這些藏經閣內依然保留著18000多冊經文,其中1700多冊為明代永樂和萬曆年間刻印的佛經,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被一直塵封在閣內。
華嚴寺遼代建築薄伽教藏殿旅遊貼士:
怎麼去:大同站乘坐601路到魏都大道迎澤街口站下車,接著步行就可到達。
旅遊看點:除了薄伽教藏殿外,華嚴寺中還可以金代面闊九間的大雄寶殿、中國古建築上最大的琉璃吻獸、全國第二大純木榫卯結構的方形木塔華嚴寶塔等。(作者:馬且停,人生在於行走,旅途需要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