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淼是一個宅男,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上班之後,他一個人租房住,基本沒什麼社交活動,一到週末就睡懶覺,經常睡到下午才起床。
一天週末,阿淼照常熬夜到凌晨2點鐘才睡覺,第二天下午3點起床,連續睡了十幾個小時。
醒來之後準備去洗漱,沒想到剛拿起牙膏,就感覺自己的手不受控制似的,一直在抖個不停,還渾身無力,不一會兒上衣就被瘋狂往外冒的冷汗給打溼了。
不僅如此,阿淼還感到心不停地撲通撲通跳,比平時的聲音要響得多,隨後他意識到自己可能是低血糖犯了,馬上找了一些帶甜味的東西吃,這才慢慢緩過來。
阿淼因為知道自己本身就低血糖,所以能夠及時應對。但在平時生活中,有些人並沒有低血糖,一餓也會出現類似心慌、手抖等症狀,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一“餓”就心慌、手抖,或是5種麻煩出現了
肚子餓,就容易頭暈目眩,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有的時候急匆匆擠公交趕去上班,沒吃早餐,也很容易血糖低。有的人甚至還會出現心慌、手抖等異常症狀。
但是,注意了,肚子一餓就心慌、手抖,可能不僅僅與低血糖有關哦!
1.低血糖
肚子餓,體內的胰島素分泌過多,就會導致低血糖。血糖一低,就容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出現頭暈、面色蒼白、手抖、心慌等症狀,應及時補充能量,以免發生移位。
如果經常出現肚子一餓就低血糖的情況,可以去醫院做一個血糖值以及胰島素值的測定。
2.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功能異常,說明甲狀腺激素無法正常分泌。當人體飢餓的時候,下丘腦會促進甲狀腺激素大量分泌,引起甲亢,導致心慌、手抖、急躁等症狀。
因此,肚子餓就心慌、手抖,除了低血糖之外,還要警惕是否是甲狀腺疾病導致的。
3.胃部疾病
胃部疾病會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引發消化方面的問題,造成消化不良,如果吃進肚子裡的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吸收,就會導致營養物質缺乏,能量不足,出現心慌、手抖的症狀,需要及時調整飲食,或者就醫治療。
此外,胃酸分泌過多還有可能與胃炎、胃潰瘍有關,應提高警惕。
4.急性心臟功能下降
急性心臟功能下降,典型症狀就是心慌、手抖。當心髒供血不足的時候,心臟功能就會下降,反過來,心髒功能下降也會影響心臟的血液供應,導致體力下降,免疫力也出現“缺口”,從而引起頭暈、意識模糊等症狀。
5.低血糖反應
低血糖反應不是低血糖,而是指具有低血糖的症狀與體徵的反應,但血糖不一定低。低血糖反應與血糖水平、血糖的下降速度有關,臨床表現為心悸、焦慮、出汗認知障礙、抽搐和昏迷等。
緩解一“餓”就心慌、手抖,4件事要堅持做
那麼,如何避免一餓就心慌、手抖呢?
調整飲食習慣
很多人由於工作忙碌,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或者暴飲暴食,經常吃重口味的食物,很容易加重腸胃負擔,導致消化吸收不良,久而久之,就會損傷胃粘膜。
因此,避免肚子一餓就心慌、手抖,應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三餐定時定量,口味清淡一點,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保證充充足的能量,才能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轉。
經常鍛鍊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加快新陳代謝,促進胃腸的消化和吸收。經常久坐不動或者缺乏運動的人,不僅容易超重和肥胖,還有可能增加胃腸病的風險,影響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肚子一餓就心慌、手抖。
加強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促進體內有害物質的排出,降低發病風險。
保持好心情
如果一個人總是脾氣暴躁、鬱鬱寡歡、情緒低落,那麼很容易造成內分泌失調,導致生病。尤其是甲狀腺功能異常的人,一定要注意調整心態,學會合理髮洩不良情緒,緩解症狀,加快病情的好轉。
保證充足的睡眠
少熬夜,養成規律睡眠的好習慣。長期睡眠不足,容易造成亞健康狀態,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生病。只有睡眠充足,身體才能能量充足,健康才有保證。
所以,肚子一餓就心慌、手抖,不一定是低血糖導致的,還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應提高警惕,及時查明原因,儘早治療。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飲食、堅持鍛鍊、睡眠充足,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患病風險。
參考資料:
[1]《一餓就感覺心慌、手抖、無力,是怎麼回事?抓住3個“幕後黑手”》.知乎.況先生.2021-03-30
[2]《我最近心慌、手抖、消瘦、易餓、脖子粗,好像得了甲亢!該怎麼辦?》.春城晚報.2021-04-29
[3]《身體發生這些令人難堪的“小事”,警惕這種病!》.人衛健康.2020-06-0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