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投資江湖中VC憑眼光和運氣賺取“高風險中的高收益”,PE憑背景實力和一二級市場差價賺得盆滿缽滿,大家各憑本事資源,很少井水犯河水。然而隨著市場上優質專案越來越少,有錢機構卻越來越多,僧多粥少下,好的創業專案也越來越貴,Pre-IPO估值越來越高,於是PE從“躺賺”變成了接盤俠,再加上IPO幾番停滯,PE基本上顆粒無收。
企業估值倒掛以及“直投+保薦”模式遇冷,倒逼PE深入前線、嘗試VC化,隨之,PE和VC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
然而,PE和VC雖都是針對一級市場專案的投資,但投資邏輯、所具備的專業能力和資源都不同,那麼PE特別是國資PE搞VC靠譜嗎?一級市場上,創業專案的風險性和諸多不確定性,能讓一直順風順水的國資PE搞定嗎?
2021哪些國資PE最活躍?
從2021年前十大活躍國資PE投資情況來看,中金資本、招商資本、中信資本以及建銀國際依然穩居前四,無論是管理資金規模、管理基金數,還是2021年的專案投資數和投資金額上,手筆依舊。
2021國資PE投資活躍度統計
這其中,中金資本作為最年輕、成長最快的國資PE,活躍度也是最高的。2021年投資專案數96起,平均投資速度每4天/起,投資金額數達到180億元,佈局領域多是醫療健康、先進製造、企業服務和汽車交通等熱門領域。
與其他私募基金不同,中金資本從成立開始就站在了頗高的起點之上,背靠中金集團提供的龐大資源基礎,目前基金管理規模3000億元,達到國資PE之最。
而中金資本能在短短4年內快速崛起,究其原因離不開,有資源豐富的中金公司作為強大的後臺支撐,其二,也是得益於中金資本搭建的良好平臺型架構,這些在國內都可以說都是獨一無二的。
另外在投資業務上,中金資本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中金公司早有股權投資方面的經驗和實踐,其是中國最早開展直接投資業務的券商,鼎暉投資便脫胎於中金公司原直接投資部。而中金公司在研究、投行業務方向身上積累深厚,優勢顯著。如今放眼國內,中金資本早已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上舉足輕重的角色。
而另一位常年上榜的重量級國資PE,就是脫胎於百年央企的資本大鱷招商資本。招商資本創立於2012年,原為招商局集團的重要子企業,2019年普洛斯參與招商資本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其戰略投資人,獲得50%的股份,與招商局攜手管理資產規模達2800億元(截至2020年底)。
此外,中信資本與建銀國際依然發揮穩定,活躍度穩居前四,其中,中信資本管理基金數最多,達到141支。
而今年活躍度榜單中也不乏新起之秀,越秀產業基金、廣發信德、金浦投資等無論投資專案數還是投資金額都位列前十。
國資PE與頭部VC神同步
雖然以中金資本、中信資本、招商資本、建銀國際為代表的PE機構與政府產業在投資目的和作用上存在明顯差別,但作為國有大型金融機構,這些機構在2021年的投資方向更多的體現出市場與政府產業之間的平衡。
在投資週期上,國資PE與高瓴資本、紅杉資本、經緯中國、紀源資本等頭部機構相呼應,在VC投資火熱時進場,在寒潮期持幣待觀,並未像政府產業基金那樣進行逆週期投資。在投資領域上,由於國資PE在VC與券商之間的聯動效應,因此更多的是與上市風向相一致,那麼是具有高成長性的科技專案,要麼具有可持續的高額營收。
1.相似的投資增長曲線
中金資本今年對外投資了96起,投資額高達180億元。其中,共參與四個Pre-IPO專案,分別是零跑汽車、三力新材、國動集團以及MEMS系列產品生產商歌爾微電子,另兩筆大的投資則是妙手醫生和積塔半導體。對於風險投資類專案,多為B輪以後專案。
2021年中信資本投資了14次,其中一半為戰略投資或成熟期專案。最大兩筆投資分別是萬達商管Pre-IPO以及泰邦生物中概股私有化,今年所有專案總投資額為83.9億元。風險投資專案,今年在B輪左後專案比較多。
招商資本今年進行了33起投資,投資額近50億元,與去年投資情況基本持平。
其中今年進行過兩次主機板定向增發,分別是中國鐵物和雲天化,並且也參與了歌爾微電子的Pre-IPO,其他四個投資金額大的專案分別是能鏈集團、藥捷安康、聯眾醫療以及和德宇航。此外,VC專案多集中在B輪和C輪。
建銀國際今年投資了29起,比去年投資增長了33%。其中參與Pre-IPO專案分別是康樂衛士、奈雪の茶以及歌爾微電子。VC專案則在A、B輪左後專案為主。
由於國資PE投資的專案多以國內主機板和港股為主,因此受去年以及今年兩地Pre-IPO利好政策影響,四家國資PE在一級和一級半市場中均比較活躍。並且對近年來國資PE投資情況進行統計,發現與頭部VC機構投資週期十分雷同。
2.政策與市場兩手抓
從四家國資PE今年來投資領域來看,“擁抱科技風口”成為新的主旋律。在今年8月的全球化智庫CCG大會上,中信資本董事長兼執行長張懿宸表示:“中國經濟總體正在向更高質量的增長過渡,需要更多科技創新來驅動。中信資本將持續關注科技創新對傳統產業的賦能,特別是數字化轉型升級領域的投資機會。” 早前,中信資本董事長張懿宸表示,在目前大的行業背景下,中信資本正在重點關注“卡脖子”領域的技術,如半導體行業中的先進企業。
四大國資PE投資領域分佈情況
資料來源:IT桔子、烯牛資料
透過對投資領域統計可以看出,四大國資PE將醫療健康以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了主要投資方向。但與半導體、新能源等政府引導基金的引導作用不同,四家國資PE在國家大力提倡,但市場尚未成熟的領域持謹慎態度,並不會太早冒然進入尚未得到上市驗證的行業。因此,對科技類專案投資一般是在B輪,甚至C輪之後。而對於A輪左右的早期專案,四大國資PE則多以跟投形式參與到頭部專案中,並多與知名VC機構進行合投。例如招商局資本今年6月投資的沐曦積體電路,該專案雖然尚處A輪階段,但投資方包括了紅杉中國、經緯中國、光速中國、東方富海、上海科創基金、聯想創投等眾多頭部VC機構。
從PE到VC化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國資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基本上都在2006-2009年、2016-2017年兩個時期成立。
2005年,《創業投資企業暫行管理辦法》政策正式出臺,確立以有限合夥形式作為人民幣私募股權投資的法律實體,中國市場逐步出現大量本土私募股權基金,尤其在2008-2009年,科創板的推出將私募股權基金的推向發展高峰期。
而在2016年左右,中國經濟已經持續高速增長了30年,開始顯現逐步放緩的現象,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根本性轉變,使得國資企業和地方政府開始考慮透過私募股權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和稅收。也正是這時,國資企業開始主動進入股權投資市場,當時湧現出一批國有企業、央企,透過自己做私募股權投資來服務自身的主業,把投資作為拉動企業業績的主要手段之一。2017年開始,國有資本利用股權運作方式推動產業重組和最佳化佈局,國資背景LP在股權市場逐步佔據重要地位,GP功能也逐漸浮現。
而另一波國資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則是由券商直投業務演化而來。2007年證監會批准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開展直接投資業務試點以來,截至2012年底已有超過40家券商成立直投公司,總註冊資本近300億元。2009年10月創業板開啟以後,券商直投業務逐漸進入黃金髮展期。然而,從2012年底IPO的停滯,使得一級市場上諸多PE所投專案面臨退出難題。
2014年1月3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了修改後的《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規範》(下稱“《規範》”)。新《規範》從五個方面對券商直投業務做了修改,券商直投業務進一步鬆綁。
直到2016年底,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證券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管理規範》和《證券公司另類投資子公司管理規範》,這是近年來券商直投領域最重要的檔案。根據新規,直接投資業務被喊停,全國60多家券商直投面臨變為證券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的集體轉型。
比較典型的代表是中金資本,在2016年年底,監管部門對券商直投業務要求整改,直投業務面臨私募子公司+另類子公司的“分家”,業務轉型在即,中金資本的設立恰逢其時。2017年3月,中金資本成立,為了對中金旗下規模龐大的投資業務進行系統性梳理;同年11月透過證監會機構部、證券業協會、基金業協會聯合會商,成為證券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
此外,國資PE中活躍度較高的金石投資,也是中信證券的專業直接投資子公司。2007年10月,中信證券經中國證監會批准直接股權投資業務試點後,在北京成立了金石投資有限公司。
券商直投開禁之後,除了金石投資之外,還有一大批券商直投公司成立。廣發信德、國信弘盛、海通開元等皆是在那段時期成立,也正是從此時,券商從PE業務開始向VC端延伸,覆蓋由早期到成長期、中後期再到併購重組的股權投資鏈條。另外一方面,人們早就發現,從2010年開始,無論從投資階段還是投資金額來看,PE和VC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而在科技爆炸、奇點臨近的時代,一個行業會被髮達的網際網路和狂熱的資本快速催熟,然後快速形成誕生獨角獸。
而大部分PE只是默默地看著這一切發生,卻幾乎完全插不上手。所以,VC早就把PE的活給幹了,頭部PE們也早已到深入到前線開闢了新的戰場。
對大部分PE來說,可做的事情真的越來越少了。雖然,新一輪IPO提速又掀起了Pre-IPO投資的狂歡,但在準註冊制趨勢下,一二級市場的估值差逐漸縮窄,再加上被資本“教壞”的企業們防不勝防的“套路”,PE們不得不眼光投向其他地方。
一些國資PE選擇透過加強對所投企業的“投後管理”來實現管理增值,或者說透過“明星企業養成”的賦能方式獲得投資回報。而從PE到VC化,國資PE脫胎於實力雄厚的國企、央企,一方面並不差錢;另外一方面,國資PE各方面管理機制較為健全,且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力,如在企業資金實力、規模、性質、服務、人才、管理等方面均佔據一定的優勢地位。
如今,國資PE到VC化已經實踐多年,國資PE們也早已根據自身優勢開闢出了新的天地,也逐漸在市場化競爭中有了自己的聲量和地位,未來期待著能在資本市場上繼續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