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方法能不能治療疾病,在越來越多的關於疾病研究、營養研究、代謝研究等領域的深入,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在不同的疾病中,飲食治療的作用差別很大,糖尿病、痛風、肥胖、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等與營養代謝關係密切相關的這類疾病,飲食治療還是一種重要的手段,有時候甚至可以代替藥物治療。
類風溼關節炎與飲食的關係,不像那些營養代謝類疾病那麼密切,但是因為人體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疾病是生命體非正常的生理狀態,各系統生命機能正常,是健康的基礎,也是康復疾病的基礎。食物的一些因素,也與類風溼關節炎有著聯絡。
一、保證正常的生命機能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脾胃是後天之本”這樣樸素的真理,兩千多年前已經進入了中醫學理論核心。今天我們知道的是,人體透過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為身體提供所需的營養物質,保證生命機能的正常,維護身體健康。人體需要富含所需營養物質的各種食物: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等,一樣都不能少。
因此,類風溼患者的飲食原則是均衡、多樣、不偏食、不多食。一般來說,類風溼患者不需要不忌口,也沒有必要忌口。在西藥治療方案中,飲食物和藥物一般不存在藥理層面的影響,但是存在具體藥物所需要具體注意的飲食,比如服用甲氨蝶呤期間儘量不喝酒,服用激素期間,合理攝取糖類。
忌口通常出現在中醫藥治療的時候,如果在某個特殊時期,服用某些藥物,醫生要求禁忌某些食物的,按照醫生要求做。
前面提到的常見營養代謝類疾病,日常飲食預防事關重要,與其等到檢查出疾病而依賴藥物治療,不如在沒有病之前,預防它們的發生。鑑於類風溼關節炎疾病的存在,身體少患一些其它疾病,是重要的事情。營養代謝類慢性疾病,有比較明顯的年齡表現,中老年類風溼患者,需要格外注重預防。
也許在所有的疾病譜中,這類疾病的預防效果最好、也最容易把握,它們直接和我們日常的一日三餐、鍛鍊習慣相關。我們今天的飲食中,高糖、高脂肪、高蛋白質、高鹽、低纖維素,好像一不留心就踩紅線了。所以,一般的健康飲食,是理解起來簡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或者易忘的事情。誰更自律、更節制,科學飲食方面做得越好,身體越健康,越不容易患那些疾病。
類風溼患者由於需要服用藥物治療疾病,一些藥物,比如激素,本身具有影響營養物質代謝的副作用,比如非甾體抗炎藥物、免疫抑制劑等,有影響消化功能的副作用,都可能影響到科學的飲食要求。在藥物治療中,儘量不要長期使用激素、有明顯消化功能副作用的藥物可以換掉。在服用激素期間,適當減少糖類攝取。
控制甜食,控制澱粉類主食的量、控制土豆、甘薯、嫩玉米等澱粉含量高的蔬菜量、控制糖類高的水果量等。控制食用量,不等於不能食用,不是忌口,這是科學飲食的原則。糖類是保障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物質,身體健康的基礎性保障。
蛋白質是重要的營養素, 動物蛋白質是優質蛋白質。可以合理選擇紅肉,雖然紅肉在研究方面被發現有這樣那樣不利於健康的方面,但是日常飲食還是需要合理食用紅肉,特別是對於兒童、少年、青年人來說。類風溼患者,可以合理食用紅肉,更多選擇白肉,家禽、魚類、海鮮、牛奶、雞蛋等等。植物蛋白質也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大豆蛋白、堅果蛋白等等,都是我們日常餐桌上的應有食材。
除了特殊原因,類風溼患者沒有必要一定選擇素食,簡單的素食,營養不良風險還是比較大的。葷素合理搭配,是適合類風溼患者的食譜。
對於對某些蛋白質過敏的患者,比如麩質蛋白(小麥成分)、雞蛋蛋白、牛奶蛋白(或者乳糖不耐受)、某種海鮮蛋白,避免食用該種食物。而沒有這方面表現的類風溼患者,則沒有禁忌。
在類風溼關節炎急性、嚴重發作時期,可以暫時少吃雞肉雞湯、魚肉魚湯,以及一些補益類高蛋白質煲湯,這些食物蛋白質營養豐富、易吸收,可能因為血液中氨基酸豐富而助力到炎症反應,加重症狀。病情被控制、穩定下來,則無須禁忌了。
類風溼患者需要注意脂肪、鹽等的攝取,它們與營養代謝類疾病的關係很大,低脂、低鹽是很好的預防措施。
三、輔助治療類風溼關節炎
飲食中的某些成分,對於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生、發展、治療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有研究發現,富含脂肪和加工肉食的食物,與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同型半胱氨酸等炎症標誌物之間存在正相關。過量的omega-6脂肪酸、人工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等,有促炎症作用;紅肉重要的代謝產物氧化三甲胺,也也促炎作用。它們導致的微炎症是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也可能會加重類風溼關節炎的炎症症狀。
與之相反,omega-3脂肪酸、高膳食纖維飲食,可能有利於降低、改善微炎症,有利於預防疾病、改善類風溼關節炎症狀。在脂肪、膳食纖維與類風溼關節炎的關係方面,和預防營養代謝類疾病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注意這方面的飲食問題,物超所值。嚴格、科學地控制日常飲食中的脂肪攝取,有利於類風溼關節炎的康復。
一些類風溼患者表現出明顯的食用某種食物加重症狀、甚至炎症的情況,目前病理、生理機制還不是很明確,因此不需要因為個體化現象而讓整個群體不食用某種食物。日常生活中,如果食用某種食物後出現症狀加重的情況,避免食用即可。而沒有出現加重症狀的食物,不需要禁食。
鈣質、維生素C、維生素D、鎂、錳、銅等微量元素,在預防、改善骨質疏鬆,維護骨骼健康方面,也是機制比較明確的,它們對於類風溼關節炎造成的骨受損,有治療、恢復的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酌情選擇相應的食品補充劑。如果自己對自己的情況不太清楚,可以在複診的時候,請教醫生。
肥胖的類風溼患者,可能更難控制病情,過高的體重,直接增加下肢關節負擔、加重關節疼痛症狀,增加關節恢復難度。因此,類風溼患者需要注意保持體重。
膳食纖維除了有利於減輕體內微炎症,還與腸道菌群健康直接相關。不少類風溼患者有腹瀉、便秘的情況,這可能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係。類風溼患者在治療疾病中所使用的免疫抑制劑,有可能對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有抑制作用,導致腸道菌群健康下降。
近幾年有研究顯示,有的類風溼患者腸道菌群有自己的特點,某些菌種與疾病的活動、緩解相關。也有觀點認為,腸道菌群失調導致的腸道粘膜屏障破損,是某些可以誘發類風溼關節炎的抗原物質進入血液系統的方式。腸道感染,也可能是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病誘因。
因此,維護腸道菌群健康,對於類風溼患者來說,其積極意義比一般健康人群更重要。腸道菌群中的有益菌群是以膳食纖維為食物來源的菌群,足夠、豐富的膳食纖維是維護健康腸道菌群的基本方法。膳食纖維大量存在於蔬菜、水果、粗糧等食材中,日常飲食需要注意一些。
如果因為藥物副作用而導致食慾不佳、飲食量小、消化功能降低,這些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可能會出現不容易消化、加重消化不良症狀,那麼可以根據需要和自己的經濟能力,酌情選擇益生菌、益生元方面的保健品。
腹瀉、便秘等腸道問題,不僅是健康隱患,還有可能會影響到腸道對藥物的吸收,也可能影響到藥物的排洩和副作用問題,需要注意,及時處理。長期腹瀉、便秘,透過藥物治療效果不很明顯的類風溼患者,可以考慮益生菌、益生元,調節腸道菌群的方法。
圖片攝影 文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