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次關於“眯眯眼”的話題被說了這麼久,這還是我第一次在這種問題上見到這麼平均的陣營,正反雙方几乎勢均力敵,然而總感覺事情演變到了一種,嗯,太過了的狀態。
無意捲入這場爭吵,我就想說,勿cue古畫,誰也別拉古畫下場。為什麼要將古畫中的眼睛簡單粗暴地歸為“眯眯眼”“吊眼”?並不是小就與之等同好嗎?
眾所周知,中國繪畫喜寫意不寫形,很多時候,那些出場的人物僅作為點綴,一些山水畫裡的人物那五官潦草得豆芽似的,就算是人物畫,也是不以寫實為主的。
中國繪畫在人物上的特殊之處,一在於大家對人體比例研究不重視,二是黑白為主的畫面造就了畫家們對人物寫實的無感。要想見到更偏寫實的風格,還要到明清接受西方寫實技法後,那時候這類畫才更多。
那不寫實畫什麼?形啊,整體的形態、氣質、舉止,這是個整體印象,有時候甚至要讓你從她們身上感受到一個時代的風采,而要帶來這種效果,並非需要具體到一張嘴、一雙眼上面。
展示唐代貴族階級的時代氣氛
當然,只要你看多了古畫,就會發現大家的樣貌似乎都有相似之處,沒錯,眼睛確實都是細長為多,尤其是女性。
但是看起來小絕非就是所謂的眯眯眼,再說古畫大部分都是這樣的眼睛,難道還能證明以前的中國人都是小眼睛?包括那些要展現美的仕女圖,也同樣會這樣畫,不然是古人偏好這種面相?
這也不可能,我相信老祖宗們的審美一直線上。早從《詩經》時代開始,就提出了“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洛神賦》有“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長恨歌》中的楊貴妃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
古人對美人的標準那可是具體到了各處的,手也看重,走路的體態也看重,何況是五官,何況是最重要的、最能彰顯出一個人的神采的眼睛。
眾所周知,我們還對眼睛做了細緻的分類,杏眼、桃花眼、柳葉眼、瑞鳳眼,其中最受青睞的屬丹鳳眼。
丹鳳眼的形狀就屬於偏細長的,而且它不分雙眼皮還是單眼皮,它就是看形狀的,甚至最具特色的就是單丹鳳眼。
丹鳳眼的眼型很難得,人們認為它所具備的神韻最為神氣,認為丹鳳眼是一種貴相,是大有作為之人才會具備的屬性。
歷史上最典型的男性丹鳳眼人物,當屬關羽,他是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可是美關公吶。女性中,小說《紅樓夢》中王熙鳳便是代表,她的為人大家也都清楚,聰慧精明。
所謂“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古人都喜歡眼波流轉、目若秋水,這樣神采該怎麼從縫一般的眼裡流出來呀?古人要畫美麗的仕女圖,不明白這個矛盾嗎?
(保命宣告:本文僅為表述探討,沒有攻擊任何長相的意思)
所以說,古畫中有相當一部分看起來像是眯眯眼的眼型,其實要展現的就是丹鳳眼。上面也說了,古代畫家對五官的刻畫不會過於細緻,所以在描繪的時候,就會折取它的特徵,也就是細長的模樣。
另一些古畫,看上去眼睛小,其實表現的是另一種低眉垂眼的神態,包括一些佛像中的菩薩,也總愛低首半垂著眼。
看到這樣的畫的時候,我們不會第一時間就對她指指點點五官,而會感受到她所流露出來的氣質,那是一種古典含蓄的姿態,是一種普度眾生的慈愛。
因為技法和表現風格的原因,古人習慣於將眼睛畫成上揚的樣子,細長優美,這並不是所謂的“眯眯眼”。
古畫追求的是一種意境,就算是人物畫,也不會特意專研五官,眼睛最重要的神采表現出來就足夠了。
另外再說一點,其實我覺得美和醜是怎樣的,大家應該都分辨得出來,它是要看整體的啊。
有時候就算是同一款眼睛,要是整體搭配不好,那也是白長。這點就像曾國潘說的那樣:“鳳眼須與人的整體形貌聯絡起來看。有一些人若孤立看他(她)的眼睛,確是鳳眼,但其整體形象不美,甚至是醜、俗、愚,則其眼僅是形似而已,不足道也。”
老實說,當你看到這樣一幅古畫的時候,你會覺得醜嗎?僅憑一雙眼睛。
並不會吧,最重要的還是整體印象,她給人的感覺就是美的,因為整體和諧,所以即便她沒有現在我們都愛的雙眼皮,那也是賞心悅目的。
所以有時候我們不要只單單抓住一個點來盯著看,還要看整體給人的感覺如何。比如同樣是上挑的眼型,像《寶蓮燈》裡面的三聖母,這眼睛上挑得還不夠長嗎?可她就是美的啊,眼波流轉,開合有情。
很多人都說古畫、以前的老動畫也有很多單眼皮、細長眼睛,但是你不要單獨把它挑出來看呀,人家的整體感覺是很舒適的。
以上,請放過古畫吧,它只不過是基於古代繪畫表現技巧而形成的傳統審美風格而已,讓它純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