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先民順利農時,透過觀察天氣執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我們的農業耕種依靠太陽的執行而進行,所說義,在歷史的發展中“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農曆,成為農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十四節氣”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更影響著衣食住行,甚至文化觀念。
目前,中國正統的“二十四節氣”以河南為本。
而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同時反映著太陽也和月亮的執行,因此,“二十四節氣”的加入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執行的週期。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時間淵源
春 季
立春:公曆2月3-5日。是干支歷寅月的起始。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
雨水:公曆2月18-20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
驚蟄:公曆3月05-07日。驚蟄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二月,萬物復甦。農諺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因此,驚蟄也是春耕開始的日子。
春分:公曆3月20-22日。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後忙耕田。春管、春耕、春種即將進入繁忙階段。
清明:公曆4月04-06日。清明是干支歷辰月的起始。清明是後人掃墓的時間,也是人們郊遊的好時光。
穀雨:公曆4月19-21日。穀雨前後,天氣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於春作物播種生長。
夏季
立夏:公曆5月05-07日。立夏是干支歷巳月的起始,四月節。
小滿:公曆5月20-22日。小滿時節,大江兩岸水稻小麥皆有。
芒種:公曆6月05-07日交節。是干支歷午月的起始。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夏至:公曆6月21-22日。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小暑:公曆7月06-08日。小暑是干支歷未月的起始。表示夏天正式開始。
大暑:公曆7月22-24日。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也是夏天最後一個節氣。
秋季
立秋:公曆8月07-09日。立是干支歷申月的起始。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後一時暑氣難消,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有“秋老虎”之稱。民間有“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的說法。
處暑:公曆8月22-24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味著即將進入秋天。
白露:公曆9月07-09日。白露是干支歷酉月的起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進入白露,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秋分:公曆9月22-24日。“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按照中國傳統的農曆二十四節氣,秋分意味著真正進入秋季。
寒露:公曆10月08-09日。寒露是干支歷戌月的起始。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霜降:公曆10月23-24日。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葉紅於二月花”,霜降過後,楓樹、黃櫨樹等樹木被秋霜“染”成了紅黃色。
冬 季
立冬:公曆11月7-8日交節。是干支歷亥月的起始。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
小雪:公曆11月22-23日。小雪節氣,北方最低氣溫多在零下,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
大雪:公曆12月6-8日交節。是干支歷子月的起始。大雪為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
冬至:公曆12月21-23日。冬至日是白晝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白天逐漸變長。“數九寒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開河,八九燕來;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寒:公曆1月5-7日。是干支歷丑月的起始。正處於“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候。
大寒:公曆1月20-21日交節。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好了,豬小弟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希望大家喜歡,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