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馬上就要過去了,你懷念它嗎?
即將到來的2022比2021是更好還是更難?
還記得2019年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2019年是過去10年裡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10年裡最好的一年。”當初看還覺得是個笑話,到現在才發現一切都在悄悄應驗。
自疫情爆發以來的這兩三年,真的是一年更比一年難,究其原因就兩點:疫情和經濟,更關鍵的是這兩者還在互相惡性迴圈。
一波波的疫情導致實體經濟變難,全世界各國央行大肆放水,營救企業和民生,導致原材料價格瘋漲,引發通脹潮,再加上疫情的迴圈刺激,企業變得難上加難。
在馬上到來的2022年,這個迴圈依舊沒變,甚至還更進一步,一邊是史無前例的通脹期,先看國際過去幾個月,通脹已經把美聯儲逼得焦頭爛額。
最新公佈的11月份CPI資料,同比增長了6.8%,創下了自1982年美國大通脹以來最大的同比漲幅。
食品、燃料、住房等等全部上漲,其他各國也沒閒著,比如韓國,很多生活用品像大蒜、食用油等,紛紛都在瘋狂上漲,很多人都表示自己已經吃不起了,甚至還出現有些人在自己家裡種大蒜的新聞。
國際上大漲,國內也不能倖免於難,之前有張圖網友們形象的感慨國內物價飛漲有多厲害,不止菜價,油價、晶片、傢俱、電器、紡織品 甚至連可口可樂都漲價了。
不是一個品類漲就是大部分品類都在漲,不是漲3-5個點,而是百分之十到一百地漲。
甚至現在想換一臺配置好一點的新電腦都換不起了!晶片、記憶體這些電腦周邊裝置全都漲得厲害。
另一邊是實體經濟放緩,打工人的收入下降。這兩年,不少朋友都有一個感受,工作比以前更難找了,為什麼?因為企業變難了!主要有三點:
一、原材料漲價,企業經營成本變高;
二、疫情衝擊,影響各行業消費人群;
三、行業監管加強,再加上搞產業升級,不少企業都被叫停或者被關停。
在這樣的背景下,像旅遊、建築、餐飲、教育、網際網路為主的服務業都在縮水,就連樓市也降溫了,大量房企陷入債務危機,很多公司連工資都發不下來,企業變難,但與此同時人才供給量卻一點沒少。
有資料顯示,明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首次超千萬,是近幾年增長人數最多的一年,再加上受疫情影響,有大量留學生回國,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打個比方,原本是3個人搶1個每月8000元工資的崗位現在變成了5個人去搶1個每月6000元的崗位,一切更捲了!所以這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企業不好過,員工更不好過。降薪、裁員現象頻頻發生。
今年16-24歲的青少年人口失業率達到了14.6%,比疫情前還多2%,就連吸引新增就業能力很強的上海,今年領取失業保險的人數也在不斷攀升,所以大家也看到,很多畢業生都去考公了。
前不久有個熱搜,西藏阿里一個小小郵政局就有超過1萬人報名,“卷”度可想而知!
可考上之後呢?剛剛傳出訊息,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地的公務員開始降薪了。蘇州公務員普降6萬,浙江公務員停發補貼,上海公務員績效獎金取消,很多公務員的公積金也要削減。
很多經濟學家預測,明年很可能會經歷“滯脹”的情況,一邊是經濟增長明顯放緩,一邊是通脹潮繼續,物價飛漲,這很可能造成企業發展環境變差,人才內卷加劇,打工人收入不穩定甚至降低。
這一高一低,就像把人扔進冰與火的考驗中無法自拔,再加上疫情一點沒消停,臨近年末,疫情變種毒性更強了,明天不知道又會變成什麼樣。
2022會不會比2021更難我不知道,但一定是一場冰與火模式,經濟放緩,個人生存艱難!
2022,沒錢沒背景的人該怎麼辦?
作為沒錢沒背景的大多數普通人,2022年我們該怎麼辦?
還是那句話,一個人的奮鬥程序要和時代背景相結合,不管你是想發展還是想解決問題,都要先看清時代在發生什麼,在研究我們的個體行為,也就是要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去看待、去解決。
先說宏觀
這兩年的通脹潮一時半會兒不會停,但好的訊息是各國、尤其是美國開始有所行動了,簡單來說,就是美聯儲要結束放水了,這麼大的通脹壓力下,美聯儲也頂不住了,開始釋放更多收緊貨幣政策的訊號。
比如11月初,美聯儲就開始逐月削減資產購買規模150億美元,包括1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50億美元的機構抵押貸款支援證券,而且不少美聯儲官員也預測,明年會加息兩次,這都代表穩步收緊成為明年的大機率事件。
要知道,當下全球通脹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疫情後美國的無限制印錢和加息,拜登上臺後推出了幾萬多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不過這些超發的美元並沒在美國國內流通,都被乾坤大挪移輸送到了全世界,通貨膨脹也隨之被帶到了全世界,美聯儲如果結束放水,全球大通脹雖然不至於立馬結束,但至少是個好的開始。
再回頭看看國內,一來咱們國內的通脹情況比全球還是好一點,畢竟我們放水還是比較剋制的,不像歐美狂撒幣,把經濟搞得很焦灼,給當前困難的經濟降溫了。
比如從最近召開的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能看出一些答案。
這次會議的關鍵詞很明顯,就是一個字——穩!會議報道中第25次提到“穩”字,怎麼理解呢?
比如會議說“在宏觀政策、社會政策上要有託底的思維,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慎重出臺有收縮效應的政策。”簡單點就是說,多幹讓老百姓安心的事兒,凡是可能影響經濟發展,類似一紙檔案就讓整個教培行業團滅的踩剎車事件,不會再出現了,還有對重點行業房地產定調要“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迴圈”,之前壓得太緊,不僅是普通老百姓,房企想從銀行貸款也只能苦等,這就讓房企一個比一個窮,進入惡行迴圈,但明年銀行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放鬆對房企房款,房地產行業可能會迎來喘口氣的機會,再有就是就業問題。
一個是要解決好青年的就業問題。
比如要增加職業技術人才在職場上的認可度,
第二是為靈活用工提供保障。
比如讓外賣員、快遞小哥等靈活就業人員都能配備五險一金。
三是挖掘大量潛在就業機會
比如推進幼兒護理行業和養老公共服務的行業。
都是接下來發力的方向
總之,國家推動就業的決心是很大的,絕不只是說說而已。
再來說說微觀方面
2022年,在我看來我們有“兩條死路,三條活路”!
“兩條死路”
第一條,不要開實體店,像什麼奶茶店、咖啡店、桌遊店,有一個算一個,今天不死明天也會死。現在是疫情週期內,不要輕易幹實體,你看到的坑,都載滿了前面的韭菜,如果創業,一定要優先選擇輕資產,就是不需要耗費你大量金錢和實體投入的行業。
第二條,不要跑滴滴乾外賣或者做任何只需要你出售時間的行業。這些“按單計件”的活兒,並不會增加你的價值,只會把你當成乾電池,“困在系統裡”出不去。
“三條活路”
第一條是穩定為王,只有穩定的收入,才能保證我們活下去,怎樣確保穩定?
首先必須要有穩定的工作,有工作的就不要輕易離職,更別裸辭。還沒工作的,優先選擇兩個方向,第一是加入大企業,像網際網路大廠、金融頭部公司或者其他像新能源、新制造這些高增長行業。因為大企業在風浪中更容易保持穩定,別看網上都是對大廠的抱怨,什麼996,、社畜,但大家不要看他們做什麼,看他們如何用腳投票。第二就是進入體制內,普遍來講,體制內收入不算高,但好在職業曲線發展更長久,只要自己不出事兒,基本能幹到退休,不用操心35歲危機被最佳化,不用操心今年公司如火如荼,明年卻倒閉關門,更不用操心單位改革被迫丟掉飯碗,當然還要擺正心態,現在幾乎不存在錢多事少的神仙工作,有的話也和你我無關,對普通人來說,要麼找個專業性強的工作考證評職稱,積累能力、閱歷和人脈,要麼找個穩定性強的工作,能夠應對中年危機,這才是最靠譜的。
第二條就是現金為王,經濟不運時,現金為王最重要。我們一定要適當存一些錢,先守好自己的錢包,哪怕一個月只存500,一年下來也有5000多塊,這些都可以用來應急,也別看別人炒股炒幣發家了,自己總想著抄底,你認為的底,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峰,少進行高風險的操作,多給自己留安全邊際。
第三條技能為王。這裡有兩重意思,一是精進自己的王牌技能,認真工作,投資自己,只要你保持核心競爭力,在大多數環境下都能自由生存;第二重含義你要將自己的技能收益擴大,換句話說,你可以將現有的技能透過網際網路賣給更多人,不只是企業和老闆,他投入不多,最大的投入就是你的時間和頭腦,他也不影響你的主業,可能還會為你的主業加分。
總之收好你的家人,守好自己的財富,利用好你的技能,哪怕我們改變不了世界,至少可以先改變自己,就算2022年肉眼可見會更難,我們也不至於淪為時代改革的犧牲者和旁觀者。
更何況,有時候每至黑暗時刻,又何嘗不是絕地逢生的時刻!
明天的難,誰說不是為了後天的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