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2月27日電(史依靈)日前,由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國家病理質控評價中心共同編寫的《子宮內膜癌分子檢測中國專家共識(2021版)》進行了線上釋出。該《共識》基於科研和臨床研究結果,並參考國內外相關指南,為子宮內膜相關醫療工作者提供了參考。
該《共識》編寫委員會主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表示,2020年,子宮內膜癌分子分型被納入WHO、NCCN等重要的國際指南。但是,國內仍有部分醫療工作者對子宮內膜癌分子分型的檢測策略、患者預後評估、治療選擇的臨床價值等方面瞭解不全面。編寫這一《共識》,讓醫療工作者對子宮內膜癌分子分型更瞭解,並指導和規範子宮內膜癌分子分型在國內的臨床應用。
作為婦科常見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近年來不斷上升,且患病人群呈現年輕化趨勢。在子宮內膜癌的診療中,針對不同的病程階段和病理分型,需要進行差異化的分子檢測。精準篩查、精準分型,並綜合考慮各種生物標誌物,有助於評估患者的預後及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專家呼籲,急需規範分子檢測,助力子宮內膜癌精準診療。
北京協和醫院病理科主任梁智勇教授說,近年來,高通量檢測技術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加深了我們對腫瘤發病機制和分子遺傳特徵的認識,特別是在子宮內膜癌領域,腫瘤分子層面的改變特徵可以作為子宮內膜癌分型的依據,從而更精準的指導臨床治療。希望未來臨床專家和病理專家共同努力,藉助《共識》進行規範化診療,提高婦科腫瘤的診療水平。
北京協和醫院吳煥文教授介紹,子宮內膜癌的分子分型國際上存在多種分型路徑,《共識》結合中國臨床病理的現狀,提出統一命名規則,分型檢測的內容、方法和判讀順序,尤其是針對多重分子亞型的病例,這對臨床開展分子分型的檢測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