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中國銀河證券,王婷)
一、雙碳驅動非金屬新材料應用推廣加速
(一)“雙碳”政策持續推進
“雙碳”目標的完成對我國具有經濟意義、政治意義。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序推進,目 前我國碳排放總量大,且目前仍呈上升趨勢。我國既要保障經濟增長,又要實現規定時間內的 “碳達峰、碳中和”任務,面臨著嚴峻挑戰。重壓之下有助於我國從“高增長”向“高質量” 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而積極參與全球碳排放治理體系對提升國際話語權意義重大。
2021 年 8 月,發改委印發《2021 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能耗強 度降低方面,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雲南、陝西、江蘇 9 個省(區)上半年 能耗強度不降反升,為一級預警;浙江、河南、甘肅、四川、安徽、貴州、山西、黑龍江、遼 寧、江西 10 個省上半年能耗強度降低率未達到進度要求,為二級預警。根據通知要求,對能 耗強度不降反升的地區,2021 年暫停“兩高”專案節能審查,同時要求各地確保完成全年能耗 雙控目標特別是能耗強度降低目標任務。通知下發之後,廣西、廣東、江蘇、雲南等地積極行 動,針對下半年能耗問題提出針對性舉措。
(二)從“能耗雙控”到“碳減排雙控”
2021 年 10 月,國務院印發《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該方案聚焦 2030 年前碳達峰 目標,對推進碳達峰工作作出總體部署。涉及到建材行業碳達峰的指導意見包括:加強產能 置換監管,加快低效產能退出,嚴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引導建材行業向輕型 化、集約化、製品化轉型。推動水泥錯峰生產常態化,合理縮短水泥熟料裝置運轉時間。因 地制宜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電力、天然氣應用比重。鼓勵建材企業使 用粉煤灰、工業廢渣、尾礦渣等作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和應用 推廣,加強新型膠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產品研發應用。推廣節能技術 裝置,開展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實現節能增效。
2021 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一方面強調 碳達峰碳中和不能畢其功於一役,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 上。對前期“運動式減碳”有所糾偏。另一方面強調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 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逐步實現從“能耗雙控”到“碳減排雙控”的轉變。考核方式 的轉變,對於新能源建設有望起到極大促進作用。
非金屬材料作為工業發展中的重要材料,一般具有密度小質量輕、耐壓強度高、硬度 大、耐高溫、耐腐蝕等特點。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非金屬材料如高效能纖維材料、特種 玻璃材料、新型建築材料被應用於節能減碳、新能源相關領域。隨著碳中和各項政策的推 進,非金屬材料的應用推廣也有望加速。
二、高效能纖維材料:需求向好
(一)玻纖:市場需求向好,價格高位提升利潤空間
1.需求:風電及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拉昇玻纖市場需求
(1)國內新應用市場的崛起及海外市場的恢復拉昇 2022 年玻纖市場總需求
自 2020 年下半年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玻璃纖維市場需求持續向好。2021 年 1-11 月 玻璃纖維需求持續增加,一方面受益於國內新應用領域的擴張,另一方面受海外疫情防控的逐 步恢復。8 月起玻璃纖維海外市場需求迅速回漲,10 月份玻璃纖維及製品月度出口量同比增長 43.6%,環比 9 月增長 10%。隨著國外企業的復工及市場的復甦,預計明年玻璃纖維海外需求 將進一步增加。多種需求疊加及行業產能的縮減,使市場處於緊俏狀態, 截至 2021 年 11 月, 玻璃纖維月度企業庫存為 19.64 萬噸,同比減少 3.87%,環比增加 8.06%,玻璃纖維庫存環比 雖有增長,但仍處於歷史較低水平。
玻璃纖維下游應用領域主要包含建材、電子器件、交通、工業、新能源環保等,其中部分 需求屬於週期板塊,如建築建材;另一部分屬於新應用板塊,例如交通領域的汽車輕量化、新 能源環保領域的風電等。在玻璃纖維眾多應用領域中,因風電及新能源汽車順應國家政策和時 代發展方向,未來玻璃纖維在其領域的市場需求將保持高成長性。
近年來,我國正向綠色低碳化轉型,風電、光能等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玻璃纖維作為風 電上游原材料,主要應用於製造風電葉片及機組罩。風電產業鏈的高速發展將大幅拉動玻璃纖 維及其製品的市場需求。
“十三五”期間,風電行業快速發展,全國風電併網裝機容量年均增長 16.9%。2020 年全 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 28153 萬千瓦,同比增長 34.6%,佔全國全口徑發電裝置容量的 12.8%, 佔非化石電源裝機容量的 29.5%,遠超過“十三五”規劃目標。隨著碳中和政策的推進,“十 四五”規劃目標進一步提高,大力提升風電、光伏發電規模,有序發展海上風電,2025 年非化 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 20%左右。於此同時,我國領導人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佈 2030 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 12 億千瓦以上。
在 2020 年北京國際風能大 會上,400 多家風能企業代表聯合釋出《風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期間,保證年均新 增裝機 5000 萬千瓦以上,2025 年後,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於 6000 萬千瓦,2030 年至少達到 8 億千瓦。據國家能源局資料統計,截至今年 10 月份,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 量為 5.82 億千瓦,相較於 2030 年目標有超一倍的發展空間;此外,2016-2020 年近五年年均 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約 3000 萬千瓦,遠小於“十四五”期間的計劃年均增量。經過以上資料對 比,說明風電等新能源將成為“十四五”期間重要發展領域,風電產業鏈有很大增長空間,預 計未來風電行業對玻璃纖維及其製品的需求量呈現增長趨勢,年均新增風電紗需求量將維持 在較高水平。(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為了按計劃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釋出多項風電及可再生新 能源相關政策,從專案建設管理、電價、金融等不同方面及層面落實做好“十四五”規劃。在 國家政策大力支援下,將推動風電新能源在“十四五”期間的高速穩步發展。玻璃纖維作為風 電裝機的原材料,受益於風電產業鏈的擴張,在“十四五”期間風電紗需求有望維持穩步增長。
我國是風電第一大國,2020 年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量比排在第二名的美國多 130.3%,無 論是風電裝機量還是風電發電量,均處於世界首位,風能資源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是根據 2020 年風電在總電力需求中佔比資料來看,我國風電僅佔 6.2%,遠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甚 至略低於全球平均水平,說明我國風電還未被普遍應用。其中主要原因是因為 2020 年以前風 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成本較高,風電電價高於傳統燃煤發電,故更多選擇傳統火電。
但隨著國家對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的頒佈,自 2021 年 8 月 1 日起,新備案陸上風電專案實行 平價上網,21 年新建專案上網電價按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執行。這意味著自 2021 年起,風電 與火電價格差距將逐漸縮小。於此同時,在能耗雙控、節能減排背景下,淘汰煤炭落後產能壓 縮了煤炭供應,今年煤炭供需緊張造成煤價創歷史新高。雖在國家政策調控下煤價自今年 10 月底開始回落,但目前動力煤現貨價格呈止跌跡象,煤價仍處於歷史較高水平。煤價提升拉高 了傳統燃煤發電成本,進一步縮小了與風電成本的差距。預計未來風電需求及使用量將大幅提 升,風電行業有較大發展空間。受益於風電產業鏈的高成長性,玻璃纖維在風電市場的應用也 將大幅提高。
根據往年風電裝機容量增長趨勢及“十四五”政策風力發電規劃,我們預測 2022 年新增 風電裝機容量約 43GW,同比增長 12.8%;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約 363GW,同比增長 13.5%。預 計整個“十四五”時期年均新增風電裝機容量 56GW。由此推斷,預計 2022 年玻璃纖維及其 製品在風電市場需求同比增長 13%左右。
(3)新能源汽車:汽車輕量化為玻璃纖維帶來巨大市場需求 在提倡節能減排、低碳綠色出行的背景下,新能源和輕量化成為汽車行業重要發展方向。 汽車輕量化是指在保證汽車強度和安全效能的前提下,儘可能地降低汽車的整備質量,從而提 高汽車的動力性,減少燃料消耗,減低排氣汙染。隨著汽車輕量化的發展,尤其新能源車對輕 量化節能降耗的迫切需求,將有力拉動玻纖輕量化材料的需求。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統計,2021 年 1-10 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為 270.1 萬輛,同比增加 164%,較 1-9 月增加 18.41%;10 月當月產量為 40.8 萬輛,同比增加 127.9%。受益於國家對 新能源車的大力支援,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量快速增長,銷量也大幅提升。根據《新能源汽車 產業發展規劃》要求,至 2025 年我國新能源新車銷量佔總銷量的佔比應達到 20%。我國新能 源汽車正處於加速發展階段,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更是處於發展初期,預計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 將為玻璃纖維行業帶來巨大需求。
2.供給:預計供給增量小於需求增量,供需緊張或將延續
2021 年 1-11 月玻璃纖維月度行業產能與往年相比處於高位水平,月產能同比整體呈現正 增長,1-11 月平均月增速為 12.3%,11 月玻璃纖維月度產能為 48.89 萬噸,同比增長 14.98%。
根據各企業公開資訊,2021 年玻纖行業新增產能約 64 萬噸,結合歷年玻璃纖維年產量數 據,預計 2021 年玻纖年度產量約 600 萬噸/年,同比增長 11.9%。結合各企業公開資訊及卓創 資訊資料,我們預計 2022 年玻璃纖維新增產能約 45 萬噸,其中包括,中國巨石 10 萬噸、長 海股份 10 萬噸、邢臺金牛 10 萬噸及重慶國際 15 萬噸。中國巨石埃及生產線預計投產時間為 2022 年年底,因年底投產具有一定不確定性,明年預計新能產能暫時未包含在內。則預計 2021 年玻纖年產量約 645 萬噸/年,同比增長 7.5%。
根據前面我們的分析得出,預計明年風電市場需求增長率約 13%,大於明年玻璃纖維預計 產量增長率(7.5%)。於此同時,目前風電市場需求只佔玻璃纖維市場需求的 11%左右,除此 之外,玻璃纖維在建築建材、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等領域有需求增量,預計 2022 年玻璃纖 維市場需求增量將大於供應增量,玻璃纖維供需緊張的格局或將延續。(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利潤空間:玻纖價格高位延續,企業盈利水平有望提升
2021 年玻璃纖維市場整體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市場供需緊張使玻璃纖維行業大部分產 品價格居於歷史高位。截至 11 月底,纏繞直接紗 2400tex 出廠價約 6250 元/噸,同比上漲 11.94%;電子紗 G75 出廠價約 16250 元/噸,同比上漲 89.5%。根據我們的預測推斷,供需緊 張的格局或將延續至明年,預計 2022 年玻璃纖維市場價格繼續高位,玻璃纖維企業盈利水平 有望進一步提升。
(二)陶瓷纖維:節能環保耐材市場前景廣闊
1.供給:能耗雙控加速落後產能淘汰,陶纖供給量走低
陶瓷纖維又名矽酸鋁纖維,是一種纖維狀輕質耐火材料,屬於保溫隔熱耐火製品分類,具 有重量輕、耐高溫、低熱導、容重小、熱穩定性好及耐機械振動等效能,廣泛應用於石化、冶 金、有色、建材、電力、機械等行業的工業窯爐的耐火保溫、管道保溫、絕熱密封、輻射隔熱 等領域。隨著陶瓷纖維生產技術的提高、產品種類的增加及應用領域的開拓,除了以上傳統應 用領域以外,陶瓷纖維及其製品也在船舶、環保除塵、光熱、軌道交通等新領域實現了推廣和 應用。
目前我國有耐火材料及其製品相關的企業近 2000 家,不過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較少,行業 產能集中度低。全國陶瓷纖維生產企業約有 200 餘家,其中多是小規模企業,企業裝備水平參 差不齊,低端產品產能較多。
2020 年全國耐火材料產量達到 2478 萬噸,同比增長 1.94%,其中保溫隔熱耐火製品產量 62.21 萬噸,同比增長 5.62%。2021 年 1-9 月全國耐火材料產量為 2003.75 萬噸,同比增長 7.83%,其中保溫隔熱耐火製品產量為 48.09 萬噸,同比減少 3.09%。近年來,我國保溫隔熱耐 火製品產量同比呈下降趨勢,主要是因為受能耗雙控、節能環保政策的影響,產能、技術落後 的小規模企業被淘汰,導致全國產量下滑。2021 年因煤價高位、電力供應緊張的原因,多數 企業生產受限,被迫停產造成今年保溫隔熱耐火材料供應量大幅走低。
隨著煤價相關政策的落地,煤炭價格回落,電力供應恢復,企業陸續復產。短期來看,預 計後續陶瓷纖維行業供給端緊缺的情況將有所改善。長期來看,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大 背景下,落後產能淘汰出清的形式不變,陶瓷纖維行業供應量仍將維持在較低水平。與此同時, 隨著小規模企業的逐步淘汰,陶瓷纖維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升,有利於行業龍頭企業市佔率的 提高。
2.需求:傳統市場及下游新應用領域並存,陶瓷纖維市場需求增長潛力大
在陶瓷纖維傳統下游應用領域中,大部分行業屬於重工行業及高能耗行業,受能耗雙控、節能減排政策的影響,陶瓷纖維下游行業生產受限,產量同比增速呈現下滑趨勢,影響了陶瓷 纖維及其製品的市場需求。在下游應用行業中,鋼鐵產量減少最為明顯。自今年 4 月,我國粗 鋼產量快速下滑,2021 年 1-10 月粗鋼累計產量為 8.77 億噸,同比減少 0.7%;10 月單月粗鋼 產量 0.72 億噸,同比減少 23.3%。其他傳統行業,例如有色金屬、建材板塊的水泥、玻璃等, 產量也受到影響。2021 年 1-10 月有色金屬累計產量 5375.77 萬噸,同比增長 7%;10 月單月 有色金屬產量 525.93 萬噸,同比減少 2.6%。但隨著雙碳政策的推進,下游行業節能減排需求 增加,陶瓷纖維作為節能減碳的重要材料之一,將逐步替代傳統高耗能保溫隔熱材料。
隨著陶瓷纖維生產技術的提高,下游新應用領域逐步開拓,目前陶瓷纖維及其製品的市場 已拓展至光熱、軌道交通、環保除塵、能源輸送、安防醫療等領域。例如,基於陶瓷纖維複合 材料的脫硝除塵陶瓷纖維管可用在環保除塵領域,以滿足國家大氣汙染綜合排放標準中對粉 塵、氮氧化物及硫化物的排放;陶瓷纖維作為保溫材料應用在光熱發電系統中,可減少熱量損 失,將蒐集到的太陽能儘可能多的轉化為電能。下游新應用領域的拓展不僅可以擴大陶瓷纖維 及其製品的市場規模,增加需求量,還可以平緩傳統下游應用行業的週期波動,保障陶瓷纖維 企業盈利能力。
3.利潤空間:陶瓷纖維行業龍頭企業盈利水平有望提升
成本方面,因 10 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 通知》的釋出,導致電力價格上調,推動了電熔原料成本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陶瓷纖維 製品的生產成本。價格方面,預計企業將透過提高陶瓷纖維及製品價格緩解生產成本壓力;此 外,陶瓷纖維供給收縮疊加市場需求增加,預計陶纖及其產品價格將受市場供需偏緊影響而有 所上漲。利潤方面,隨著小規模 落後企業的淘汰,陶瓷纖維行業集中度逐漸向頭部企業聚攏;於此同時,下游新應用領域的擴 張將不斷提升市場需求,行業頭部企業市場規模逐漸擴大,進一步提高企業盈利水平。
三、特種玻璃材料:國產替代正當時
(一)石英玻璃:國內廠商陸續透過國際認證
高效能石英玻璃材料是半導體、光學光源、光伏、光通訊、航空航天等領域重要基礎性材 料。其中半導體是石英玻璃應用的主要領域,佔整個石英玻璃市場份額約 65%。
在石英玻璃領域,國外巨頭占主導地位。德國賀利氏、美國邁圖、日本東曹、美國尤尼明 在全球市場份額超 60%。國內企業如菲利華(軍工覆蓋)、石英股份陸續獲得國際半導體裝置 製造商認證,具有一定技術優勢。
(二)電子玻璃:國內廠商實現應用場景全覆蓋
LCD 產業鏈中,玻璃基板毛利率最高,可達到 50%-60%。但目前全球玻璃基板主要供應商 為美國康寧(Corning)、日本旭硝子(AGC)、日本電氣硝子(NEG)等,這些美日廠商佔據市 場 90%左右份額,其中康寧市場份額 50%左右。目前國內廠商也在玻璃基板行業進行探索,如 彩虹集團、東旭光電、中國建材、南玻、旗濱集團等。其中南玻電子玻璃業務持續發展。2020 年,南玻高鋁二代電子玻璃實現批次銷售,部分效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高鋁三代產 品也在實驗室研製成功,效能可對標國際品牌新一代拳頭產品。目前公司電子玻璃產品已實現 從高鋁三代到中鋁、鈉鈣,高中低端各類應用場景全覆蓋,形成更加穩固的市場競爭基礎。
四、建築材料:竣工強復甦,基建穩增長
(一)需求端:穩增長預期向好
2021 年 1-11 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長 0.5%,較 1-10 月份下降 0.5 個百分點。1-11 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 6%,較 1-10 月下降 0.8 個百分點。基建及地產投資整體呈現下行態 勢。 在穩增長預期之下,國內基建、地產投資有望復甦。專項債發行提速將推動後續基建投資 及重大專案建設。保障房建設有望提振地產投資。(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二)供給端:供給收縮延續
2021 年 7 月 20 日,工信部出臺《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水泥產能置換比例 進一步提高,《辦法》自 2021 年 8 月 1 日起實施。新規指出,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水泥專案 由 1.5:1 調整至 2:1,非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由 1.25:1 調整至 1.5:1。對產業結構調整目 錄限制類的水泥產能以及跨省置換水泥專案,產能置換比例一律不低於 2:1。此次產能置換新 規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壓縮行業現有產能,加快水泥供給收縮及行業落後產能的淘汰,助力行業儘快實現碳達峰。
此外,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能耗雙控、節能減排對水泥生產帶來巨大挑戰。2021 年 8 月 12 日,國家發改委印發《2021 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其中 9 個省份上半年能耗雙控強度不降反升,被標為一級預警;10 個省份上半年能耗強度降低率未 達到進度要求,被標為二級預警。此通知的釋出進一步提高了全國各省份對能耗雙控、節能減 排的重視。為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多省份能耗雙控持續加碼,加強了對“兩高”專案及水泥企 業錯峰停窯的管控力度。隨著碳達峰目標的推進,未來對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的管控將進一步趨 嚴,預計全國水泥供給量將有所縮減。
錯峰限產已成為行業常態。2020 年 12 月,工信部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水泥 常態化錯峰生產的通知》,推動全國水泥錯峰生產地域和時間常態化。截至 11 月,山東、河南、 山西等多個省份已下發 2021-2022 年秋冬季錯峰生產的通知。隨著各省份陸續進入秋冬季錯 峰生產階段,熟料生產受限,未來水泥供應量將繼續走低,預計此狀態會持續至明年 3 月中下 旬左右。
(三)浮法玻璃:竣工端回暖推升行業需求
2021 年 1-11 月平板玻璃累計產量達 9.3 億重量箱,同比增長 8.4%,增幅較 1-10 月減少 0.5 個百分點;11 月單月產量 8359 萬重量箱,同比下降 0.5%,環比下降 2.2%。截至 12 月 14 日浮法玻璃價格為 2232.43 元/噸,同比增長 3.47%,環比增長 2.17%,玻璃價格企穩回升,加 上成本端純鹼及燃料價格近期有所下降,浮法玻璃行業利潤穩步增長。
隨著地產逐步走出政策底,地產竣工需求有望恢復,前期停工狀況有所緩解。我們認為竣 工需求並未消失,2022 年仍將延續竣工端增長態勢,有助於提升浮法玻璃行業需求。
(四)消費建材:綠色建材應用前景廣闊
1.建築節能推動綠色建材應用推廣
全國建築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為 49.3 億噸,佔全 國碳排放比重為 51.3%,其中建材生產階段碳排放 27.2 億噸,建築施工碳排放 1 億噸,建築 執行階段碳排放 21.1 億噸。
在建築執行階段,使用節能環保的綠色建材將有效降低建築碳排放。如合理運用高質量保 溫材料,保障建築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效能;使用石膏板等輕質牆體替代傳統牆體等。在碳中和背景下,建築能耗標準提高有助於高品質綠色建材應用得到普及和推廣,具有規模優勢和產 品品質優勢的行業龍頭將受益。
隨著城鎮化率突破 60%,我國全面進入城鎮化中後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中國 城鎮化 60%後的趨勢展望》中提到:“近年來,國內城鎮化呈現增速放緩,人口流動更加近域 化,人口結構發生改變,需求多元化等新特徵。未來,多元服務經濟需求的現實性和保障人力 資源的迫切性,城鄉雙向融合的現實性和城市存量更新的迫切性將成為影響我國城鎮化發展 的主要因素,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的國土空間結構調整,以人民為中心的人居環境建設和城 市治理的現代化應當成為未來的工作重點。七大國家區域戰略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引領 我國空間格局調整和人口流動。”
從目前的城市化程序來看,預計 2035 年城鎮化率將達到 75%左右,和發達國家 80%的水 平基本持平。未來居民的新增住房需求降低,消費建材將進入存量時代。疊加“房住不炒”政 策,居民對房屋質量的要求將進一步提升。(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行業承壓下消費建材龍頭公司市佔率提升趨勢不變
消費建材板塊細分子行業眾多,包括防水、管材、五金、瓷磚、塗料、石膏板等。除石膏 板行業集中度較高之外,其他行業均呈現較為分散的格局,行業內排名第一的龍頭公司市佔率 不到 20%。
2021 年三季度消費建材類企業極限承壓環境下,部分龍頭企業營收仍保持 20%以上增速, 顯示大公司抗風險能力顯著高於中小企業,行業龍頭公司市佔率進一步抬升。
地產精裝率提高帶來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趨勢仍然不變,同時 C 端消費建材業績復甦將持 續,疊加保障房需求提振以及消費升級帶動,預計消費建材行業將維持高成長性,龍頭企業話 語權將繼續提升。
(五)水泥:成本壓力緩解,行業利潤回升
1. 2021 年全國水泥產量呈現下降趨勢
2021 年 1-11 月全國水泥累計產量 21.73 億噸,同比下降 0.2%;11 月份單月產量 2 億噸, 同比減少 18.6%,環比減少 0.9%,單月水泥產量降幅收窄。今年市場需求遠低於往年同期,加 上天氣逐漸轉冷,北方多數地區提前進入採暖季錯峰停窯階段,導致全國水泥供給量進一步收 縮。根據各省份冬季錯峰生產時間,預計水泥產量低位將持續至明年 3 月中旬。
2021 年全國水泥產量的大幅波動主要受到了國家政策及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1-4 月 全國水泥累計產量達 6.8 億噸,同比增長 30.1%,創歷史同期新高,主要因為 2020 年疫情導 致同期基數較小,今年 1-4 月國內疫情進一步地有效控制,加上國家倡導就地過年政策,施工 開工時間較往年有所提前,一定程度上拉動了 1-4 月水泥市場需求。市場需求的提升吸引水泥 廠商擴大產量。
9-11 月全國水泥產量的大幅下降主要因為 1)受能耗雙控、節能減排政策的影響,全國多 省份加強了對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的生產管控,部分地區水泥企業被迫減產。2)因煤炭供應短 缺導致燃煤發電量減少、全國用電緊張,為保障民生用電,水泥等高耗能企業生產用電受限。 10 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 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 20%限制。水泥企業生產用電成本大幅提升,進一步抑制了 水泥產量。3)因秋冬供暖季即將到來,全國多省份陸續釋出水泥行業錯峰生產通知,其中部 分省份水泥企業 10 月份已進入停窯階段,全國水泥產量進一步減少。
2.利潤空間:成本壓力得到緩解,區域龍頭利潤可期
今年水泥價格自 8 月份開始出現大幅上漲,10 月 29 日 P.O42.5 水泥散裝全國平均價達到 649 元/噸,同比上漲 41%,創歷史新高。水泥價格大幅上漲主要因為 1)煤炭價格高位。今年 動力煤價格自 2 月份開始呈現一路上漲態勢,10 月 20 日 Q5500 秦皇島動力煤市場價達到 2592.5 元/噸,同比增長 318.5%。水泥生產成本大幅增加,水泥廠家透過提高水泥價格緩解成 本壓力。2)能耗雙控、限電停產導致水泥產量大幅下降,支撐水泥價格高位。今年各省份加 大了對水泥行業的生產管控,水泥產量大幅下降,全國水泥供給收縮支撐水泥價格高位。但目 前水泥價格已隨著煤價下跌逐步回落,截至 12 月 3 日,全國水泥 P.O42.5 散裝均價為 604 元 /噸,環比 11 月下降 6.1%,同比增長 28.2%。隨著進入淡季,預計水泥價格仍有下降空間,但 由於能耗雙控、電價漲幅限制等政策,預計後續水泥價格較歷史同期仍處於較高水平。
利潤端方面,2021 年 1-11 月噸水泥煤炭價格差均值為 310.11 元/噸,較 2020 年噸水泥 煤炭價格差均值(340.77 元/噸)下降 9%。利潤水平下降主要系 2021 年煤炭價格高位導致水 泥生產成本大幅增加,以及今年淡季水泥價格大幅下降所致。隨著國家對煤炭價格的管控,動 力煤價格大幅回落,水泥企業成本壓力得到緩解,水泥價格也隨之有所下降。因天氣轉冷水泥 市場需求下降明顯,部分水泥企業透過降低水泥價格刺激市場需求,加上近期煤炭價格趨於平 穩,水泥價格降幅大於煤炭價格回落帶來的成本的下滑,導致近期噸水泥煤炭價差環比走低, 同比漲幅收窄,行業盈利能力下降。截至 12 月 8 日,噸水泥煤炭價格差為 385.55 元/噸,環 比下降 11.67%,同比上漲 11.73%。預計後續噸水泥煤炭價格差將繼續回落,但略高於歷史同 期。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