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朝開創性的建立帝制以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2000多年來陸續產生了四十多個王朝。其中有大一統的王朝,有割據對立的分裂國家,有漢族人建立的朝堂,有少數民族組成的政府機構。
它們曾經輝煌,也曾經沒落。鼎盛時,疆域可橫跨歐亞大陸,沒落時,版圖七零八散苟且一隅。在歷史的長河中,將各種文明不斷沉澱雜糅,逐漸形成了今日之各民族大融合的中華民族。在農耕文明時代,朝代的興衰更替,無非就是土地與人口的爭奪。下面我們透過部分歷史資料對比一下自秦朝以來人口與國土面積的情況。
1、秦朝以來部分朝代的國土面積
元朝的面積是歷朝歷代都無法超越的,而且這只是亞洲部分。成吉思汗的四大汗國因為中央汗國人選的問題而四分五裂,都宣佈獨立,否則的話,蒙古人建立的帝國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國家了。西夏王朝44萬平方公里,也就相當於現在的甘肅省,但是卻也攪得宋朝不得安穩。
2、秦朝以來部分朝代人口情況
其實,人口的發展與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只要是大一統的王朝,沒有四分五裂地搞戰爭,人口的趨勢還是不斷增長的。像兩漢時期、唐、宋、明、清都是比較靠後的朝代,而且國祚都很長,戰亂不算多,只是後期衰敗了,戰爭搞得民不聊生,才會出現人口銳減的現象,但是盛世時代,人口只增不減。
3、秦朝以來部分朝代人均面積
人均面積不是越大越好,恰恰相反,古代的高樓大廈很少,用地基本上就是利用地表面積。人均面積越少證明,這片土地上的人口就眾多,社會相對來說就比較繁華。況且如果這些土地養活不了那麼多人,人民早就跑光了。那個時候,還沒有煤炭、礦場等現代意義上的資源的分類。所以人均佔有的面積越大,未必就是一件好事,遼國的面積也不小有470多萬平方公里,在上述朝代中排第七,可人口不行,太少了。可能是與他們是遊牧民族有關吧。
至於面積越大,人口越多,是不是就是一個國家強大的象徵,這個超出本人的專業範疇,希望有識之士能夠發表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