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凡是朝代更替或者政權更迭,往往就在乎一個理,講究師出有名,講究名正言順,否則後世歷史學家就會對此提出質疑,並否定其正統性,將部分實際存在的政權剔除正史,以正視聽。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政權都沒有被正史所包容,而部分實實在在存在的強盛國家卻也沒有成為我國正統王朝傳遞的一分子,當然,首先來說,區別於割據政權,如成漢、南唐之流。作為王朝,往往代表著華夏一段歷史的代名詞,類似於漢唐明清,在某一段時間裡專指我們國家。不過,有些時候,國家亂世,四方豪傑裂土稱王,導致了國家不統一,我們就將法統性最強,且佔據著至關重要位置的視為正統,如唐末五代。當然,部分偏安政權,也以皇室血統為正。
而歷史上,有著很多可以視為正統的政權,卻不被正史所承認,一方面是名不副實,另一方面是難以名正言順,還有就是影響很不好,當然,這一切都是結果論。如安祿山的燕,黃巢的齊,本身就是造反,雖然佔領了長安洛陽和關中中原,但是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滅亡唐朝,而且後期唐皆短期內擊敗了他們,恢復了江山,這種不算可以理解。玄漢屬於草莽政權,根本沒有實際掌控天下,所以不算在情理之中,偽齊為後世所不齒,以正視聽,自然也不能算。
然後是一如桓楚之流,雖然取東晉而代之,但是在當時都沒有得到天下認可,而且很短時間內就被劉裕所領導的東晉其餘勢力擊敗,理應不算。再有張邦昌的楚、李自成的大順存在時間太短,也就幾十天的事情,在數千年曆史長河中,幾十天確實太過短暫,更重要的是沒有掌控太大的疆域,所以不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
接下來,我們就來簡單瞭解一下,歷史上未被正史所接受和承認的幾個朝代。
1、虞朝
一個似乎只存在於傳說中的王朝,發生在五帝后期,通常指的是堯去世之後,舜帝所建立起來的一個王朝。人們通常把堯所建立的陶唐與虞朝聯絡在一起,並稱為唐虞。
虞朝不同於陶唐時期,舜帝即位之後,對以前原始的部落管理模式進行了巨大的變革和分工,舜帝令大禹治水,令棄負責農業,令契掌管教化,以皋陶掌管刑罰,用垂司職工程建設,益負責山林打獵,伯夷主要管理禮儀,夔負責音樂,另外還有負責教育和執行命令的負責人,同時起用政績考察,對當中不合格的人員進行替換,於是一個完整的朝廷便自此搭建了起來。
華夏也因此從部落制度邁向了王朝制度重要道路。在舜帝的努力下,虞朝打造了上古中國中原地區的一個治世,為後世所敬仰。
虞朝之所以不被認可,主要是因為史料的缺失,而且缺失的時間還很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相關虞朝的記載就幾乎失傳,自此之後成為了傳說。到後來,數千年過去後,對於這些很是久遠的故事成為了一種信史,漸漸不被正史所採納。
2、寒朝
如果說,虞朝是不被採納,那麼寒朝則是被後世抹去了。這個夾在夏朝中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始終沒有得到絕大部分人的認可。
話說夏朝時期,東夷有窮氏部落崛起,其首領后羿,善騎射,有野心。此後羿並非射日的后羿,真實射日的羿乃是堯帝的射師,和有窮氏首領相差了上百年之久。話說夏啟去世之後,太康即位,夏啟的第五子武觀自以為能力最強,在當時嫡長子繼承製度尚未開發之時,武觀深以為自己應當即位。
然而其它幾位王子也是這麼想的,於是便諸子之爭,造成了夏朝政局混亂,而野心家后羿見此情形,果斷出兵,攻入夏朝帝都,奪取了夏朝統治權,但鑑於諸侯人心思夏,夏朝宗室強大,所以也只是挾天子令諸侯,待時機成熟,方才更進一步。
后羿晚年,愈發昏聵,寵信寒浞,寒浞逐步取得了后羿的信任,並與后羿的妃子純狐勾搭成奸,將后羿的心腹大臣全部殺光,然後在前2022年手握大權,殺后羿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寒,將后羿的有窮氏一族幾乎殺盡。
而寒浞雖然取代了后羿,但是真正掌控的疆域並不大,四面八方都是夏朝的諸侯,於是寒浞即位十餘年之後,發動了滅夏之戰,攻佔了夏都斟灌,歷時數年,滅了夏王朝。夏后氏只剩下遺腹子少康。
寒浞在位55年,在少康三十多歲時,年過八十的寒浞已然不堪一擊。隨後少康聚集起自家軍隊,歷經數年,滅亡了寒朝,殺進了寒氏族人,光復了夏朝,史稱少康中興。
寒朝不被承認的原因大約就是過分殘忍,且得位不正,還有就是寒浞其人並不是好人,還有重要一點就是史料缺失,所以寒朝沒有得到承認。
3、新朝
新朝,於兩漢之間,由王莽所創,國祚十五年。西漢末年,因為高壽的王政君的存在,王氏家族成為了西漢末年最為顯赫的外戚。再加上王莽能力超群,很快超越了其它長輩和兄長,歷經沉浮之後,成為了王氏家族的代言人。
由於漢末極致地推崇儒學,而王莽作為當世的儒學大家,精通各種禮儀和學問,再加上會包裝,呈現在天下人面前便是一個完人,成為了天下士林的標杆,也就是說,王莽在其掌權時期,被包裝成為了聖人。在那時簡直是一呼百應,無所不能。
所以,王莽在當時,既掌握了朝政大權,然後又手握天下士子之心,之後,在西漢王朝主少國疑之際,故意製造異象,編造篡位的可能,最終還開創性的發明了三辭三讓的皇位交接儀式。最終,王莽在公元9年,和平的改朝換代,建立了新朝。
然而,王莽登基之後,急於做出功績,進行了一系列不符合當時實際的改革,結果造成了天下百姓食不果腹,頃刻間,農民起義遍地開花,南有綠林,東有赤眉,北有銅馬,再加上其它小股勢力,農民起義簡直鋪天蓋地。
最終,新朝大軍顧此失彼,首先被赤眉和銅馬束縛了手腳,給了綠林成長空間。然後又被綠林軍在昆陽之戰大傷了元氣,最終在公元23年,滅亡在綠林軍之手。
王莽的新朝不被正史接納,主要是東漢之後的朝代將王莽禪讓之事歸類為篡位,而之後的東漢被視為漢代衣缽,所以後世王朝為了自家江山著想,不願世上再有王莽,就否定了王莽的一切事蹟,不願承認新朝的存在。
4、武周
武周,由一代女皇武則天所締造的時代,國力強盛,天下安定,與新莽王朝差不多,存在了十五六年。但是後世史學家卻沒有將武周單列出來,算作一個獨立的王朝,而是將其歸於大唐王朝之中,乃是唐朝的一個組成部分。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偉大女性,在唐高宗中後期,便開始涉足朝政,因為高宗身體不好,所以武則天也被允許臨朝聽政,協助甚至代理高宗處理政務。唐高宗去世之後,武則天便順理成章地掌控了朝廷大局,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相繼即位,但是都被武則天廢掉。
公元690年,武則天安排了一出好戲,應天下所請,登基稱帝為女皇,同時應群臣所請,改國號為大周,定都洛陽,史稱武周。而由於李氏宗親反對者數量眾多,武則天重用酷吏,對李氏皇族進行了血腥打壓和屠殺。
武則天統治的十五年內,正是唐朝很重要的一個上升時期,在其與眾多賢臣的努力下,武周政權經濟飛速增長,對外作戰也能應付自如,百姓安居,人口增長了近一百多萬戶,延續了太宗高宗時期的上升勢頭,併為玄宗時期的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武則天末年,由於在皇位繼承人上猶豫不決,一幫李唐老臣,如張柬之和狄仁傑等,果斷髮起了政變,帶兵衝入宮中,宣佈武則天遜位,以後由中宗李顯繼任皇位。
武周不被承認的原因大概是其繼承了唐朝的所有體制,最後又還政於唐朝,更像是唐朝另一種方式的延續,而不是一個新朝代。
5、中華帝國
提起中華帝國這個名字,或許大家都不太熟悉,因為這個只存在了差不多三個月的短暫政權,被當時乃至後來天下百姓千夫所指,萬人唾罵。因為這個短暫的歷史事件,更是清末民國間影響力最大的人物眾叛親離,還背上了千古罵名。
那個人就是袁世凱,那個事件就是袁世凱稱帝,那個政權就是所謂的中華帝國,一個仿造大英帝國所建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眾所周知,袁世凱是清末民國曆史走向的重要推手,也是那個時代唯一一位能掌控天下的大人物。其1912年通告天下,脅迫清帝退位。然後與南方革命黨合作,建立了初代的中華民國,袁世凱當總統,宋教仁組內閣。內閣基本都是革命黨,由於他們不懂治國,所以,導致了一系列的混亂,之後袁世凱便強行擠入政壇,擠壓內閣,大刀闊斧改革。
1915年,袁世凱已然基本實現了獨裁,但是其並不想止步於此,而是更願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於是,面對愈來愈多聲稱代表民意支援袁世凱即帝位的民意團體(其親信偽造),袁世凱決定改變國體,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於是便要登基稱帝,建立中華帝國。
1915年12月月12日,在經過數月的內部操縱之後,袁世凱登基稱帝。但是之後,蔡鍔、唐繼堯起兵護國,袁世凱親信北洋幾位大將也通電不支援袁世凱稱帝,再加上列強從中作梗,袁世凱被迫在1916年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兩個多月後便病逝了。
中華帝國不被承認,其主要原因更像是時代劇變之下,舊時代思想邁入新時代思想大環境下的一場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