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詠蘇州的詩甚多,寫出了蘇州的千姿百態、風情萬種,也讓蘇州小城名動中外。
小時候在蘇州長大,入目是小橋流水,抬眼見老宅園林。走過曲折幽深的小巷,心中便有說不出的愉悅。
身心感受蘇州之美,因年幼口拙,無以為表。稍長求學於滬上,開始尋覓詠吟蘇州的詩詞,慢慢體味詩人的神來之筆。
第一首寫蘇州之美的五言律詩,是母親給我念的唐人杜荀鶴的詩:“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母親說:“你還記得老宅嗎?沿河而築,推窗見水,不遠處便是雪糕橋。當時我抱著你,你看著一條又一條小船在窗下搖過,高興得手舞足蹈。”
這個場景,我是有點模糊了,但我少年時回過老宅,重溫了站在窗前看流水小舟的情景,說起來在心頭快一個甲子了,想起來還是那麼撩人心魄。杜荀鶴寫蘇州不用華麗的詞藻,有的是恬淡、隨和、閒適的情調,恰好與蘇州這座不張揚的古城風格很相似。
記不得多少次去蘇州了,每次重訪,總有意外的驚喜。即使是雨季,斑駁粉牆上印著詩意的雨痕,沾溼的黛瓦不動聲色地往下輕輕一壓,與探出牆頭的老樹鮮花,相映成趣,令我著迷。這時候,油然想起宋人范成大的一首七言:“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詩風古雅、清寂、靜謐、悠然,寫得不動聲色,骨子裡卻經得起反覆咀嚼。
蘇州自古出文人,本地詩人不勝列舉,出名的便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徴明、馮夢龍、錢謙益、高啟、金聖嘆、顧炎武、沈德潛、沈三白等。孟浩然、李白、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杜牧、范仲淹、蘇軾、張岱、李漁、袁枚、俞樾皆逗留蘇州,大發詩興,他們各具匠心,寫出了蘇州的千姿百態、風情萬種:蘇州因孟浩然而閒適,因李白而飄逸,因劉禹錫而俊雋,因韋應物而清幽,因蘇東坡而壯麗,因文徴明而雅緻,因唐伯虎而倜儻,因祝枝山而放肆,因張岱而任性,因李漁而隨意,因錢謙益而清綺,因金聖嘆而詼諧,因沈三白而纏綿,因冒襄而風雅,因袁枚而考究,因俞樾而精深……
吟詠蘇州的詩甚多,讓我反覆回味的還是張繼的《楓橋夜泊》。唐人張繼存詩50餘首,唯有這一首流傳千古,讓蘇州小城名動中外。
詩人置身於一個“月落”、“烏啼”、“霜滿天”的夜晚,搭乘一條小船馳近蘇州,或許是寂寞,或許是傷感,眼中的“江楓”與“漁火”,變得無語而哽咽,羈旅的遊子不說自己內心的愁緒,只寫眼中景物呈哀怨悱惻之境。在一靜一動、一明一暗的晃動中,遠處隱隱傳來寒山寺的悠悠鐘聲。
蘇州之美,實在難以言說。(曹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