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國內新能源領域從事鋰金屬電池和水系鋅離子電池研發生產的創新企業金羽新能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據悉,本輪融資將用於型號產品平臺驗證和產品在自持產線上的試生產。
金羽新能在新能源科技領域從事前沿技術的研發,在鋰金屬電池領域,在實現了能量密度、工作溫度範圍、安全性等核心技術突破的前提下,已經進入消費電子和無人機動力電池領域的試量產。此外,金羽新能還投入本質安全的水系鋅離子電池以及配套新能源解決方案的研發,將拓展新能源儲能市場。
首批交付客戶電池產品 310Wh/Kg,10Ah容量,7C放電
金羽新能在浙江安吉組建產業基地,其首條柔性半自動生產線具備-70℃低露點環境,可進行鋰金屬電池和水系電池的型號開發和批次生產,一期設計年產能200MWh。圍繞高能量密度的鋰金屬電池量產,金羽新能形成了低成本親鋰電解液、耐高壓固態電解質膜、鋰金屬複合材料以及薄鋰負極分切、疊片、封裝、化成等關鍵工藝和裝置。
搭建新型電池產業合作平臺
金羽新能的核心團隊來自北京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中科院等科研院校,研發能力突出。截至目前,在國內第一批次31餘項專利已申請,11項已經授權;第二批次40項專利已佈局。此外,已與WIPO合作,正在進行多項重要專利PCT申請。
對於未來,金羽新能有著明確的規劃,在今年“建起來”的目標已超額完成的情況下,2022年的目標是“跑起來”,憑藉重點客戶的訂單,在多個市場上得到驗證,特別是400Wh/kg以上的鋰金屬電池的市場應用。2023年的目標是“好起來”,進一步擴大客戶及訂單,開始測試鋰金屬電池體系在動力等更多領域的應用。
金羽新能創始人黃杜斌博士介紹到,作為鋰金屬電池行業規範的起草單位和工信部鋰離子電池安全標準特別工作組的成員,金羽新能與上下游重點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協同完成推動新型電池產業化這一充滿挑戰的工作。依託高幹燥度產線和完備的工程師團隊,金羽新能還開展了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上游企業新材料、新技術在電池產品側的驗證和試產,加速新型電池推向市場應用。
雙碳是國家中長期發展的大計方針,新能源領域的產業革新是其重要的抓手,在這個時間節點,追求更高能量密度和本質安全的電池領域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將為雙碳的願景提供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