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故土的赤誠(序)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眼淚,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艾青的詩句。是的,當我們漫步腳下這片深沉的大地,感覺到她是有熱度的,她是有感情的,她是有力量的。
韓國民先生之所以一管在握,才情四溢,是源於對故土的熱愛,源於對父老鄉親的熱愛,源於對地方文化的熱愛。正因為一往情深,才獲得了靈感,獲得了才思,獲得了認知,無論是悠悠歲月、追本索源,還是行走在大南川總寨堡,凡是字裡行間都洋溢位一股感人的激情,洋溢位一種真誠,感露出一顆十分可貴的童心。正是對故土的熱愛,作者也獲得了力量的源泉,幾十載如一日,筆耕不輟,甘於勞累,為家鄉奉獻出一頁頁文字,今日終於成冊,在此表示誠摯的祝賀。這是作者的收穫,也是當地文化的收穫,更是古老土地的收穫。
說實話,在當今社會,寫書不容易,出書也不容易。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在文化碎片化的今天,在手機流行的今天,人們已經沒有心思看書了,更沒有心思去埋頭寫書。然而,作者依然抱著一顆火熱的心去埋頭耕耘,遠離喧囂的塵世,與自己的心靈靜悄悄地對話,這是十分難得的。有人這樣預測,紙媒將會消失,書籍最終無用,我們卻始終不肯相信。一個民族要徹底拋棄看書,那後果不堪回想,其實也是不可能的。拿德國來說,這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每人平均每年購書60多冊。我想,終有一天,中國也會迴歸到看書時代。因此我要說,作者的心血不會白花,最終會得到應有的回報和饋贈。因為蒼白的土地需要文化記載,漫長的歲月需要文化記載。
言歸正傳,先說《悠悠歲月》,我們還是非常欣賞這些質樸無華的文字。作者在教育戰線一干就是便是三十餘年,三尺講壇陪伴大半生。作品都是一些“乾貨”,而很少有“水分”。開門見山,一語中的。其實,我喜歡這樣的文風,沒有過多的修飾,也沒有更多的描寫,直來直去。除了幹好本職工作,作者還非常喜歡旅遊,算是遇到知音了。其實,旅遊是人類的天性,越是富裕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人們越喜歡旅遊。瀏覽祖國的山山水水,乃人生一大幸事,因此作者是有福氣的,其遊記也寫了不少,看來收穫也不少。
再讀《追本溯源》,這部分有史料的成分。只要有人類的活動,便有了人類的歷史,這也就有了地方史。先祖是不能忘記的,歷史是不能忘記的,血脈是不能忘記的,情親是不能忘記的。作者逐一進行考證、記錄,具有史料價值,也透露著深情厚誼。俗話說,一人一世界,一人一乾坤。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價值,每個人的人生都有意義,他們的內心深處一定是波濤起伏的海洋,是湛藍的天空,是百花盛開的芳草地,我們應該去記錄每個人的人生,作者也是這麼去做的,在此應該點贊一下。
接下來讀讀本書的重點部分《行走在大南川總寨堡》。總寨,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因為總寨是河湟地區比較有特色的文化典型區域之一。正如作者寫道,兩千多年前就有人居住此地,漢朝前主要由羌族、藏族等少數民族居主,放牧為生,根據總寨堡近鄰杜家莊塬發現漢墓群佐證,漢朝時總寨堡及附近村堡就有漢族人口居住在些地。隋唐後青海地區徹底納入中原王朝直屬統治的版圖,隨著從中原地區遷徒到青海河湟地區漢族人口的增多,總寨地區逐步由漢族取代。明清時期總寨堡做為當地多個寨堡首領地,駐有少量軍隊和軍戶人員,平時屯兵、種田、開墾荒地,戰時成軍。總寨堡由北莊、南莊(寨子)兩個城堡組合形成,是一個較完整的集屯兵、貯糧、防禦、居住為一體的寨堡。總寨堡在歷史上為拱衛西寧古城,守護西寧南大門以及護衛本村堡先民和四鄰八堡先民的安寧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曾發揮過極其重要作用。
總寨,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千百年來,這裡烽煙四起,留下不少戰火的遺蹟。也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這片美麗的故土,為作者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和環境,也留下了無限的遐思和空間。作者從各個角度給與了審視,從而寫出厚實的作品。既有概貌式的介紹,也有每一個點的介入,例如北莊、寨子、娘娘廟、門樓、戲臺、古木樓等等。這些作品的形成,得力於作者細緻入微的觀察,更得力於作者鍥而不捨的攻讀和鑽研。只要通讀整個作品,就會對總寨有一個較為透徹的瞭解,一個古老而年輕、美麗而厚重的總寨便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不僅如此,作者還寫出了大量的傳說與來歷。中國是有很多傳統節日的,這既是民俗的範疇,也是美好生活的組成部分。諸如春聯、門神的來歷,“臘八冰”的傳說,等等,其實這些東西是非常受歡迎的,而且這些東西永遠也不會過時,民俗的生命力可以說是永恆的。 作者還收集了不少美食的傳說、植物的傳說,等等。這些傳說雖然來自民間,但最終被有心人收集起來,這可以說是是對地方文化建立了功勳。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珍貴的民間文化會遺失掉,所以說作者功不可沒。
作者還描寫了家鄉的生活,諸如水煙壺的回憶,暖暖的土炕,打平夥,挖豬草的日子,等等。看到這些作品,會讓人想起美好的童年。在“家鄉的童趣”裡面,作者更是回憶了許多有趣的事兒。那個時候,雖然離商品經濟很遙遠,生活雖然清苦一點,但充滿了樂趣,充滿了情調。當然,商品經濟的大潮把這一切給沖走了,但記憶深處美好的東西卻永遠抹不去。我們回憶過去,是為了讓未來更美好。
隨著作者的筆端,我們走進了久違的鄉村。鄉村,永遠不可能丟失,那是我們的根,那是我們的精神家園,那是我們的出發地,甚至是最終歸宿。在城鎮化的今天,大家誤以為鄉村被遺棄了,其實不然。更何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最終會迴歸繁榮。中國,離不開鄉土。中國人,永遠離不開鄉土。韓國民先生的思緒,始終沒有離開鄉土,沒有離開故土,這故土就在我們大家的心裡。既然留戀著故土,那就為故土的振興和奮起獻上一片赤誠。
夏連琪 熊成俊
2021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