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人類遮風擋雨的地方。動物的房子叫巢穴。所以房子是人類的專屬名詞。
最初人類是居住在山洞裡,或是山坡上挖洞,也有住在樹上的,後來洞穴和土坡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於是人類開始搭建草棚。但草棚不夠結實,人類就用石頭搭建房子,再後來根據時代發展人類學會了燒製土坯,以及磚頭,於是人類用它們代替了冰冷的石頭,隨著人口增長佔地面積減少,樓房就這樣誕生了。這些過程就是房子簡單發展史。
其實房子只是房子,是一個固體,沒有什麼思想和感情。但是因為房子裡住了人,人就和房子有了感情。也有了要求,比如大小,方向,亭臺閣榭,小橋流水,《紅樓夢》裡大觀園的氣派想必是不多的,連王妃都說太奢華了。當然對於皇親貴胄來說,房子是他們的門面,越是高大雄偉,富麗堂皇的房子也代表主人地位和不同凡響的身份。
前些年去恭王府參觀,那裡不但是道光第六子奕忻的居所還是大貪官和珅的府邸,乾隆死後,嘉慶四年單單白銀就查抄出八億兩。難怪有那句俗語: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如此說來這和珅到是乾隆的興隆錢莊了,嘉慶查抄了和珅家產並賜死和珅卻沒有連累其家人。各中緣由也說不清了。
但不論怎樣說和珅揹負了幾百年大貪官的名聲是事實。可見房子不只是房子還是斂財的道具。
但也不見得所有官宦都有好房子。
劉禹錫的《陋室銘》一文其中那句耳熟能詳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倒也符合歷朝歷代文人雅士的自嘲。這位幾經宦海沉浮的劉夢得最終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只有那間安放一桌一椅,一床的陋室和安徽縣城的半條街到成了歷史煙雲的一處名勝了,引得無數遊人駐足觀看。
俱往矣,俱往矣……
從古到今房子演變出更多故事。成了窮富的象徵,所以才有那句: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想必那住在鬧市的窮人並不比劉禹錫的陋室好到那裡,而住在深山的遠親也許是豪華別墅也未可知。畢竟時代不同了,人們的思想也不同了。有錢的人喜歡安靜。而窮人守在鬧市為了好討生活。
再然後呢,房子成了嫁娶的關鍵,沒房沒車就不要談婚姻。難不成跟你睡大街?但是在物慾飛漲的現代,房子成了婚姻的程式碼。有了房子再談感情。裸婚時代是父母或者爺爺奶奶那一輩了。現代人都現實的很。至於房子裡有什麼並不重要。
所以因為房產弄出的官司比比皆是。甚至還因為房子鬧出了人命。這樣的房子住的怎會安心?
鄰里之間也因為地皮和房子弄出不少糾紛。小時候我住的大雜院常因為房子和院牆你多一尺,他多一寸而大打出手。到頭來兩敗俱傷。如此讓我想起那句俗語: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人因為房子有了安全感,房子也因為人的善心而有溫度。隨著出生人口降低,以後的房子也許真是白菜價了。房子不再增值經濟發展又該何去何從呢?
萬變不離其宗, 房子是外在的,而房子里人的品行才是最重要的。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遠親不如近鄰。
好的房子就像人的皮囊,好不好看結實不結實,全憑個人修為。如果房子裡沒有融洽和睦,沒有相親相愛就好像一個人沒有靈魂一樣。
海子說: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樣的房子才是我們靈魂的棲息地,多看書,多學習,開闊眼界,恬淡心靈。裝點我們貧乏的生活。豐富我們的內心,願我們都擁有這樣一所豐盈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