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個女人的這一槍,終結了兩家世代的血仇。你們看到的只是她那份擺在明面上的工作,那個所謂的馬背圖書館,只是她一些歪門邪道的勾當的幌子而已。”
公訴律師用一種鼻音很重,賣弄式般地腔調,對著前來圍觀的村民們,宣讀著一條條對瑪格麗.奧黑爾的指控。
這是美國大蕭條時期,在美國最貧窮的州之一——肯塔基州中,某個鄉村早晨的審判。
而被指控謀殺的女人,是美國公共事業振興署的“馬背圖書館”專案裡一名普通的“馬背圖書館”的工作人員。
在那個被美國人稱為“至暗年代”的時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女性單獨騎馬翻山越嶺,給人送書掃盲,很多人十分保守,對別人的家庭名聲、膚色、性別等等,處處帶有偏見。
那時候交通並不發達,在送書的途中,“馬背圖書館”裡的女性成員,在送書的途中,除了會遭遇自然風險外,還會碰到不理解的村民,舉著槍威脅驅逐、山林中野獸襲擊、不明身份的壯漢們言語和身體的攻擊……
這就是這本《點亮星星的人》一書中五位“馬背圖書館”女館員所生活的時代。本書作者喬喬·莫伊斯,是英國當代女性勵志情感小說作家,在她的書裡,保持著她創作時貫有的“女性幫助女性”的積極力量,構建著結構精巧的人間故事。
01 逃離原生家庭,就一定會步入所期待的新生嗎?
答案對於出生於英國中產家庭的女孩艾麗斯來說,是否定的。
年輕的她為了掙脫壓抑、一成不變的原生家庭,與來自美國肯塔基州的美國小夥本內特閃婚了。美國,在那時候的人們眼裡,是個燈紅酒綠的繁華大都市,可現實是,本內特的家位於美國最貧窮的州之一——肯塔基州,儘管本內特的父親在當地是一名數一數二的富裕煤老闆,可有錢,並不代表大方,也並不代表著有知識與教養。
當新婚的艾麗斯來到自己即將開始新生活的地方,她發現自己與這裡是這般格格不入。
房子很大,隔音卻很差,夜裡本內特父親睡熟悉後的呼嚕聲、磨牙聲,隔著房間也聽得一清二楚,而本內特卻覺得非常正常;
本內特的母親已去世很久,但是父子倆保持了她在世時的一切,滿屋子的洋娃娃,都有自己的位置,完全不能有任何改變;
本內特的父親非常強勢,吃什麼,做什麼,聽什麼音樂,只要他認為不好,就要換成他喜歡的,面對強勢的父親,本內特懦弱得什麼都說不出來;
這裡女人們的下午茶,總是以別人家的家長裡短作為笑話的開頭,她怎麼也容入不進去,反而被鎮上的人當作異類一般議論與打量……
這一切讓艾麗斯感到,自己簡直就是進入了另外一個牢籠,想到自己將要在這個新的牢籠裡度過一生,她有些絕望。
直到有一天,在教堂聽說,羅斯福總統和夫人的公益號召,他們希望在經濟如此蕭條,人們無比絕望的情形下,希望透過知識的普及,推動國民的進步,於是倡議建立馬背圖書館,也就是號召女士們,騎著馬把書送到各自附近鎮上,有需要的人家,下次送新書的時候,取回上期借書。
她想都沒想,立刻就報名了,成了一名馬背上的“圖書館”員。在圖書館,她結識了自己的同事兼閨蜜。
02 做出堅定的改變,也許就是一瞬間的事
在外人看來燈紅酒綠的繁華國度,其實只有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會知道,現實與傳說的差距有多大。
在肯塔基州,大部分人連字都不認識,身住山林的人,更是想不明白,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孩子學會認字,聽從上帝的指引,和自己一樣下礦、打獵、種地、伐木一樣是種不錯的活下去的方式;
在肯塔基州,那些從來沒有讀過書的有色人種,本就應該幹著最髒最累的活,就算丟了胳膊斷了腿,本內特父親那樣的礦老闆給多少遣散費就是多少,根本不知道,其實自己還可以爭取更多;
對於當地的男人而言,教育不聽話的女人的方式,就是一頓拳腳,艾麗斯在遭遇本內特父親一頓狂揍,便再也不願意回到那個“家”,因為自己的丈夫只會眼睜睜看著,什麼也不敢說,更別說阻攔,而她捱打的理由,只是把去世的婆婆的兩個洋娃娃送給了兩個失去母親的小姑娘,以及某天熱烈地撫摸了自己的丈夫……(直到離婚,她依然是個處女);
馬背圖書館的其他成員,也曾想過放棄。
伊茲,是個“富二代”,小時候不幸得了小兒麻痺症,有一條腿殘疾,於是,她敏感、自卑,一度倔強地認為自己母親讓自己加入馬背圖書館,就是為了讓大家看她的笑話。
索菲婭:黑人,哥哥在礦上撿回了性命,兄妹倆只能靠著父母留下的,僅剩不多的遺產生活。勤勞能幹,會修補書籍,把它們修復得像新的一樣,可她只能藏在圖書館裡,不能加入外出送書的隊伍,因為在1933年的《公共場所法》規定“為不同種族的人建立隔離圖書館”,可對於急需擅長修補書籍的馬背圖書館來說,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瑪格麗.奧黑爾:所有的人都說她的出身不好,鎮上所有“有身份”的人都不願意和她一起共進下午茶,可她卻會為了兩個失去母親的小姑娘,送去帶有圖畫的書,引起她們讀書的興趣,可就是這一份暗藏起來的熱心,讓她發現了一場洪水的異常,隨即捲入了一場謀殺案,此時未婚的她,肚子裡還有一個即將出世的孩子。
各自的糟心事,各自的危機,似乎都是因為成為馬背圖書館館員而開始,可她們也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期待著她們的到來,對於借到書,也越來越珍惜。
03 點亮自己的內心,堅定自己方向的同時,也點亮了別人的內心
如果你小時候也曾經歷過,聽到馬脖子上的鈴鐺響起來,就飛奔著回家,拿著小板凳到操場上佔位置等著看露天電影的經歷,在那個文化生活相當貧瘠的年代裡,每個月一次的露天電影,就是最值得期待與興奮的時刻。透過卡卡作響的放映機和模糊的黑白畫面,一次次認識了發生在距離自己很遙遠的事物,也開始在心裡種下了走出去看看這個世界的願望。
當時的他們,就如同這本《點亮星星的人》裡的艾麗斯、伊茲、瑪格麗,一點點地點亮了別人心頭的希望,可並沒有人知道,讓他們堅持下來的理由,是什麼。
大洋彼岸的馬背圖書館已經銷聲匿跡,隨之而來的是各大圖書館的建立及網際網路訊息的傳遞,無論採用哪種方式,用知識點亮自己及他人的內心,依舊是至今最溫暖的成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