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即將過去,今年是疫情以來,國乒收穫的一年。2020年東京奧運會順利舉辦,國乒創造了04年雅典奧運會以來的最好成績;如果像以前一樣,允許同一協會有3名球員參加奧運會單打的話,東京奧運會創造歷史最佳也是大機率事件。
國乒在歷屆奧運會成績如下:
1988年漢城奧運會
2金2銀1銅:女單金牌、男雙金牌、女單銀牌、女雙銀牌、女單銅牌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
3金2銀1銅:女單金牌、女雙金牌、男雙金牌、女單銀牌、女雙銀牌、男單銅牌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
4金3銀1銅:男單金牌、女單金牌、男雙金牌、女雙金牌、男單銀牌、男雙銀牌、女雙銀牌、女單銅牌
2000年悉尼奧運會
4金3銀1銅:男單金牌、女單金牌、男雙金牌、女雙金牌、女單銀牌、男雙銀牌、女雙銀牌、男單銅牌
2004年雅典奧運會
3金1銀2銅:女單金牌、男雙金牌、女雙金牌、男單銀牌、男單銅牌、女雙銅牌
2008年北京奧運會
4金2銀2銅:男單金牌、女單金牌、男團金牌、女團金牌、男單銀牌、女單銀牌、男單銅牌、女單銅牌
2012年倫敦奧運會
4金2銀:男單金牌、女單金牌、男團金牌、女團金牌、男單銀牌、女單銀牌
2016年裡約奧運會
4金2銀:男單金牌、女單金牌、男團金牌、女團金牌、男單銀牌、女單銀牌
2020年東京奧運會
4金3銀:男單金牌、女單金牌、男團金牌、女團金牌、男單銀牌、女單銀牌、混合雙打銀牌
可能有些人對日本選手伊藤美誠/水谷隼“奪走”混雙金牌耿耿於懷,甚至認為新增混雙專案是日本乒協的“陰謀”,就是為了日本在本土奧運會能拿到乒乓球金牌。
我要說的是,混雙是一個新增專案,金牌沒有預先設定屬於誰,開賽前不屬於中國隊,也不屬於日本隊,不屬於任何隊,所以沒有“奪走”一說;另一方面,混雙專案確立後,大家處於同一起跑線,公平競爭,沒有“陰謀”一說,有也是陽謀。本屆奧運會因為疫情原因,賽場不允許觀眾入場,這對於主場作戰的日本隊來說,其實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所以,日乒混雙奪冠,是他們自身努力的結果。這個結果,應該是除了中國隊和中國球迷外,其它協會和球迷,都認為是最好的結果,給他們戰勝國乒帶來新的希望;甚至有一部分中國球迷也認為混雙金牌的“丟失”,積極意義更大。
日乒在東京奧運會給乒乓球運動做出最大的貢獻,就是在奧運會新增了混雙這個專案,做大了乒乓球運動。以前不管國乒多強,球員多努力,拿完所有的金銀牌,也只有4金2銀。但只要有新增專案,國乒就有拿5金的希望。即便像本屆奧運會,許昕/劉詩雯遺憾只拿到銀牌,但也是一枚寶貴的奧運會銀牌啊!換成其它專案,或者其它乒乓球協會,要是能摘得一枚銀牌,肯定激動壞了;不能因為國乒實力出眾,就忽視了這枚銀牌的價值。而且這枚銀牌以後變金牌的可能性,優勢也在國乒手裡。上個月結束的休斯頓世乒賽,國乒00後組合王楚欽/孫穎莎就將混雙冠軍收入囊中。
經常有網友問,“大球時代”,直板打法和削球打法很吃虧,這兩種打法會不會被逐漸邊緣化甚至消失?那是不是太可惜了?要拯救直板打法和削球打法,答案和混雙專案一樣,就是進奧運會。
乒乓球是小球,和“足籃排”大球不一樣,小球要發展,必須多元化,玩出花來。即便是三大球,也開始“多元化”:足球有五人制足球,籃球有三人籃球,排球有沙灘排球。所以,乒乓球專案必須得繼續“多元化”。
乒乓球變大後,同等力度情況下,球速變慢,這對於依賴前三板變化的直板選手來說,攻擊力銳減;雖然國乒每個時代都湧現出劉國樑、王皓、許昕這樣的直板“大師”,但再往後看看,空空如也,後繼無人啊!不是無直拍選手,而是直拍選手越來越沒競爭力。
國乒選手為什麼大部分都是右手執拍?為什麼直拍打法在國內民間有一席之地?絕大多數中國人習慣右手拿筷子吃飯,右手直板握拍的方式和拿筷子動作類似,直拍打法是乒乓球運動和中國人有機結合的產物。乒協主席劉國樑他本身就是直拍打法出身,為了保持打法的多樣性,在國乒內部也一直給直拍選手一些機會,即便如此也無法逆轉直拍打法的頹勢。照此下去,以後直板高手,可能只能存在於民間了。
削球選手也面臨直拍選手同樣尷尬的處境。19年全國錦標賽,削球老將侯英超再度摘得男單冠軍,證明了削球打法的魅力和實力;侯英超這幾年在日本T聯賽比賽,他的勝率往往也是最高的,還榮膺過MVP;說明國乒年輕一代球員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削球了,而且不止是國乒選手如此。國際比賽中很少遇到削球手,為什麼要花時間精力提高這種能力呢?現代乒壇,能說得上名字的男削球手,一隻手就夠了。
削球手在國乒,頂多就是個陪練的角色,要進前五大主力陣容,基本不可能;想進入前三核心陣容,肯定不可能。因為面對正反手進攻實力超群的選手,削球選手削出的旋轉很難制約對手,只能被動防守;甚至關鍵球還得和進攻型打法的選手一樣,透過“發球搶攻”的戰術來贏下比賽。
相較於男削球手基本沒了生存空間,女削球手的境況稍微好點;畢竟大部分女選手的力量沒男選手那麼大,扣球的球速相對較慢,削球手還有一定的競爭力;像30+歲的老將韓瑩、徐孝元,正處於當打之年的日本隊的佐藤瞳,朝鮮隊的金宋依,其她選手要贏她們,還真不容易,一不小心還有可能輸球。但隨著孫穎莎、王曼昱、伊藤美誠等新生代球員的崛起,打法愈加兇悍,正手進攻實力大大增強,女削球手的競爭力也是日漸式微。
眼見直拍打法和削球打法在現有的乒壇越來越沒有競爭力,你是家長,如果你想送孩子去學乒乓球,你會怎麼做?肯定是希望孩子不要選擇直板和削球打法,而是選擇橫拍打法,最好還是左手執拍,因為國內左手選手相對較少,更有機會“出頭”。這就從源頭進一步扼殺了直板打法和削球打法的發展。
乒乓球經過“大球”改革後,比賽更激烈,觀賞性是加強了,但也對乒乓球打法的多元化不利,趣味性少了很多,怎麼辦?只有繼續改革……
游泳有自由泳、蛙泳、蝶泳、仰泳等姿勢,同樣姿勢的選手在一起比拼,不存在一名選手仰泳,而另一名選手自由泳,一起比速度的。
乒乓球也應該進行類似改革,按打法分類比賽:直板選手對陣直板選手,削球選手對陣削球選手,橫板選手對陣橫板選手。
國內先舉辦一些直板/削球打法的比賽來嘗試,然後WTT推出類似的國際賽事,舉辦直板/削球世界盃;最後在年終總決賽上,讓直板、削球、橫板三種不同打法的選手,比如每種打法前10名(也可以是直板和削球打法的選手少一點,橫板打法的選手多一些,畢竟橫板選手更多,實力更強),匯聚一堂來競爭;團體世乒賽,每隊必須至少有一名直板或者削球這類特殊打法的選手參與;奧運會乒乓球新增直板和削球2個單打專案。只有增加競賽專案,讓各種打法的人才都有用武之地,才能促進乒乓球的多元化發展。就像中考,增加了體育作為必考專案,自然會引導大家重視體育。
可能有人會質疑,專門的削球賽事,會有人看嗎?當然有。雖然現在是“快餐時代”,什麼都要求快,很多人看比賽也要求快點看到最終比分,但也有一部分觀眾,喜歡細細琢磨,品味慢節奏的運動,比如斯諾克、象棋等。有時候看比賽,削球手對陣橫拍選手,被要求比賽中數拍數,比如一分球不能超過13拍,這明顯對削球選手不公;削球打法打的就是“持久戰”,“消耗戰”,逼著削球選手短時間內用進攻的方式得分,真的很不合理。如果是專門的削球賽事,選手完全可以盡情地享受比賽過程,不限制拍數,不限制時間,隨他們打到“地老天荒”;如果他們創造了新的多拍相持紀錄,我們還要給予他們額外的獎勵,因為這是實力和耐力的證明,也符合不斷突破的體育精神。
積極倡導乒乓球不同打法分項比賽,是光大乒乓球多元打法的最佳方式,也是促進乒乓球專案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請大家一起呼籲,讓乒協看到,讓劉國樑看到,讓“國球”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