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拋棄”的消費股,需要等待徹底分化,才能促成機構形成新的合力。
2021年8月底,整個A股中報披露正式收官。盤點今年市場的行情走勢,用兩極分化來形容一點不為過。對於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說,更是上了一堂刻骨銘心的市場教育課。
以寧德時代、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業績與訊息利好頻傳,相關上游資源行業更是步入大年光景,業績超100%似乎已成常態,低於50%的都不好意思亮牌。
從股價上看,整個新能源產業鏈的股價也開啟了“炫富”模式,一大批牛股輩出,諸如贛鋒、天齊這一對鋰業雙雄,以及石大勝華、西藏礦業半年接近6倍驚天漲幅,直接讓眾多投資者驚掉下巴。
反觀上半年消費類個股走勢,卻極其慘烈,真實地上演了冰與火之歌。除了一些行業龍頭以外,腰斬也已成為標配。在去年還無限風光的消費品品種,今年普遍成為“棄寵”,並讓一眾投資者損失慘重,有一種回味2015年熊市的感覺。
下表統計了各細分領域龍頭消費股一段時間內的下跌幅度,其中跌幅最大的當屬醬油老二中炬高新,跌幅達64.78%,跌幅相對較小的是伊利股份,近40%(其實也很大了),另外像瀘州老窖、牧原股份、恆順醋業、三隻松鼠等往年明星個股今年也遭遇了滑鐵盧,處於腰斬序列。
甚至連“價投之王”貴州茅臺,在年初創下了2627.88元的價格新高之後,一路下跌至近期的新低1525.50元,已下跌41.95%,即便在2000元價格買入,也已虧損23.89%。
這樣的背景下,曾經的價值投資信仰也產生了動搖。站在當前消費品類整體低迷的時間節點,曾經風光無限的消費股還值得投資嗎?
01 “團”還是那個團,只是味道變了
如果說茅臺平安格力海天是消費品類,價值投資的典型代表,那今年這些行業“優等生”卻集體翻車,表現已經不能用差強人意來形容。幾年前還是“左手茅臺,右手格力”的時代,似乎一去不復返。
面對當前的消費股眾生相,不同於去年的“價投頂流”光環,今年“基金經理道歉”上熱搜的情形時常發生。
公認的公募圈“頂流”張坤、焦巍、楊浩等,在今年投資失利後,紛紛在財報中進行了反思,私募大佬但斌、林園也進行了同樣的操作,只不過對於倔強的林園來說,方式有所不同,但總歸是間接承認了投資的失利。
對於擅長傳統消費類投資大佬,有的選擇繼續堅守,有的開始進軍新能源等景氣成長賽道。
其中張坤依然堅持已有風格,對於熱門賽道的投資保持了冷靜的態度,持倉仍以白酒、醫藥、網際網路為主。旗下方達中小盤和易方達藍籌精選這兩隻主力基金,都對一線白酒龍頭貴州茅臺、五糧液進行了減倉,而易方達藍籌精選還增持了騰訊和招商銀行、香港交易所等。
與張坤操作風格相近的還有匯添富胡昕煒。對於茅臺,一季度末旗下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持有40萬股,市值8.036億,持倉排名第7位,而二季度茅臺直接消失在持倉的前20名的名單中。
此前同樣關注大消費的鵬華基金陳璇淼,也是一名基金行業老將,有著8年行業從業經驗。她表達了對消費類市場未來增長,市場競爭環境的擔憂,未來要將重心從消費中轉移出來,看好新能源、晶片等成長方向。
另外,作為頂流的廣發劉格菘,二季度管理的廣發小盤成長進一步提高了如光伏、動力電池、化工新材料等“全球比較優勢”的製造業配置比例。重點加倉了隆基股份,並將其提升為第一大重倉股。
除了頂流基金經理動向,透過對重點基金研究對行業加減倉資料變化更能直觀看出基金對行業配置與選擇。根據東莞證券對易方達、廣發、匯添富、景順長城等10家基金持倉的研究可以看出,這些基金大多數降低了消費類持倉,並增加了新能源相關板塊的倉位。
資料顯示,10家基金中,有6家對食品飲料行業進行了減持。其中匯添富減持最多,為3.75%,其次是中歐基金和南方基金。
另外,10家公司有8家增倉了新能源行業,大部分基金增倉都在1%以上,廣發、富國增倉比例最多,僅有興證和中歐出現了減持,分別為-0.44%和-1.04%。
對於近年來的“價投典範”白酒板塊,素有聰明資金之稱的北上資金也大舉進行減持。從東方財富統計的資料可以看出,今年以來北上資金已減持將近500億,進入三季度以來減持勢頭依然不減,單就三季度減持已接近250億。
從申萬宏源證券統計的今年以來港資對消費類個股增減倉比例來看,對於酒類、食品加工類行業龍頭品種,絕大多數是處於減持狀態,如貴州茅臺、五糧液、中炬高新、涪陵榨菜等。
面對不斷下跌的股價,上市公司維穩措施也較為一致——回購,但在持續下跌面前,力度不大的回購,對於股價的支撐效果,仍然值得商榷。
02 回購潮,擋不住股價下跌
在股價不斷下跌的同時,一場上市公司的回購潮大幕也在拉開。從目前效果看,似乎起到的作用並不大。
股價大幅下跌,不僅投資者不待見,就連上市公司自己,也是焦急萬分。這其中最典型的最屬格力電器。
沒有人比董小姐更在乎格力股價了,這句話一點不假。從引入高瓴資本到跨領域業務多元化(雖然沒什麼效果),但面對不斷下挫的股價,董小姐選擇回購應對。先後分三次進行回購。
第一期從2020年4月至今年2月,耗時10個月回購60億元;第二期從今年2月到5月,又進行了60億的資金回購;而從5月底開展第三期回購,計劃回購最高不超150億,截至9月9日,第三次回購金額累計為148.95億,三次回購金額共計268.95億。其中對第二期的回購部分還進行了登出處理。
然而,如此大力度回購依然沒擋住股價下挫,現實就是如此骨感,而且還是在第二期股份進行登出的基礎上。從年初最高66.79元(復權),跌至近期最低的40.16元,跌幅達39.96%。
面對股價下跌,除了董小姐外,中國平安掌舵人馬明哲也坐不住了。在9月3日和7日兩天,馬明哲共增持了8萬股股票,耗資近415萬。同時,包括中國平安總經理,聯席CEO謝永林、監事會主席孫建一在內的多名高管共增持金額超800萬。
中國平安及高管的增持對其股價如同雨露一般,不是說回購對股價產生了多大影響,更多的是回應了社會對平安股價一路下跌的關切。
如果要說今年被吐槽最多的上市公司,中國平安應該是名列前茅。作為價值投資典範,中國平安被無數投資者給予厚望,然而,股價表現卻讓人大失所望。
拋開平安的基本面不談,畢竟太過複雜的金融業務,與宏觀經濟較強相關性,能讀懂讀透的屈指可數。剩下的,更多是希望靠吐槽來進行情緒宣洩,但作用也僅限於此,於事無補。
對於平安馬明哲增持一事,大眾普遍質疑在於增持金額,為啥看好增持量僅200萬?其實大家大可不必對增持金額有太多糾結,馬明哲作為董事長增持本身就是一個看好訊號。
更為關鍵的是,平安現在已經出手進行回購,董事長增持金額過大的意義已經沒有必要,同時還有一眾管理層進行增持,都是個人進行出資,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
除了格力平安外,還有美的集團、中炬高新、永輝超市、正邦科技等都對自身股價進行了回購,但從效果來看對股價的提振作用並不明顯。
總體來說,回購雖是利好,但也是影響股價波動的外在因素。真正影響大消費股票行情的,還是整個市場容量,競爭格局以及當前的估值水平。
03 行業增速放緩,成本上漲,價值重塑
消費類行業今年市場表現,並不算完全意外。在過去幾年以白酒為首的價值投資浪潮中,這類股票早已脫離價值投資範疇,甚至在去年行情中,一度處於加速狀態。所以當業績放緩時,消費品類市場也開始迴歸理性時,估值也進行迴歸。
2021年是上游資源以及原材料的大年,但對於下游的終端消費市場,則遭此大殃。
對於今年消費股低迷的行情表現,市場過於樂觀的市場預期給與的高溢價,以及近年來宏觀經濟上消費支出的低迷,說明了這一點。也就是說,整體蛋糕增速依然放緩。
資料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471元,比去年同期名義增長18.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7.4%,比2019年上半年增長11.0%,兩年平均增長5.4%,扣除價格因素,兩年平均實際增長僅3.2%。而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扣除價格因素,兩年平均實際增長5.2%。
資料已經說明問題了,支出比消費增長要低2%,雖然疫情在全國範圍內已基本被控制,但消費者信心仍沒有恢復。
而去年一整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水平相對於2019年是下降狀態,雖然去年整體人均收入是增長的(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1%)。同時,2020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3.9%。這也是近20年在高速發展過程中首次出現下降。
同時據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925億元,同比增長8.5%;比2019年7月份增長7.2%,兩年平均增速為僅為3.6%。可印證了雖然當前疫情趨緩,但整體消費品類市場增長依舊緩慢!
除了宏觀因素外,今年不斷上漲的原材料價格也對消費品類利潤造成很大影響。以調味品行業的海天味業和中炬高新為例,原材料價格上漲直接影響到公司毛利率。
海天味業上半年毛利率為39.3%,同比下降了3.6%;中炬高新則更嚴重,毛利率直接由42.55%下降到37.71%,同比下降了4.84%。其預付款項同比去年增加了323.69%,達0.215億,主要也是原材料預付款的增加。
同樣,光明乳業,甘源食品,恆順醋業、金字火腿、安記食品、天味食品、克明食品等也出現毛利率下降的情況。
另外,還有很重要一點,估值過高也是今年調整的一大因素,之前漲幅已經對未來嚴重透支。用巴菲特老爺子一句話形容最為妥帖: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自2016年以來,價值投資浪潮迭起,以白酒為代表的大消費開啟了幾年牛市征程。
一直到去年,當人們普遍不理解為什麼海天味業滾動市盈率能達到驚人的114倍,片仔癀、山西汾酒近150倍,今年大家都理解了,當人們還沉浸在價值投資、核心資產的狂歡中,當要兌現企業業績時,才發現為時已晚。
04 已到“撿漏時刻”?
從當前的基金持倉情況看,在經歷了一季度大幅減倉之後,由於整個消費品類行業已經跌至一個相對合理區間,同時二季度出現基金持倉數量不斷增多的回暖跡象,部分品種已經開始出現投資價值。
從貴州茅臺、海天味業等中報基金持有家數來看,在一季度基金持有數量創新低之後,二季度開始大幅增多。其中貴州茅臺基金持有數相較於去年底已創新高,達2255家。雖然北上資金一直處於減持狀態,但基金持有數量的增多也說明機構間態度的分化,不少機構二季度開始認為茅臺具有投資價值。
支撐眾多基金二季度開始佈局的重要理由,更多的是當前食品飲料行業已經跌到一個合理的估值區間。
從申萬食品加工板塊滾動市盈率來看,當前大消費行業處在十年的中樞,一個相對合理的位置,從去年8月初最高的56.65倍跌至近期的33.63倍均值附近,跌幅達40.64%。
申萬食品加工板塊主要包括肉製品、調味發酵品、乳品及食品綜合類,其中食品綜合類主要包括三全食品、桃李麵包、三隻松鼠、洽洽食品等食品品類。
從包括白酒、黃酒、啤酒等飲料製造板塊的綜合滾動市盈率來看,整體估值已經回落至前期估值區間的上沿,相對於年初高點的滾動市盈率,當前資料從最高接近70倍跌到42.54倍,跌幅達39.23%,已經迴歸理性。
雖然當前整體消費股估值狀態已經邁入相對合理區間,但隨著整個消費類市場增長放緩,相關行業“內卷化”將更加嚴重,這一點從海天味業中報就可以看出,競爭環境日益惡劣,成本上升,價格戰拖累毛利率,龍頭尚且如此,其他競爭者更是苦不堪言。
短期而言,對於社群團購,直播帶貨等新興營銷渠道,雖然能起到一定效果,但就如同一劑猛藥,兩者更強調價格上的優勢,也就更加依賴營銷費用。當不同渠道出現價格差異時,更是考驗企業產品、品牌和渠道掌控力的時候。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消費品類大機率不會出現以往齊漲行情,行情也更加趨於分化,擁有更好的品牌力、市場議價能力,以及更高的市場地位才能獲得市場青睞。當然,這也對投資者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源自阿爾法工場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