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王室的世紀太后伊麗莎白太后,也就是現任女王的母親伊麗莎白·鮑斯·萊昂,其個人成就非凡,被人們稱為“撐起國王的女性”。
伊麗莎白太后的一生堪稱傳奇,用首相布萊爾的話說,“她是英國正直和勇氣的象徵”, 在首相丘吉爾眼中,她則是“最勇敢的女人”。
不僅如此,在英國民眾眼中,甚至是在世界人民的眼中,伊麗莎白太后都是一個責任感強,對生活充滿熱情與執著的人。
同時她的婚姻,她的丈夫喬治六世,她的女兒伊麗莎白二世,都是她成就的表現。
有人用優雅雍容一輩子來形容伊麗莎白太后,這個評價顯然到位且美好。
可事實上,它對於太后來說並不妥帖,因為在她的一生當中,也有著不堪回首的心酸往事。
我們都知道,當年喬治六世並不是王位繼承人的絕對繼承者,因為他有哥哥愛德華。
也就是說,伊麗莎白太后最初嫁給喬治六世是不會想到成為王后的,而事實上,她的出身也不夠這個資格。
伊麗莎白太后是克萊特·喬治·鮑斯·萊昂勳爵的女兒,在家中排行第九。
在當時那個時代,王后的出身至少要是公爵子女才行,顯然,伊麗莎白太后的父親頭銜不夠。
當年喬治六世還是阿爾伯特王子的時候,已經對伊麗莎白情有獨鍾了。
這是因為兩個人小時候曾見過一面,而且善解人意的伊麗莎白還給王子一塊蛋糕,就此讓內向的王子情種內心,這橋段非常浪漫。
所以,當喬治六世到了要結婚的年齡,他便認定了伊麗莎白。
父親喬治五世很支援兒子,就找人幫兩個人創造機會,用今天的話說,那就是王子與伊麗莎白相親見面了。
可伊麗莎白並沒有接受喬治六世的求婚,她當時是這樣說:
“只是想想就太可怕了,進入王室再也不能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喬治六世被拒絕之後並沒氣餒,而是再次求婚。
當然,結果依舊是無功而返,因為這一次伊麗莎白告訴她自己已經心有所屬,蘇格蘭馬裡伯爵正在追求她。
為此,喬治六世相當苦惱。
瑪麗王后是個寵愛孩子的母親,她見兒子鬱悶便直接出手相幫了:將馬裡伯爵直接給派遣到海外去工作。
而且,瑪麗王后也派了人向伊麗莎白施壓,在這樣情況下,伊麗莎白只好在喬治六世第三次求婚的時候點頭答應下來。
只不過,後來人們才知道,伊麗莎白拒絕喬治六世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她一直暗戀著愛德華八世。
愛德華年輕時不只長得帥,也是個風趣的人,所有英國年輕的女子都為他所傾倒,伊麗莎白也是如此。
事實上,直到喬治六世與伊麗莎白訂婚之後,她還與愛德華傳出來緋聞:倫敦的一家報紙登出了一則訊息,稱伊麗莎白與愛德華王子訂婚了。
王室為此馬上澄清,最終伊麗莎白與喬治六世進入婚姻。
於是,一段原本痴心的深情,就此被伊麗莎白太后埋進了心底。
但人們萬萬沒有想到,愛德華很快愛上了辛普森夫人,以至於為了她放棄了王位。
當時瑪麗太后非常堅定,她對愛德華說:“你不想做國王,那就由你弟弟來做好了。”
喬治六世聽說這件事之後,悲傷不已,他跑到王宮,趴在母親的腿上哭泣。
這一切都無可挽回,喬治六世從一個閒散親王成為了日理萬機的國王。伊麗莎白初聽到自己成為王后的事實時,坐在那裡淚流滿面。
原本,喬治六世有口吃的毛病,據說是因為家庭傷害造成的,嬰幼兒時遭到保姆的冷落和虐待,父母卻一直沒有發現。
也因為如此,他熱愛閒散、慵懶的生活。在結婚之後,他與伊麗莎白一直住在郊外的別墅裡,過著非常自由的田園生活。
突然走上王位,這給了喬治六世極大的壓力與困擾。
好在伊麗莎白王后沒有放棄,她默默站在丈夫的身後,幫丈夫請了語言矯正師,慢慢克服其口吃的毛病。
但壓力面前,喬治六世還是抑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再加上戰爭帶來的壓力,他變得不可理喻起來:從一個內斂、溫和的王子變成了暴躁易怒的國王。
發脾氣的喬治六世很可怕,不但對家人不好,對心愛的妻子也同樣惡劣。
在紀錄片中,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蘭頓說過:根據王室僕人的回憶,在有些場合,喬治六世甚至會毆打他的妻子。
當時喬治六世在位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確實是非常壓抑的。
哪怕是後來女兒長大、結婚,菲利普親王也有過這樣的回憶:岳父(喬治六世)的一些話,是我一生聽過的“最偏激的語言”。
由此可見,喬治六世並不好相處。
只不過,伊麗莎白王后憑著自己強大的忍受力,以及自己獨有的寬宥情懷,默默承受了下來。
正是因為如此,喬治六世才成為歷史上最成功的王者:有著恩愛的妻子,美滿的家庭,能幹的女兒。
他也曾為伊麗莎白王后授予嘉德勳章,並這樣說:
“沒有我妻子在我身邊,沒有她對我的幫助與支援,我是擔負不起身上的重擔的。”
所以,在喬治六世當政的時候,他的登基紀念郵票上是與妻子兩個人的,這也是歷史上從沒有過的事。
由此,外界紛紛認為,伊麗莎白王后才是最成功的女性,她用自己的力量撐起了丈夫的天下,又輔助女兒平安過渡王權。
可那些忍受丈夫暴躁,甚至是毆打的歲月呢?
那些為著心上人愛而不得的痛苦呢?
恐怕它們在伊麗莎白的心底從來沒有淡去過吧?只不過是閉口不提而已,存在的東西永遠都不會抹煞。
到此,我們似乎明白了一個事實,伊麗莎白對於辛普森夫人的恨,恐怕不單單是妒嫉那麼簡單,還有她破碎了自己平淡田園生活的行為。
如果不是她“搶”走了國王,那自己永遠都是那個安逸、幸福的田園公爵夫人,而不是努力遊弋於政治浪潮中的王后,不是被丈夫家暴也不能出聲的可憐女人。
所謂幸福的婚姻千篇一律,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伊麗莎白太后活了一百多歲,早年愛而不得,中年深受丈夫家暴刺激,晚年還要與看不入眼的女婿相互“對抗”,簡直就是一部真實宮斗大戲。
只是她最後以贏家的身份站在了世人的面前,所以那背後的種種不堪也就被全部剔除了。是非功過留予後人評,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