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主席的家庭,是一個革命的家庭,他們堅貞、勇敢、無私!筆者時常在想:如果沒有毛家人,沒有成千上萬的像毛家人一樣為國為民奉獻生命的人,我們的今天會是什麼樣子?
在毛主席犧牲的六位親人當中,他的妹妹毛澤建犧牲最早,年僅24歲。在犧牲前,毛澤建曾給她的潤之哥寫了一封《遺書》。一年後,毛主席看到這封信時,眼前浮現出的,是曾經和妹妹的那些美好回憶:救她走出肖家,拉著她的手走出韶山,教她讀書、識字······
苦難童年
1905年,一個深秋的傍晚,金風颯颯,野菊花迎風盛開,散發出陣陣清香。在韶山東茅塘的一棟低矮的茅屋子裡,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了。
這個嬰兒就是毛主席的妹妹毛澤建,她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父親毛尉生是毛主席的堂叔。毛尉生瘦高的個子,年齡不到30 ,頭上的白髮使他看上去顯得很滄桑,像個五六十歲的人。
窮困的生活,過度的勞累,使他得了癆病,因為沒錢吃藥加上心中的愁苦無處排解,又喜歡抽旱菸,所以經常咳嗽不止。聽到孩子的哭聲後,他興高采烈地跑去看,見到是個女娃子,開心地說:“毛毛長得好!”接過來抱在懷裡,高興得不得了。
當時正是菊花盛開的時候,毛尉生就給孩子起了個乳名:菊妹子。
菊妹子的命太苦了,出生在那樣的年代,那樣的家庭,生活根本就沒有什麼幸福可言。本來就一貧如洗的日子,加上母親得了肺病,家裡借了高利貸,日子就更加艱難了。
毛尉生因為勞累過度,39歲就去世了。他的妻子帶著三個孩子,家裡又欠著高利貸,為了活下去,只能帶著菊妹子一起沿街乞討。
毛主席的父親看到菊妹子太可憐了,在她9歲時,把她過繼到自己家,並且幫她母親還上高利貸,讓她母親和其他兩個孩子能夠活下去。毛主席的母親更是有著菩薩心腸,對待菊妹子視若己出,毛主席三兄弟對菊妹子也像對親妹妹一樣,兄妹四人不分彼此。
1928年,毛澤建回憶年少時的痛苦經歷時,對丈夫說:“如果沒有伯父和伯母,我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如果沒有兄長,我可能永遠走不出韶山。”
菊妹子在毛主席家裡幸福地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苦難再次接踵而來。
1920年下半年,毛主席的父母在不到半年時間內相繼離世,菊妹子回到了原來的家。為了能活下去,她做了肖家的童養媳。
重大轉折
命運對菊妹子的打擊一次接著一次,好像從來沒有想要放過她一樣,這個可憐的女孩子從出生到犧牲,她短暫的生命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受苦”。
來到肖家做童養媳之後,她每天看著婆婆的臉色做事,儘管每一件事都盡心盡力去做,可是依然免不了被傷害。
這家婆婆是個毒辣且心腸很壞的人,還特別迷信。有一日菊妹子熱菜的時候,稍微把菜湯弄灑了一點,她拿著柳條就抽,邊抽邊狠狠地說道:“我們家的日子過得不好,就是因為欠了閻王爺的債,你現在來我家,就是替我們還債的。”在婆婆的柳條下,可憐的菊妹子痛得蜷縮成一團,在牆角瑟瑟發抖。
那時候,菊妹子雖然沒有辦法反抗,但是在她心裡,她一直期盼著一個人出現,那個人就是她的潤之哥。
1921年的春節,毛主席和弟弟毛澤覃風塵僕僕地從長沙趕回了韶山上屋場。三兄弟久別重逢,高興地緊緊擁抱在了一起。
進屋坐下後,毛澤東環視屋裡,發現了異常,他對毛澤民說:“澤民,菊妹子呢?怎麼沒有看見她?”
毛澤民說:“咱們父母去世後,她回到了自己家裡生活了,後來,她母親讓她做了肖家的童養媳。”
毛澤東站起來後,對澤民說道:“澤民,你帶我去肖家,我們要把妹妹接回來。咱們母親去世之前囑咐我‘一定要照顧好妹妹’,我們要把她帶回來。”
兄弟二人來到肖家時,菊妹子正在幹活,婆婆在一旁惡狠狠地指揮著她,毛澤東看到後,一把將妹妹拉到自己的身後。
後來,他幫助妹妹和肖家解除了不合理的婚約,帶著妹妹回到了上屋場,並給妹妹起了一個名字——毛澤建。
那一晚,一家人圍爐向火,閒話家常。
屋外是清冷的夜,屋內卻是溫暖如春,毛澤東給家人們講著國事、家事。
多年後,毛澤民的妻子王淑蘭回憶說:“那一晚,是我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一個夜晚。在大哥的開導下,我們決定‘舍小家為大家’,跟隨大哥走上一條為國為民的道路。”
在毛主席開導大家的時候,毛澤建率先表示要出去幹革命,並說道:“大哥,我要跟你出去讀書,幹革命,我再也不要受別人的欺負,我要為了窮人而奮鬥······”
一週後,毛澤東帶領著弟弟妹妹離開了韶山。離開之前,毛澤東讓毛澤民把別人欠自己錢的欠條都燒了,把欠鄉親們的錢都還上,然後把地和池塘分給需要的人。
參加革命
在那樣的烽火歲月裡,如果毛澤建沒有大哥毛澤東,會和無數鄉下女兒一樣,從小受苦,長大後依然無法為自己的生活做主,就這樣被別人支配著走完一生,最後像塵埃一樣,歸寂於那片生她養她的土地。
毛澤建來到長沙以後,毛澤東把她安排在職業學校讀書,給她買來本子和筆,並在本子上寫上“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八個大字。
對於大哥的鼓勵、愛護和幫助,毛澤建把這份情深深地記在了心裡,她不想讓大哥失望,沒日沒夜地苦學。
她從沒有任何文化基礎,到3年後畢業的時候門門功課是優,這期間付出了太多的艱辛。
3年的學習讓她脫胎換骨,在和大哥毛澤東、二哥毛澤民一起學習中,她知道了什麼是馬克斯主義、帝國主義、官僚主義和買辦階級,也知道了只有革命才能救百姓於水火。
一天,毛澤東帶領毛澤建來到了水口山金礦,那裡的工人在資本家的剝削之下過著非人的生活。晚上,毛澤東、毛澤建和工人們在一起交流,瞭解他們的問題時,一名工人說:“老闆不把我們當人看,他們怕我們偷金沙礦,讓我們一絲不掛地幹活,離開時連肛門都要檢查。我們每天吃的飯,有大部分都是壞掉的,吃完以後會胃疼、拉肚子······”
毛澤建再也聽不下去了,這個善良的女孩子哭著跑出了簡陋的屋子,靠著一棵大樹嗚嗚地哭了起來······
毛澤東跟出來,看到妹妹在哭,沒有打擾她,而是等她情緒稍微穩定後,扶著她的肩膀說:“澤建,眼淚是沒有用的,我們要行動起來,只有行動起來努力革命,我們才能改變這個世界。”
從這以後,毛澤建正式開始接觸革命。
參加革命後,毛澤建全力以赴,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有危險的事情需要做的時候,她都會挺身而出:主動為文化書社送書籍和報刊;幫助工會刻印傳單,張貼標語;為秘密召開的黨的會議站崗放哨。
隨著參加的工作越來越多,她的覺悟也越來越高,組織上對她的表現非常認可,1923年上半年,她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那一年,毛澤建只有18歲。二哥毛澤民和她開玩笑說:“澤建,你這兩年進步太大了,兩年前你還在肖家受苦,現在你已經是一名共產黨員,哥哥為你感到自豪。”
聽到二哥這樣說,毛澤建不好意思地說:“都是大哥和二哥教得好,要不然我也不會有這麼大的進步。”
兄妹幾人在一起的歡樂時光雖然幸福,但是,真的太短暫了!
多年後,毛主席回想起那段時光,依然感慨萬千,無比思念弟弟妹妹們。
革命伴侶
從1923年開始到1929年毛澤建犧牲,這6年的時光中,毛澤建一直在為革命奮鬥著。
1924年,毛澤建接受組織的安排,在湖南衡陽、耒陽等地從事農民運動和婦女運動,在運動中,她全情投入,不畏艱難險阻,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即使多次處於生死邊緣,也絲毫未動搖革命意志。
1926年,毛澤建在營救衡陽縣無辜被捕的學生時,結識了自己的丈夫陳芬。
陳芬是一個優秀且有抱負的青年,一手好字很讓毛澤建羨慕,兩人第一次見面後,就都對對方有好感。後來,毛澤東來衡陽看望妹妹的時候,瞭解到兩人互相有意,主動為兩人牽線搭橋,在大哥的幫助下,兩人正式成為了革命伴侶。
婚後,毛澤建成為中共衡陽縣執委,在集兵灘開展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毛澤建被組織調到衡山縣擔任秘書兼婦女委員,與陳芬戰鬥在一起。
1927年,衡山縣工農游擊隊宣告成立,毛澤建參加了游擊隊的領導工作。她有時候把自己打扮成闊太太,有時候又化妝成農村婦女,在城市和農村之間打探敵人訊息,開展工作。
在工作中,毛澤建作風勇猛頑強,她帶領游擊隊成員炸燬縣衙門,打擊土豪劣紳,破壞敵人的通訊設施,成了遠近聞名的女游擊隊長。
英勇犧牲
1928年春,在黨組織的指示下,毛澤建和陳芬參加了湘南暴動。5月,二人來到耒陽後,遇到了正要上井岡山的朱德和陳毅等人。
同年8月,懷有身孕的毛澤建和丈夫在夏塘鋪與譚福堂的敵人打了一場激烈的遭遇戰。在分兵突圍時,因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對方武器裝備又精良的情況下,夫妻雙雙被捕。被捕後,敵人將他們關押在夏塘鋪團防局。
團防局的一名看守人員是陳芬的遠房親戚,也是一個正義的人,陳芬寫了幾封求助信,他幫助送出去後,黨組織派人展開了營救。
遺憾的是,還沒有等到組織的營救,陳芬就被殘忍的敵人殺害了。毛澤建和其他被關押的人員一起被救出後,敵人很快派出了大量兵力進行追捕。
毛澤建因臨近分娩,無法跟著大家逃走,就在一戶老鄉家躲避起來。就在這時,她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並給孩子取名叫“艱生”。不幸的是,孩子的哭聲被追捕的敵人聽到,毛澤建再一次被抓了回去。
特務們為了讓毛澤建說出黨組織的下落,用盡了酷刑,她的指甲一個一個被拔掉,身上的鞭痕一條挨著一條。24歲的毛澤建正值人生的大好年華,可是,她卻選擇了一條為國為民的路。
面對敵人的殘忍,她始終保持著沉默。丈夫已經犧牲了,她現在最想念的是剛出生的孩子和潤之哥。
毛澤建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敵人是不會放過自己的,她向看守的人要來紙和筆,寫下了“遺書”。
毛澤建的最後願望,就是看看剛出生的孩子,然而此時她還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經夭折了。
陳芬的姐姐陳淑元知道她的願望後,讓人找到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然後把這個孩子抱過去讓毛澤建看最後一眼,毛澤建看著孩子,心如刀絞:“艱生,母親希望你能好好活著,到時候革命一定勝利了,你能過上好的生活······”
隨後,她把遺書交給姐姐陳淑元,說:“我死後,你將這封信交給我潤之哥。告訴他,妹妹不能陪著他了,讓他多保重身體,祝他革命早日勝利。”
姐姐陳淑元聽後淚如雨下,團防局被關押的其他人員也都淚如雨下。
儘管特務們對毛澤建軟硬兼施,但是,他們無論怎麼做,都無法撬開一個共產黨員的口。
最後時刻,衡山縣長魯慶煊親自出馬,毛澤建一樣如鋼鐵一般強硬。魯慶煊聲嘶力竭地叫嚷:“毛澤建,你真不怕死嗎?”毛澤建笑著說道:“人窮志不短,虎死不倒威,怕死就不當共產黨!”
1928年8月20日,隨著一聲罪惡的槍響,毛澤建英勇犧牲,成為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的第一個毛家人,用短暫的青春譜寫出了一曲壯麗的戰歌。
結尾
一年後,毛主席才知道毛澤建犧牲的訊息。當他讀到妹妹的這封遺書時,頓時溼了眼眶,在淚光中,他彷彿再一次看到了那個愛笑的菊妹子……
此後,毛主席時常會想念菊妹子,提起她,毛主席總是充滿遺憾:“菊妹子的犧牲太可惜了,她是個好同志。”
為了新中國的建立,毛主席接連失去了六位親人,妹妹、妻子、弟弟、侄子、兒子相繼犧牲,他為了國家和百姓更是奮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奉獻了自己的所有。
謹以此篇文章,向毛主席和他的家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