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黨和國家發展的新里程碑,一切被顛倒了的事物恢復了本來的面目,紅西路軍的歷史地位重新得到了確認。
高臺縣15萬軍民在這新的歷史時期,立足優勢,調整思路,抓社會發展,促經濟上臺階的同時,發揚當年紅西路軍的革命精神,軍民攜手,用心血和汗水共建共育長城。
1994年,被國家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
在這片黃土地上,當年先輩們譜寫了“正確使命正確路”的壯烈篇章,後來者創造了“英雄軍隊英雄城”的光輝業績。
從50年代中期至今,經過數十年斷斷續續的建設。
如今的高臺烈士陵園已形成一定規模,佔地4萬多平方米,成為甘肅省,乃至西北地區排名前列的大型革命陵園。
整個陵區規劃呈“樹”型,採取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建築手法,象徵革命火種植根西北大地,革命事業根深蒂固,繁榮昌盛.蓬勃向上。
陵園入口處氣勢巍峨的大門上。正面鑲刻著朱德親筆所題“烈士陵園”,背面鐫刻著郭沫若同志親筆題寫的“浩氣長存”四個大字。
陵園內部,亭、堂、室、碑、雕塑等建築物和鮮花、綠草、果樹、松柏相互穿插環繞,使歷史的回顧和現實的創新融為一體,渾然不可分割,表達了高臺人民不忘先烈,創業奮進的精神風貌。
在陵園主雨道上,坐落著由甘肅省著名雕塑家何鄂創作的雕塑“血戰高臺”。
這組由花崗岩組成的大型群雕中既有指揮戰鬥的紅軍指揮員,又有吹響衝鋒號的紅軍小號兵;既有救死扶傷的女衛生員,又有支援紅軍的地方群眾;既有揮舞大刀衝鋒拼搏的紅軍戰士,又有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的傷病員。
整個雕塑採取立體旋轉雕刻手法,使每一個側面看去都是一個戰鬥的場景、一幅生動的畫面。
表現了當年紅西路軍指戰員頑強殺敵、人民群眾奮勇援助、同仇敵愾的英雄氣概,彷彿又把人帶回了血戰高臺的那段艱苦歲月和難忘的歷史之中。
群雕之後,依次佈設著烈士紀念堂、董振堂與楊克明兩位烈士的漢白玉半身塑像、紅軍陣亡將士公墓、烈士紀念亭、革命詩抄亭等。
新津的陵園展室,陳列著大量珍貴文物、圖片、繪畫和老一輩革命家的題詞等歷史資料。
真實地再現了紅西路軍將士浴血西征的每一個情節,熱情謳歌了西路軍將士堅持真理,為了人民的事業視死如歸,可歌可泣的徹底革命精神。
1985年,國務院釋出通告,確定高臺烈士陵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高臺烈士陵園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保護單位。
1995年,甘肅省委確定高臺烈士陵園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現在,隨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不斷興起,高臺烈士陵園成為令人敬仰的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除高臺縣自身外,社會各界為這所烈士陵園的補充、完善伸出了手。
位於河西走廊地區的中央在甘企業——“鎳都”,金川有色金屬公司;“鋼城”。
酒泉鋼鐵公司;“油城”,玉門石油管理局:“衛星城”,酒泉發射基地;修建蘭新鐵路複線的鐵道部十五工程局,以及蘭州軍區,都支援鉅額款項,予以援助,使烈士陵園面貌煥然一新。
走過了40年風風雨雨不平坦歷程的高臺烈士陵園更加莊嚴、美麗了。
高臺烈士陵園有一組統計數字:自1977年以來,前來瞻仰烈士陵園的人逐年增多,共有214萬人次,其中接待集體參觀的團體單位有6587個。
214萬人次中,1983年以來的人數佔到165萬人次。據悉,在遍佈甘肅全省的40餘座革命烈士陵園中,每年瞻仰參觀人數超過15萬人次的只有高臺烈士陵園和省城的華林山烈士陵園。
數字也許是枯燥的,但透過這一組組數字,你感受到了什麼呢?
粗翻烈士陵園的“參觀登記簿”,信手摘抄數則:
1983年8月2日,林佳楣一行33人來陵園弔唁先烈,並帶來國家主席李先念對河西地區人民群眾的問候,
1983年5月5日,中央委員、蘭州軍區政委肖華將軍一行14人瞻仰陵園。
肖華當場賦詩:“肅立高臺悼忠魂,猶聞寧都號炮聲。擊案奮起干城將,振國英雄試要鋒。”
1985年9月23日,北京有名氣的“孫鬍子”、總參離休將軍孫毅來高臺陵園弔唁先烈。
孫毅也是“寧都起義”的老兵,他看到紅五軍的不平凡經歷,心情十分激動,嗓門壓過了講解員。並寫下了“英勇壯烈,浩氣長存”題詞。
1988年5月6日,中央軍委副秘書長、總後勤部長洪學智將軍視察陵園。上將巡視數週,步出陵園,復又返回,表情嚴肅,步伐緩慢,一言未發,看得異常認真。
據分析,洪學智是當年紅四方面軍的高階幹部,如今親臨戰地思昔懷舊,將軍內心的感情是常人難以理解的。後來,經他在京聯絡,為高臺陵園撥款40萬元。
1989年9月2日,副總參謀長韓懷智將軍率領在西北某地參加“長城-89”軍事演習的軍、師、團級幹部150餘人,於演習開練前夕來高臺陵園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1990年6月10日,由四川省委調任甘肅任省委書記的顧金池,到任後,專程視察烈士陵園。
1993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李鐵映同志視察烈士陵園。
還有一大串幹部、群眾所熟悉的高層領導人的名字:崔乃夫(前民政部長)、王忍之(前中宣部長)、鄭維山〔前蘭州軍區司令員)、杜義德(前海軍副司令)、傅全有(前蘭州軍區司令員)、陳光毅(前甘肅省長),劉瑞龍(前國家農業部副部長)、謝良(前全軍炮兵副政委)、侯宗賓〔前甘肅省委副書記)、王幼平〔前外交部副部長)、錢樹根(副總參謀長)、蘇井觀(前衛生部副部長)、賈志傑〔前甘肅省長)、李子奇(前甘肅省委書記)、陳明義(前成都軍區副司令員)、魏傳統(前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王定國(全國政協委員、老紅軍)、陳靖(南京軍區離休將軍)等。
有200餘名中央、國家部、委、辦領導人為高臺烈士陵園題詞,有142名省、軍級領導同志在陵園留言。
現在,每年的清明、“五·四”、“七·一”等節日,前來為紅軍烈士掃墓的人如水如潮,塞擁街巷,需全城交警出動維持秩序。
近年人數最多的一次是199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週年紀念日。
這天,有153批,3萬餘名工人、解放軍、師生、幹部從各地來高臺烈士陵園開展紀念活動,宣誓者高高舉起手臂:“學習紅軍先輩徹底革命精神,立志為共產主義理想奮鬥至”宣讀誓詞的滾滾聲浪震動四野,直衝霄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