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0年7月2日,深夜,幾個行跡隱蔽、身穿便服的大臣,悄悄進入了唐朝皇宮內的禁苑,最後來到了時任禁苑總管的鐘紹京的住處。
這幾個悄悄潛入禁苑的大臣當中,為首的一人,便是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
就在半個多月以前,唐中宗李顯忽然暴斃於皇宮,死因極為可疑。李顯去世後,身為皇后的韋氏,立李顯的小兒子李重茂為太子,自己則是以太后的身份,把持了朝政。韋氏掌權之後,一方面開始操辦李顯的喪事,另一方面則是抓緊時間,攝取更多的權力,向各個要害部門,安插自己的人手。
這一夜,李隆基他們幾個人,之所以會匯聚於此,正是因為此事。
隨著李隆基等人的到來,在這天深夜,幾個大臣分別率領各自麾下計程車兵,趁著夜色,向皇宮方向進攻。在夜色的掩護下,他們很快殺入了皇宮,並且控制了整座宮城。最終,李隆基成功誅殺了身為太后的韋氏,繼而控制了整個京城。政變發生兩天之後,李隆基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聯手,擁立自己的父親李旦登基。
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唐隆政變。
提到這場政變,後人們往往注意最多的,是當時年輕的李隆基,在這場政變當中的出色表現。而除了李隆基之外,其他發動並且參與這場政變的人,則相對容易被大家所忽視。
實際上,在這場政變當中,身為禁苑總管的鐘紹京,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鍾紹京的存在,僅憑當時李隆基手上的力量,根本不足以發動政變。別說入宮殺掉韋后,就連攻入皇宮,都絕對不可能。
那麼,這個鍾紹京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場政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為何要幫助李隆基發動政變?後來結果又是怎樣的呢?
鍾紹京,字可大,江西贛州人。鍾紹京他們家,是那種典型的家道中落的破落世家。雖然在唐朝的時候混得一般,但人家祖上是很牛的。鍾紹京的十七世祖,名叫鍾繇,熟悉三國曆史的朋友,對這個名字應該比較熟悉。
在三國時代,鍾家可是最頂尖的豪門。當年曹操被封為魏王之後,魏國的相國,就是這位鍾繇。曹丕篡漢之後,鍾繇更是位列三公,被封為太傅,位高權重。不過可惜的是,在鍾繇之後,因為時代變遷,再加上南北朝時期的天下動盪,鍾家後來也就慢慢衰落了下去。尤其是鍾紹京他們家這一支,到了唐朝的時候,已經淪落到吃飯都成問題的地步了。
照理來說,出身於這樣一個破落世家的孩子,未來多半是前途黯淡。想要當上大官,身居高位,多半是不太可能的了。不過,鍾紹京運氣比較好,就在他出生的同時,唐朝已經開始全面推行科舉制。而且,到了李治和武則天的時代之後,為了打壓傳統關隴貴族集團,李治和武則天開始大範圍提拔寒門子弟,這就給了鍾紹京機會。
雖然家道中落,但鍾家耕讀傳家的家族傳統卻沒有丟掉。所以鍾紹京的少年時代,雖然日子過得比較窮,但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鍾紹京長大之後,直接去參加了科舉考試,最後透過科舉考試,步入了仕途。
而進入官場之後,鍾家的另一項家傳技能,再次幫到了鍾紹京。這項技能,就是書法。
鍾家的那位老祖宗鍾繇,除了官做得很大之外,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書法了。今天中國通用的楷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人家鍾繇的遺產。當年鍾繇精通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並且承前啟後,奠定了楷書的基礎。甚至有很多人說,稱鍾繇為‘楷書之祖’亦不為過。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鍾家雖然家道中落,但這項祖傳技能,一直沒有丟掉,一直深深銘刻在鍾家人的骨子裡。所以鍾紹京長大之後,字也寫得極好。
這個優勢,在他入仕之後,迅速凸顯了出來。
鍾紹京入仕之後,首先被任命為司農錄事。類比現在的話,大概就相當於農業部的一個普通文員,負責摘抄謄錄公文。但是就在這之後不久,鍾紹京卻因為他過人的書法,被一個朝堂頂級大佬看中。這個大佬,就是當時的宰相裴行儉。
裴行儉是李治時代的一個超級猛人,曾坐鎮西域十多年,一手打下了唐朝在西域的廣袤疆土。在李治時代後期,裴行儉則是被調入中樞,擔任宰相。在此期間,裴行儉便注意到了鍾紹京的書法,而後直接保舉鍾紹京去中書省工作。
然後,就在鍾紹京調職之後不久,李治就去世了,而後武則天開始獨掌大權,唐朝也由此進入了武則天的時代。武則天掌權之後,同樣對鍾紹京的書法極為認可。所以在這之後,整個武則天時代,皇宮內所有的牌匾、楹聯之類帶字的東西,基本上全都出自於鍾紹京之手!
這下子,鍾紹京的仕途,可以說是一片坦途了。雖然除了書法之外,鍾紹京在其他方面的本事,並不算出色。但僅憑這個長處,被武則天看中,也足以讓他一路高升了。更重要的是,因為武則天喜歡鐘紹京的書法,再加上鍾紹京擔任的也不是什麼實權要害的職位。所以整個武則天時代,不管朝局如何動盪,權力鬥爭如何險惡,鍾紹京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相比之下,武則天時代的其他大臣,則要飽受酷吏們的騷擾,經歷各種站隊鬥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丟掉性命。和這些人比起來,鍾紹京的日子,實在是過得太舒服了。
不得不說,做人掌握一門過硬的技術,確實是很有好處的事情。
後來,到了武則天暮年,公元705年的時候,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幾個大臣,發動了政變,逼迫武則天還政給李顯。這場政變,後世史稱神龍政變。神龍政變之後,一代女皇武則天,正式退位,李顯登基為帝,唐朝也由此進入了李顯的時代。
李顯登基之後,依然十分喜愛鍾紹京的字。而且,因為李顯之前根基不深,身邊可用的人不多,對鍾紹京反倒是相對更信任一些。所以不久之後,鍾紹京被提拔為禁苑總管,負責處理一部分宮廷事務。
對於禁苑總管這個官職,我們得多解釋一下。所謂禁苑,指的就是皇家專用的園林區域,也可以理解成是所謂的御花園。只不過,唐朝的這座御花園,大得驚人。整個京城西北部的大片地區,都屬於禁苑範圍,禁苑直徑超過三十里。而這座專供皇帝遊玩和打獵的禁苑,當時就歸鍾紹京負責。
這個職位,相對來說並不算太重要。但是在某些關鍵時刻,卻能發揮出難以想象的能量。
調任禁苑總管之後,鍾紹京踏踏實實地做他的工作,繼續鑽研書法。但是與此同時,朝堂上卻發生了很多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最終也將影響到鍾紹京本人。
說到這裡,我們暫時放下鍾紹京,再來說說朝堂這邊。
神龍政變之後,李顯順利登基。但是李顯登基之後,並沒能徹底結束上一代的那些恩恩怨怨。李治和武則天時代的很多舊賬,依然延續到了他的時代。尤其是他的皇后韋氏,因為之前很多的特殊遭遇,對於權力極度渴望。所以,李顯掌權之後,韋后開始大肆攬權。一方面在朝堂上大肆清除異己,害死了當初擁立李顯的神龍政變功臣,而後又間接導致太子發動政變,誅殺了武家的帶頭人武三思。另一方面,韋氏開始大肆安插自己的人手,扶持韋家掌權。
短短數年之內,一個強大的外戚集團,便再次出現。等到韋后做完這一系列事情之後,放眼整個朝堂,已經再沒有任何一方勢力,可以和韋后集團相抗衡了。於是,到了公元710年六月,韋氏乾脆直接毒死了李顯。而後立李顯的小兒子為皇帝,自己則是以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獨掌大權。
當然,對於李顯的死因,史學界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雖然正史上記載,李顯是被韋后毒死的。但還是有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李顯的死或許只是一個巧合。只不過是他恰好在那個特殊的時間點去世,而後來的政變者為了自己的正義,才將毒死李顯的罪名,強加到了韋后的頭上。
但不管怎麼說,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李顯死了,韋后開始全面掌權了。
韋后的全面掌權,讓僅存的李家宗室成員,開始惶恐不已。因為此時的劇本,和當年武則天上位時的劇本,實在是太相似了。當年武則天也是先立兒子為帝,然後開始獨掌大權,最後自己登基做了皇帝。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當時大部分的李家宗室,幾乎都沒能逃過武則天的屠戮。所有掌權的李家宗室,幾乎都被武則天給屠戮殆盡了。
所以,當韋后再次以太后的身份掌權,並且同樣的劇本開始再次上演的時候。僅剩下的李家宗室,自然就開始憂心忡忡。因為誰都不知道,韋氏掌權之後,會不會像當年的武則天一樣,再次揮動屠刀,將剩下的李家人全部殺絕。
在這其中,最為擔心的,便是相王李旦一家。
李旦是李顯的弟弟,也是武則天的小兒子。當年李治去世之後,先是由李顯即位,而後武則天又廢了李顯,改立李旦做傀儡皇帝。等到最後獨掌大權之後,才徹底廢了李旦,自己做了女皇。如此特殊的經歷和身份,讓李旦一家在這個時候,不可能逃離這個漩渦。一旦韋后掌權,不管是出於為兒子報仇的目的,還是清理李家宗室,李旦一家都絕不可能逃脫。
不過,李旦本人並沒有太出色的才能,雖然知道接下來難逃一劫,但卻依然不知道該做什麼。唯有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這個時候開始迅速行動了起來。
相比李旦,此時年紀輕輕的李隆基,更具有膽識和謀略。李隆基很清楚,一旦韋后坐穩了位置,絕對不會放過他們一家。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發難,先發動政變幹掉韋后。否則的話,一旦時間拖得久了,李旦全家絕無倖存的可能。
但問題是,想要發動政變,哪是那麼容易的?
經過數年的安插之後,此時的長安城,已經完全在韋氏集團的控制之下了。京城內的駐軍,以及守衛皇宮的羽林軍,早已被韋家人牢牢把持。羽林軍的幾個高層將領,也全都是韋后的親戚。而且,李旦一家之前的數十年時間裡,一直被牢牢監視著,根本沒有結交大臣的機會,更不可能去結交什麼外援。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想要發動政變,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但是,面對這樣的困局,年輕的李隆基並沒有退縮,反倒是想出瞭解決的辦法。
此時的李隆基,將目光投向了京城內的另外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名叫萬騎。嚴格來說,萬騎其實也是羽林軍的一部分,歸屬羽林軍管轄。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時候,曾為了方便自己打獵,從奴僕和遊牧民族當中挑選精英,組建了一支百餘人的部隊,稱之為百騎;到了李治和武則天時代,這支隊伍擴充到了千餘人左右,被改稱為千騎。再後來,到了李顯時代,因為之前李顯太子謀反的時候,這支千騎曾保護過李顯,深得李顯的信任。所以在李顯的命令之下,這支隊伍再次擴充,改稱萬騎。
這支萬騎,隸屬於羽林軍管轄。早在萬騎剛剛開始擴充的時候,李隆基就開始積極結交萬騎當中,許多有才能的年輕人,和他們結為好友。而在李顯去世之後,大概是因為韋后還沒來得及滲透。這支萬騎除了最上層的一些人手被換掉之外,其他人都沒有變動,李隆基也比較熟悉。
這支萬騎,也是李隆基此時唯一能選擇的力量了。
此後,李隆基先是去聯絡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援。太平公主也是武則天的女兒,一旦韋后掌權,多半也難逃一劫,自然願意支援李隆基,將自己的人手都派給了李隆基。然後,李隆基開始積極聯絡自己熟悉的幾個萬騎內的都尉,開始正式謀劃政變。
不過,隨著他們開始進行謀劃,李隆基漸漸發現,自己想要完成政變,還缺少一個人的支援。這個人,就是掌控禁苑的鐘紹京。
李隆基發動政變,和當年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事變,以及張柬之等人發動的神龍政變,都不太一樣。後者發動政變的時候,雖然只用了不到千人,但他們的人手,都是在京城內部。也就是說,他們只要帶人攻入皇宮,就算是成功了。
而李隆基所依靠的這支萬騎,雖然隸屬羽林軍管轄,但並不駐紮在京城內,而是駐紮在城外。也就是說,如果李隆基想要攻入皇城,首先得攻破長安城的堅固城防,然後再攻破皇城。以李隆基手上的這點力量,根本不足以實現這個目標。
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禁苑方向進攻。從這個方向進攻,可以避免很多無畏的戰鬥,直接從禁苑方向,進攻皇城!
於是,接下來,李隆基說服了鍾紹京,讓鍾紹京同意一起參加這場政變。
對於李隆基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這種事情,我們不得而知。可能是李隆基早就和鍾紹京有交情,也有可能是李隆基對鍾紹京許諾了高官厚祿。總之,鍾紹京最後是加入到李隆基小集團,而且成了核心人員,幫李隆基一起謀劃政變。
隨著鍾紹京的加入,皇城對於李隆基來說,已經觸手可及了。於是,公元710年7月2日,李隆基正式起事。在這個深夜當中之前,李隆基已經和其他人約定,一起到鍾紹京的家中匯合,所以才會出現我們最開始提到的那一幕。
不過,當李隆基等人抵達之後,其實還有一個小插曲。在發動政變的這一夜,鍾紹京大概是因為太過膽小,在李隆基等人抵達之後,竟然沒敢開門,臨戰退縮了。在這個關鍵的時候,還是鍾紹京的妻子勸說,告訴他就算不開門,也逃不過之前的謀劃罪責,鍾紹京這才終於開門,參加政變。
在這個小插曲之後,接下來的政變活動,就比較順利了。首先,李隆基等人帶上自己各自的人手,秘密向萬騎的軍營趕去。有趣的是,鍾紹京大概也是心存死戰的意思,不但自己參加了這場戰鬥,還把自家的兩百多個下人奴僕,也都帶上,一起參加戰鬥。於是在這場政變當中,就出現了兩百多個拿著斧子、鋤頭、鋸子等工具的工人,一起參加戰鬥的奇葩場景。
接下來,一行人來到羽林軍的駐地,靠著李隆基結識的那幾個年輕都尉,一行人直奔羽林軍駐地中心,根本沒人阻攔。而後,他們擒獲了韋后派來掌控萬騎的幾個高層將領,當眾將其處死。因為這幾個將領平時對大家很差,經常打罵下屬,所以他們被殺的時候,也沒誰站出來反抗。
再之後,李隆基憑藉那些結交已久的萬騎都尉,順利控制了整個萬騎。隨後,李隆基率領萬騎,從禁苑方向進攻,很順利地就殺入了宮城。最終,韋后在慌亂逃竄的過程當中,被士兵斬殺。在這一夜之後,李隆基成功控制了整個皇宮,繼而控制了整個京城,將所有韋氏安插下去的人手,全部找了出來,屠戮殆盡。。
就這樣,李隆基成功發動了政變,擁立自己的父親做了皇帝。
在這場政變之後,參與謀劃並且親身參加戰鬥的鐘紹京,自然也得到了最豐厚的獎賞。李旦即位後,鍾紹京當即升任中書侍郎,而後又升任中書令,一躍成為宰相,達到了自己人生的頂點。
不過,鍾紹京這個人,字雖然寫得好,但本人才能其實相當有限。雖然李旦把他提了上來,但是鍾紹京本人根本坐不穩中書令的位置,更不知道該如何工作。在職期間,鍾紹京隨意獎賞處罰,把中書省搞得一團亂。後來李旦見到鍾紹京是這個樣子之後,只能罷免了他的宰相之位,改封為戶部尚書,出任蜀州刺史。
後來到了李隆基即位之後,鍾紹京曾被短暫的召回京城。但因為主政的宰相姚崇,很不喜歡鐘紹京。所以沒過多久,鍾紹京就再次被貶去綿州做刺史。此後的十多年裡,鍾紹京一直在外地任職,因為姚崇等人的打壓,官位一直升不上去。
直到開元十五年的時候,已經年邁的鐘紹京,被再次召回京城。李隆基再次見到鍾紹京的時候,感慨當年鍾紹京的貢獻,所以便讓鍾紹京在京城安度晚年,而且給他加封了很多虛職。直到天寶五年的時候,鍾紹京才以八十歲高齡去世,得以善終。
雖然仕途上頗為不順,但鍾紹京在書法方面,卻有很大的貢獻。據說宋代大書法家趙孟頫,就是學的鐘紹京的書法。雖然後世鍾紹京的真跡不多,但他對中國楷書字型的發展,肯定是有很大貢獻的。
縱觀鍾紹京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鍾紹京其實是一個字寫得很好,但是做官才能相對有限的人。雖然也曾短暫身居宰輔之位,但他的才能,並不足以支撐他完成宰相的工作。所以後來被外放到地方任職,對他來說,也未必就是一件壞事。
如果鍾紹京後來積極參與朝堂黨爭,為了權力而爭鬥的話,說不定反倒無法善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