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跑步傳訊
最早的通訊系統是靠純人力完成的,在沒有文字之前只能用口口相傳來進行傳訊。近距離的叫傳話,遠點的叫帶話,更遠的就和他說了。這些只是簡單的交流和問問題,無法將詳細的資訊進行表達完全,畢竟人的記憶力有限路途遙遠或者時間過長會造成傳音者記憶遺失。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人們開始將所說的資訊或者命令寫在或者刻在某個物件或獸皮上進行遠端傳遞,而進行傳遞的就叫做信使。關於最早的記載進行信件傳遞的應該是古希臘:馬拉松起源於公元前490年9月12日發生的一場戰役。
這場戰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松海邊發生的,史稱希波戰爭,雅典人最終獲得了反侵略的勝利。為了讓故鄉人民儘快知道勝利的喜訊,統帥米勒狄派一個叫菲迪皮茨計程車兵回去報信。
菲迪皮茨是個有名的“飛毛腿”,為了讓故鄉人儘早知道好訊息,他拼命地快跑,當他跑到雅典時,已上氣不接下氣,激動地喊道“歡樂吧,雅典人,我們勝利了”說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2.擊鼓傳訊 烽火臺
這樣的傳遞資訊的損耗太大了,傳遞一條資訊就死一個那也太虧本了。尤其是戰爭,戰爭要求的是抓住先機如果錯過先機的機會可能損失是巨大的。面對這樣的壓力下古人發明了更加快速和簡介的方法。共分為兩種,第一種就是擊鼓傳音,將命令改變成鼓點,如果遇到入侵擊鼓幾下以示告警,敵軍退走需要敲擊幾下。這種方式只能近距離使用。在外界干擾嚴重或者嘈雜的環境中聲音傳訊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
第二種方式就是為了彌補第一種方式而誕生的,第二種方式就是烽火臺,在一定的距離上設定烽火臺,將重要資訊透過煙霧和火光進行逐個傳遞,雖然無法進行復雜資訊的傳遞,但是告警等簡單資訊透過這樣的傳遞在速度上比其餘的方法快了很多。歷史上烽火臺最早有記載就是著名的“烽火戲諸侯”,也就是說周朝的時候烽火臺已經廣泛用在了當時的軍事上了。中國的萬里長城也是烽火臺的一種。到了唐代烽火傳訊又有了加強版,用的不是烽火而是燈也同時用在了長安的治安上了,例如每個城門都有一組燈,在燈的帷幔上標記顏色或者簡單的字型,當出現緊急情況時改變帷幔顏色進行不同的資訊傳遞。
3.煙花傳訊
在中國古代發明火藥後最早用在軍事上的並不是炸藥竹製火箭。最早用於軍事通訊告警系統中,這種情況出自於鞭炮。中國自古有過年放鞭炮的習慣,當火藥誕生後竹製鞭炮就遭到淘汰了,而火藥鞭炮誕生了,同時還誕生了煙花等過節用的物品。由於火藥鞭炮的聲音巨大,比起擊鼓要強很多就被一些軍事人才軍用了,煙花同樣如此。在漆黑的夜裡一個煙花升空後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到。根據這種情況就當作軍事通訊的其中一種方式了。
而白天進行通訊告警是也用煙花,只是升空後的樣式不同了,夜間利用的是煙花爆炸後的亮光進行愛他美資訊。而白天是利用鞭炮的響聲和煙霧進行傳遞資訊,在做告警鞭炮時其內部還增加了許多能製造煙霧的材料在裡邊,目的就是能讓對面的人觀看的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