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鐵人先鋒
改革進行時
國務院國資委開展“雙百行動”和“科改示範行動”綜合改革以來,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先後有吐哈油田、渤海裝備、崑崙能源、潤滑油公司4家單位入選“雙百企業”,管道工程公司、北京石油機械公司2家單位入選“科改示範企業”。各入選單位結合各自功能定位、業務特點,圍繞治理機制、用人機制、激勵機制以及科技創新等方面持續深化改革,並取得了積極進展,有力促進了公司高質量發展。
三項制度改革一直是國企改革的重點,而建立“三能”(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機制則是重點中的難點,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作為國企改革“雙百企業”之一,崑崙能源堅決貫徹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黨組決策部署,主動作為、綜合施策,聚焦治理機制、用人機制、激勵機制等關鍵環節,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完善,治理能力明顯提高,員工隊伍與企業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發展實力持續提升。
革除幹部能上不能下的長期頑疾著力打通能“下”的硬通道
管理人員能上不能下,優秀幹部晉升渠道不夠暢通,一直是影響隊伍活力的老大難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崑崙能源開出一劑“良方”——全面實施崗位管理改革。
崑崙能源透過搭建崗位價值評估模型,在總部機關部門設定249個崗位、二級單位機關設定39個典型崗位。崗位與行政級別分離,崗位層級升降、薪酬待遇高低與考核結果緊密掛鉤。按照崗位管理新標準,兩級機關人員“全部起立”,重新競聘,變“相馬”為“賽馬”。目前崗位管理改革已經從兩級機關縱深推進到三級單位,形成了上下貫通的崗位管理體系。
崑崙能源江蘇分分司宿遷公司親情服務使用者,上門安檢做安全宣傳 劉寒攝
崗位管理改革實現了一般管理人員能上能下,而另外兩項影響更為深遠的改革則加速了中層幹部能上能下的步伐。
一是全面推進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崑崙能源作為集團公司推進此項改革的首批試點企業,在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圈定20家專案公司的基礎上,又主動加壓,自己增加了7家專案公司,力爭以點帶面,全面突破。面對所屬企業型別多、層級多、數量多以及股權結構多元的挑戰,崑崙能源因企施策,攻堅克難,2021年僅利用半年多時間,就完成了具備條件的42家二級單位簽約,契約率達到100%。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改變了中層幹部“一定終身”模式,打破了原有體制機制的障礙。
二是積極推進職業經理人改革破冰。“三年任期到期後,還能否繼續留下來幹,全憑這三年的業績如何”,2021年剛剛納入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的東莞中石油崑崙燃氣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韶武感嘆“壓力山大”,但是幹勁也倍增,再他看來,高風險匹配的也是高激勵。目前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已經擴大至4家,全部按照“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原則,建立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實現了“優勝劣汰、上下通暢”的目標。
打破員工能進不能出的不良迴圈著力拓寬能“出”的新渠道
近幾年,崑崙能源抓住市場機遇,加快發展佈局,市場開發呈現“多點開花”之勢,近三年新增落地並表專案達100多個。既要滿足業務發展需要,又要嚴格控制新增人員,如何解決這一對矛盾?崑崙能源給出的破解之法是“拆廟減人”,精簡機構,最佳化職能。按照“一個地市、一個管理主體”的原則,對同一或相近地域內的專案公司實施管理整合,精幹機構設定,最佳化人員配置。近三年已累計壓減三級管理機構29.81%,管理人員壓減超過10%,推動了管理人員“出機關”“進基層”。
在精簡機構的同時,全面推進勞動定員核定工作,全面摸清基層場站、班組的用工底數,編制《燃氣企業基層單位勞動定員》新標準。不僅填補了集團公司燃氣企業勞動定員方面的空白,而且為促進內部人員流動、實現人員最佳化配置奠定了基礎。
深化勞動用工市場化改革,是崑崙能源公司拓寬員工“出口”的又一個有力手段。2020年底,崑崙能源合資設立了國昆廣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實施勞動用工方式轉型的平臺和人才培養使用“蓄水池”。透過這個平臺,逐步把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再透過考核擇優“進來”,有效減少直接用工。同時,建立以勞動合同管理為關鍵、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制度,全面推行競爭上崗和不勝任退出,2021年員工市場化退出率達到3.23%。
破除收入能增不能減的平均主義著力構建能“減”的新機制
以前國有企業的薪酬體系基本上大多采取職級工資體系,待遇與職務掛鉤,“幹多幹少一個樣”。為改變這一現狀,崑崙能源以崗位管理改革為契機,建立了以崗位工資和績效獎金為主、津貼補貼為輔的基本工資制度體系,形成了為崗位付薪、為績效付薪、為能力付薪的薪酬體系。
在績效考核方面,建立全員考核評價體系,所有人員實行“一人一書(業績合同或工作任務書)”量化考核,與薪酬待遇、崗位晉升等直接掛鉤,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釋放。2019年至2021年,連續三年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同比提高8%以上。
工資總額如何分配,把“蛋糕”切好也十分關鍵。為徹底打破吃“大鍋飯”的念想,崑崙能源全面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完成目標保基本、超額完成拿獎勵、未完成任務扣績效。這樣一來,所屬二級單位就能事先算好“經濟賬”,一目瞭然知曉“創造多大價值,就能拿到多少薪酬”,“要想獲得高的薪酬,就必須完成多少任務量”。真正形成了“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的收入分配格局。
本文來自【鐵人先鋒】,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