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於“仁德”是什麼,從很多方面都給過闡述,其中有一段闡述,給我的印象很深,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反覆在思索。
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也。”
樊遲問仁德是什麼,孔子說:“有仁德的人,先付出艱苦的努力,獲得的結果放在後面,毫不計較,便可以說是仁德啊。”
孔子教導我們,要做一個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人。在工作上,遇到困難的事情,搶著去做,而不是逃避,甚至繞著走,把困難留給別人,對於收益呢,是根本不去管,先人後己,給多少都心懷感恩。
說實話,做到這個很難,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見困難躲,見利益搶,甚至那時的我,正在為少給我算了一點加班費而去和領導理論呢。
不過,當時有個朋友,也是勸我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果你覺得你做事只是為領導做,那你就去斤斤計較,你要覺得是給自己做,那就什麼都不要計較。”雖然當時還是覺得自己少了很多利益,還是聽了這些話,不再去和領導爭報酬,有時候為了把事情做好,加了些班,也不再去給自己邀功勞。
後來,當我到了領導崗位時,才終於懂得了這些話的深刻內涵,站在更高的位置看整個企業,才明白,企業是大家的,不是某一個人的,不會偏愛某一個人,也不會刻薄某一個人,只要你盡職盡力,盡良心去做,不會虧待任何人的,所以,如果你得到的,和你想象的不一樣,不要去抱怨,也許那真的是你應該得到的呢?
就算是你真的是個人才,領導沒有眼光,那你辭職去其他企業也好,千萬不能用消極做事來應對,那最終傷害的是你自己,因為你浪費的是你自己的時間。
諸葛亮聰明蓋世,運籌帷幄,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但是也難免遭受失敗,當他用計火燒司馬懿父子時,眼看司馬懿大軍就要全軍覆沒,勝利就在眼前的時候,一場大雨,沖刷了下來,救活了司馬懿父子,也改變了中國歷史,天下成了司馬父子的天下。對於這次失敗,諸葛亮也只能長嘆一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所以我們也要有“盡人事,聽天命”的覺悟,這當然不是消極妥協的人生態度,而是讓我們更看淡結果,心中不要因為記掛著結果,而忘了眼前真正應該做的事。
我們現實中也會看到一些人,盡了人事,辛辛苦苦打拼,兢兢業業做事,但是得不到自己渴望的結果,於是,有的人,因升遷不了抑鬱了;有的人,因考不上大學跳樓了;有的人,因戀愛不成殺人了。他們不知道結果是需要多方面的因果才能鑄就,所以得不到,就隨緣而去,才是更豁達的人生態度。
我們應該以感恩的平常心,來看待成敗得失,一件事,你想做,並做成了,是上天對你的恩寵,敗了,是命運對你的錘鍊,也許老天還有其他的安排。所以面對失意挫敗,要泰然自若,不可頹廢喪志,更不可逆天道而行。
做任何事,把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努力的過程,一部分是奮鬥的結果,真正智慧的人,把努力的過程交給自己,把奮鬥的結果交給上天。寵辱不驚,去留無意,一切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