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特效藥,新冠能否變感冒?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張林琦教授在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中表示,他認為這個願望應該可以實現,因為這次研發的抗體組合藥物,它的作用機制對於新冠病毒是非常特異的。
有了特效藥,加上疫苗接種率達到83%,我國的新冠住院率和病死率將會直線下降,距離疫情結束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國內疫情穩定了,明年的國內遊就真的能好起來嗎?
本輪疫情的源頭終於初步鎖定
12月8日,我國首個新冠治療特效藥獲批上市,這是中國的科研團隊在抗擊新冠疫情當中取得又一個讓全世界為之矚目的重要科研突破。
近日,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邀請了聯合研發這款特效藥的三方專家,為大家揭秘特效藥從研發、生產到臨床試驗的全過程。
在被主持人問到“有了特效藥,新冠能否變感冒?”時,特效藥研發團隊主要負責人,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教授表示:
這個願望應該可以實現,因為這次研發的抗體組合藥物,它的作用機制對於新冠病毒是非常特異的。
臨床試驗證明,這款特效藥能夠降低這些病人的住院率、重型率和死亡率降低80%。
本輪疫情的源頭終於初步鎖定
疫苗接種達到83%,特效藥能夠大大降低病死率,國內疫情穩定了,國內遊明年能好起來嗎?
能,也許不能!
為什麼這樣說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國內遊的出遊環境能好起來嗎?一個是國內遊的市場能好起來嗎?
我們先來看第一各方面:明年的國內出遊環境能好起來嗎?
長達兩年的疫情,不僅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和生產,也徹底打亂了我們外出旅行的計劃,阻礙了我們看世界的腳步。
明年能不能安心地外出旅行?是不少人最為關切的問題。
想要安心旅行,首先就要有一個安定的國內出遊環境。想要一個穩定的出遊環境,降低病死率,實現群體免疫是關鍵。
目前我國的疫苗接種率已經即將達到83%,再加上的特效藥,明年我國大機率是可以實現群體免疫的。
疫苗都接種了,又有了治療新冠的特效藥,有了防治結合的“戰疫雙保險”,國內遊的出遊環境自然就穩定了。
所以,明年的國內遊環境好起來,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
對於消費者來說,明年的國內出遊環境穩定了,因為疫情而耽誤的旅行終於可以補上了。
本輪疫情的源頭終於初步鎖定
國內遊的出行環境穩定了,國內遊的市場就真的能好起來嗎?
按道理說,疫情控制住了,國內游出行環境穩定了,國內遊市場應該是會好起來的。
但實際情況或許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樂觀,尤其是對於旅遊企業和從業者來說,明年的國內遊市場依然充滿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眾所周知,政治局會議是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全面落實政治局會議的重要精神,但是更全面、更具體。
會議明確指出: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需求收縮導致整體的消費非常低迷,老百姓對未來預期變差,預期轉弱疊加需求收縮很容易導致整個經濟形成一種類似大蕭條的惡性迴圈。
需求收縮,預期轉弱,大家更不敢消費,消費進一步收縮,預期變得更為悲觀……
也就是說,在疫情的衝擊下,各行各業的日子都不好過,人們沒錢了,不願意消費了。更何況旅遊並非必須品,明年的市場收縮將會更加嚴重。
本輪疫情的源頭終於初步鎖定
“穩字當頭”是我國明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
跟隨國家大勢走就一定不會出現大的失誤,對旅遊旅遊企業和從業者來說,明年依然是難熬的,“如何活下去”依然是明年旅遊業的主題。
作為旅遊企業和從業者,即便是明年國內的出遊環境穩定了,也要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投入,對於沒有把握的專案和模式,儘量不要去碰。
在被疫情拖累的兩年間,中國大多數旅遊企業都生活在一種“急於轉型,急於改變,急於嘗試”的焦慮中,這種心情可以理解,這種思路也沒有問題。
但是這種焦慮很容易讓人的判斷產生偏頗,從業做出錯誤的絕對,造成更大的損失。
越是在最艱難、最煎熬的時刻,越是要保持理智的判斷力,守住雲開見明月,明年的旅遊業經營者且忌冒進,盲目跟風。
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消費力,經濟正處於上升的態勢,旅遊業的前景業是一片光明。收縮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只是暫時的,等疫情好起來以後,等市場過了緩衝期,必定會迎來新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