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氣溫驟降得太快,腦子都想去冬眠了。但腦子是“鐵”,書本是“鋼”呀!為了吃頓“精神糧食”,@瀾滄月我給我家“腦大爺”找了本輕鬆幽默的漫畫書——《漫畫歐洲史:了不起的古希臘》。
這本由當代著名畫家、世界畫壇“廢墟流派”弟子安爭鳴聯手國內著名油畫大師弟子翟乃珂共同編著的歷史小書,以漫畫風格的人物形象替代古希臘歷史上各個城邦,透過趣味橫生的對話方式,再現了古希臘文明與戰爭交融的三千年歷史。
故事從很久很久以前,一部描述了希臘神話的史詩開始講起。
這部涵蓋了“上下集”的史詩著作最早以吟唱的方式廣為流傳。它的創造者是希臘詩人荷馬,也因此,這部史詩被後人稱為《荷馬史詩》,代表了希臘的早期文明。
在《荷馬史詩》的上集,荷馬給希臘人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兩個“皇室”間的“奪妻和反奪妻”的故事。
正如一切狗血皆為故事情節服務、happy ending才是終極大boss的西方故事原則。那些融入了故事的奪妻之恨、亡弟之仇,最終要以復仇的勝利、家人的團圓畫上句點。
但詩人荷馬能寫出後世津津樂道的史詩,當然不會是個頭腦簡單,只懂尷唱“征服”的熱血青年。
在《伊利亞特》這個故事裡,荷馬除了頌揚希臘人的英勇以外,還用具有神秘色彩的“阿喀琉斯之踵”傳說講明瞭一個道理——“再強大的英雄也有致命的死穴,沒有弱點的人是不存在的”。
而這些本來要用很多文字去描繪的場面,要花很多口舌去解釋的智慧,只簡簡單單的幾頁圖畫和對話就講了個一清二楚。
書本不僅把史詩的故事講了一遍,還對引起人們爭議的史實作了澄清。
原來,因為“木馬攻城”“智鬥獨眼”“婉拒女神”等故事情節過於魔幻,《荷馬史詩》一度被人認為是虛構的作品。
上世紀70年代,來自德國的業餘考古“腦殘粉”海因裡希·施裡曼衝動之下跑到希臘“掘地三尺”。別說,還真的被他挖出了史詩裡出現的希臘城邦邁錫尼和特洛伊。
有了實實在在的城邦遺址,這才向世人證明:《荷馬史詩》並非完全虛構,只不過是經由詩人豐富想象力加工而變得更具神話色彩。
要說內容製作精良也就罷了,作者愣是連標題這個細節也沒放過。全書大小章節的標題都被換上了爆笑的語句格式,非常符合現代人閱讀的風格。
大章節標題遵循先整體後區域性的樣式,“四字經典”概括出古希臘歷史上的6個時期,再用獨具特色的歷史事件標出這一章節將要介紹的主要內容。
比如說:第二章節的標題叫“古風時代:大佬是如何練成的”。
這一章節講述了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城邦形成及海外大移民的歷史。而這段時期又以雅典、斯巴達兩個聞名後世的城邦的建立而為人熟知。
這兩個城邦作為同時期其它希臘城邦的代表,反映了希臘不同地域的人們對民主與霸權、文化與武力的選擇差異。
崇尚文化的雅典人總是長袍加身、衣袂飄飄,富於思考的他們以“雅典”為城邦命名,就是希望他們的城邦能像心目中的女神那樣有才有財還有戰鬥力!
於是,在第二章的第一小節,作者用了“像雅典娜女神那樣,既要能打架,又要有智慧——雅典城邦的形成與改革”作為小節標題,概括了“民主的搖籃”雅典是如何誕生與發展的。
反觀另一邊,同為希臘人的斯巴達人作為一個人口數量很少的族群,沒有厚實的文化底蘊和經濟基礎,他們只好選擇了能夠保命的“下下策”——提升單兵戰鬥力。
於是,在斯巴達,你可以看到身強力壯的勇士,看到刻苦訓練的斯巴達青年。你可以看到為了生育出體魄強健的嬰兒,斯巴達婦女也被要求擁有強壯的身體。
不管怎樣,作為與雅典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希臘兄弟,斯巴達人也並非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在培養孩子成長為合格勇士的過程中,斯巴達人鼓勵每個少年都跟隨一位成年男子學習,以掌握美德等武力外的人生財富。
因此,這一小節介紹斯巴達的內容就被冠以“我們留長髮,我們不愛說話,但我們超能打——斯巴達體制的形成”這樣一個順口溜般的標題。
透過這本“壓縮餅乾”式的漫畫書,我們輕易讀懂了古希臘三千年的歷史變化與文明傳承。
這本書打破了歷史書必定冗長酸腐的特點,讓讀者在好玩又好學的方式下填補世界歷史地圖上一個角落的空白。
為了避免讀者看時太嗨、看完就忘,書本還精心準備了配套的大事年表。
大事年表上用時間豎軸的方式簡明扼要地列出了古希臘歷史上的重要時期及轉折性事件,將漫長的三千年歷史化為具有研究意義的一個個時間點。
這個年末,就讓我們在漫畫風的幽默裡讀懂古希臘,盡享一頓美味的“精神食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