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中,站在武林之巔的是那被稱為五絕的高手,那五人分別是“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以及“中神通”王重陽,這五人的武功都已登峰造極,但即便如此,當年他們仍是為了一本武學秘籍在華山之巔大戰了七天七夜,也就是所謂的華山論劍。
《九陰真經》固然精妙,但從金庸描繪的世界觀來看,此時的武林中應該還有一個無人看守的地方藏著絕世武功秘籍,筆者所指正是那靈鷲宮,虛竹死後,那靈鷲宮多半是成了無主之地,那麼五絕為何不去靈鷲宮研究那些被刻在石壁上的武功呢?
一、從《天龍八部》到《射鵰英雄傳》,統一的世界觀
要問“五絕為何不去搶靈鷲宮的秘籍”,首先要證明在《射鵰英雄傳》的世界觀裡,靈鷲宮是客觀存在的。
眾所周知,金庸是先寫的《射鵰英雄傳》,後寫的《天龍八部》,所以他在構思《射鵰英雄傳》的時候壓根就沒考慮到百年之前武林中有個名為靈鷲宮的地方。
不過在新修版中,兩部作品的世界觀是被打通了,並且金庸也明確了後世武林中人是知曉靈鷲宮的存在的。
新修版《天龍八部》中,蕭峰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將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傳給虛竹,他此舉正是為了保證這兩門神功後繼有人,不至於因他之死而失傳。
而書中則有這麼一段描述:“過得多年,丐幫中出了一位少年英雄,為人穩重能幹,人緣甚佳,群丐公議,推之為主。各人尊重蕭峰原意,送此人去靈鷲宮,先由虛竹考核認可,再傳他‘打狗棒法’及‘降龍十八掌’。這少年幫主不負所托,學得神功,又將丐幫整頓得蒸蒸日上,竟爾中興,丐幫自此便視靈鷲宮為恩人。”
丐幫幫眾何其多,靈鷲宮之名只怕早已傳遍天下了,而在新修版的《射鵰英雄傳》第十二回中也同樣強調過這件往事:“當時共有‘降龍二十八掌’,後經蕭峰及他義弟虛竹子刪繁就簡,取精用宏,改為降龍十八掌,掌力更厚。這掌法傳到洪七公手上,在華山絕頂與王重陽、黃藥師等人論劍時施展出來,王重陽等盡皆稱道。”
所以無論是虛竹還是靈鷲宮,都是在《射鵰英雄傳》的世界觀裡客觀存在的,五絕完全有理由去搶靈鷲宮的武功。
二、虛竹去向不明,只留滿牆秘籍
虛竹後來去了哪裡?沒有人知道,哪怕是新修版《天龍八部》,也只是補充了段譽的結局,說他是當了四十年皇帝之後避位為僧,畢竟他是有歷史原型的人物,所以金庸才交代了一句,而虛竹則是去向不明。
不過從結果來看,到了《射鵰英雄傳》已經沒有靈鷲宮與逍遙派的人活躍於武林之中,那隻能說明虛竹是將這兩派之人給遣散了,至於他是退隱了還是隨夢姑回了西夏則不重要,總而言之,靈鷲宮是成了一個無主之地。
那麼靈鷲宮有什麼秘籍?在筆者看來,靈鷲宮應該是有逍遙派的大部分武功秘籍,比如虛竹成為靈鷲宮主人之後,梅蘭竹菊帶他進入了後殿的石窟中,在那石壁上,他就看到了各種武功秘籍,而那些秘籍可不是天山童姥或她師父逍遙子刻下的,而是數百年前的主人刻下的。
原文道:“她們說石窟中有數百年前舊主人遺下的影象,這些地道、石窟建構宏偉,少說也是數十年之功,且耗費人力物力極巨,當非靈鷲宮中這些婆婆姊姊們所能為,多半也是舊主人所遺下的了。”
如此看來,逍遙派祖師逍遙子也是在數百年前的靈鷲宮舊主留下的武功的基礎上創出的逍遙派各路神功。
而虛竹退隱後,那些武功秘籍仍留在石窟的石壁之上,靈鷲宮成了無主之地,五絕自然是可以去修煉那些武功的,那他們為什麼沒去?
這事或許與虛竹退隱後的下一任靈鷲宮主人有關。
三、突然崛起的奇才,模仿天下武功的能力
虛竹退隱後,靈鷲宮歸誰所有?在筆者看來,虛竹或許沒有將靈鷲宮傳給任何一個人,但防不住有人自己前往靈鷲宮,併成為靈鷲宮的主人,筆者所指即是那大內文官黃裳。
黃裳是北宋時期的大內文官,周伯通在介紹《九陰真經》的來歷時就提及過關於“黃裳徵明教”的故事,那黃裳是與明教鬥得兩敗俱傷,最終他寡不敵眾,只能隱居起來,一躲就是四十多年,而四十多年後再度出山的他武藝大增,他不僅努力修煉自己從道藏典籍中悟出的各路神功,還將敵人的武功都融會貫通了。
等等,一個人要將敵人的武功學成談何容易?黃裳是如何得到這種能力的?在金庸武俠體系中的確是有幾種武功能夠將敵人的武功挪為己用,比如明教的乾坤大挪移,慕容家族的斗轉星移,剩下的便是逍遙派的小無相功。
黃裳能接觸到哪門神功?思來想去,也就只有去往靈鷲宮得到那可能被刻在了石壁小無相功才有機會做到這一點,等於說黃裳在躲避仇家的四十多年間,極有可能就是躲在靈鷲宮練功,成為了虛竹之後的下一任靈鷲宮宮主。
他有了小無相功,才能夠學會他從敵人那兒看到的種種招式,繼而將其寫進《九陰真經》中。
真相大白,等於說黃裳創的《九陰真經》中已經包含了靈鷲宮的種種武學,所以五絕高手自然只需要爭奪那經書,而靈鷲宮山高峰險,他們不直接去靈鷲宮學石壁上的武功也完全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