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15日,36氪WISE2021新經濟之王峰會在上海舉行,今年我們以「硬核時代」為主題。“硬核”是當下時代和大環境帶給中國新經濟企業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要求企業關注技術創新,找到自身“硬核”壁壘;另一方面要求企業回饋社會,展現更多“硬核”責任與擔當。在從商業模式創新的“應用時代”邁向技術創新的“硬核時代”之際,我們與上百家硬核企業匯聚一堂,聚焦宏觀政策、智慧製造、半導體、新能源、新消費等熱門賽道,全方位探討各領域如何構建以創新驅動的硬核競爭力。
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宋向前參加了36氪舉辦的“WISE 2021中國產業投資峰會”,進行了關於“宏觀形勢波詭雲譎,消費企業如何破局重生”主題演講。
以下是宋向前的演講實錄:
我今天分享是宏觀形勢波詭雲譎,消費企業如何破局重生。這個也是價值重生的主題。
我在6月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中國進入了系統重灌的時代,各種生產要素的資源快速的達峰。中央做出承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可以看到,在整個國民經濟的產出模型中間,我們各種生產要素已經紛紛達到了頂點,土地、人口、資本,包括環保資源也是如此。我們系統的生產資源,生產要素都紛紛到達了這樣一個投放的頂點。全面達峰的時代,為整個中國經濟增長,和全人類的經濟增長的模型做了一個上限。
在這個情況下有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很多的機構、很多創業者、普通百姓並沒有意識到這種變化,這種系統重灌的時代會帶來什麼樣的一些改變?成本結構變化比較大。所以大家會看到最近電力緊張,中國在過去改革開放40年,由於大量的引入了競爭的機制,其實我們在過去40年的市場中間,電力並不緊張,突然今年上半年很快陷入電力緊張的局面,就是剛剛說過的,生產成本、生產要素的快速市場化的結構,導致了我們的各種資源供給不足。
我們未來會面臨水電氣各種公用工程全部生產要素市場化。電力經過這一次電力緊缺,能耗雙控,電力市場化改革和定價已經在放開。大家知道電力定價原來是國家定,雖然是我們公共事業部門,提供是公共產品服務,煤炭是市場化了,但是電價並沒有市場化。電力放開會擴大定價的波動丰度,也意味著漲價。以後,煤、天然氣、水、電力都會走向市場化。這就造成很多企業品牌這方面的成本就會快速的上升,成本端的壓力比較大。所以最近會看到PPI也是漲的很快,10月份13.5%,11月份依然是12.9%,經濟增長停滯,通貨膨脹上漲比較快,特別是PPI。
土地也是一樣,土地變得越來越稀缺,越來越珍貴。資本也是一樣,資本作為要素投放,以前大水漫灌的形勢對我們越來越無效了。M2廣義貨幣供給總量和社會融資,社融總額已經到達了230萬億,在全世界是貨幣投放最大的國家,我們老是說日本人量寬,美國人量寬,我們M2廣義貨幣供應總量在全世界獨一無二,體量最大,我們跟GDP比值是在2.5倍左右,100萬億GDP對應的是250萬億左右的M2。靠簡單的要素投放的時代,水大魚大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2021年疫情,有一句話著名的話,“2020年可能是疫情開始的第一年,你認為很糟糕,可能2020年是未來十年當中最好的一年”。
今天轉發了一個微信,在朋友圈。世界經合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包括其他的國際組織、大型投行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恐怕是40年改革開放以來最低的一年,平均在5.3%。悲觀一點像高盛這樣的機構是在4.8到4.9。這樣經濟增長速度,經濟下臺階的情況,中國過去沒有碰到過。因為進入了中國系統重灌。過去40年是一個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重商主義時代,中國搞的是市場經濟這一套。未來40年恐怕是一個公平優先兼顧效率,建立公平正義社會的時代,讓年輕人有機會,打破階梯流動的阻塞,讓階級流動更加流暢,這是系統重灌的環境。如果能與時間同頻,與時代共舞,讓你有機會在未來的趨勢中,能戰勝市場。
我們的策略,所有資源在競爭中由於結構變化,由於全面碳達峰,由於經濟增長,從簡單的要素增長進入到精耕細作的管理科學致勝的時代和科技賦能改造的時代。這個情況下,在企業的競爭會加劇,資源逐步向頭部資源集中,過去三年股票市場給你們一個證明,所有股票漲的都是大公司、大市值,我們看到指數基本上沒有動。去年一年A股指數在10%之內波動,這種波動率非常不友好,也意味著股票市場整體上要不然向上突破,要不然向下突破。長期平衡盤整是沒有機遇的。就任何一種巨量的市場,如果長期在某一個指數間進行長久的盤整,長期來看一定會選擇向上突破或者向下突破,總是有一方力量取得上風,不可能在一箇中位數上長久的進行徘徊。
未來資源會向頭部集中,所以投資本土龍頭,共享時間價值。企業的內生價值變得特別重要,反作用能力,抗風險能力就變得特別重要。中國消費確實也成為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真正的核心引擎,科技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對消費的賦能,價值共生,創造價值能力變得更加重要。這樣才能形成一系列的反脆弱的能力,贏得未來市場的變化,在變化中求生存。
中國確實進入系統重灌的時代,當今中國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社會系統開始重灌,所以順勢而為,因勢利導,與變化和解,與時代同頻,才能與系統相容。如果不能夠與劇變的時代、劇變的系統相容,大概會被這個時代出清掉。大家會看到,過去的行業調整的政策有多大,教培行業、新聞宣傳行業等等,未來很多行業會被出清掉。
中國消費、中國服務業是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因為中國有14億人,我們有全世界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全世界最大的單一經濟體的規模優勢,有全世界最好的基礎設施的能力。我們高速公路、機場、高鐵,我們的商業地產,我們的冷鏈物流,我們的電子商務,包括我們的直播、影片,新型現代渠道的建立和便利性給創業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過去一段時間的中國,中國創業環境,創業門檻空前低了,尤其是消費業。所以新消費熱,為什麼熱的原因是因為門檻變低了,基礎設施釋放的紅利使很多人能夠很快的進入到這個賽道。
但是競爭門檻空前高了,因為玩家太多了,中小玩家太多了。過程中間成為老百姓生活標配的大公司、大品牌其實沒有幾家。過去十年,最近五年,也可以觀察未來十年成為未來生活方式的品牌有幾家?大多數跟過去十年、二十年的基本邏輯是一致的。所以我過去在媒體上經常講,其實不存在媒體所宣傳的新消費和舊消費的區別,消費本質是交付好產品好服務給消費者,創造消費者價值,創造消費福利。
為什麼會有新消費這個詞語?因為本質上創新消費和傳統消費有區別,這個我認同。因為創新消費的從業者更加容易捕捉市場的變化,也更加容易理解新的消費世代、消費人群的消費需求,更加好的捕捉基礎設施所帶來的設施紅利的釋放,也更加容易觀察到消費市場的結構變遷的能力,這一點上是傳統消費者,傳統消費的品牌擁有者所不具備的。所以我認為中國其實消費這個市場的基本邏輯、底層邏輯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在技術表達方式運用上出現了非常大的變化。由於對變化的觀察、對變數的捕捉、掌握和控制的能力不同,所以就會產生創新消費和傳統消費的區別。
這個過程中由於系統重灌,宏觀環境變化這麼大,中觀的行業的變遷又這麼多,企業競爭不斷的加劇,個人認為未來是對大企業、大品牌友好的時代,中小微企業是比較艱難的時代。因為中小企業抗市場風險的能力比較弱,在消費者心中沒有建立心智型的品牌。品牌本質競爭的是人心的紅利,品牌天花板就是人心。如果你成為不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你很難贏得市場的競爭。我覺得未來中國是環境變化比較大的時代。
由於我們的成本結構上行,土地、人口、資金、技術、環保全面承壓,由於缺乏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改良的機會,所以我們的成本上行的壓力並不能透過價格傳導機制被終端消解掉。所以我看到大家很多資本去投餐飲,因為我是餐飲第一批投資人,我現在不敢投。因為餐飲行業用人太多,以後的勞動人口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你僱傭勞動力成本,成本上行的壓力超過你的想象。
所以一定提倡科技,提倡標準,提倡供應鏈化。這個非常重要,我們已經很強烈的嗅到這種味道,意識到成本結構在消解,甚至徹底的瓦解整個商業社會和消費社會原有的模型。而市場特別是投資機構,很多人不明白,還是在用過去的老邏輯投單店模型。等三年以後,五年之後再看我講的這個話可能你會發現確實如此。因為供給方的成本快速上行,終端需求定價不能消解快速上行,所以這種6-10%淨利潤水平所有的模型無論你是消費業還是服務業,經不起大浪淘沙的市場出清。風險補償不夠高,這類公司我不會投。
什麼樣的公司可以幹?大公司、強企業,強品牌。在ROE,杜邦指數中間最重要的不是利潤率水平,而是週轉,週轉明確的指向效率。運營效率更強的公司,品牌更大的公司在百姓生活中真正能夠競爭人心,贏得人心紅利的公司會更厲害,所以我們講在碳達峰、人口達峰,全生產要素達峰的時代,帶來成本結構的劇烈轉變。大家思考一下,不是空穴來風,在我所投資的公司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只有優質的公司才能未來贏得競爭。未來對中小企業的投資,早期投資,尤其是由0-1不好做。未來由0-1,由1-10是非常難做的,所以我們要搶10-100,爬過拐點的公司,未來才有機會。
投資本土龍頭,共享時間的價值。既然要素加速向頭部集中,馬太效應表現的越來越明顯,過去三年五年的資本市場,美國、歐洲、日本、中國都是如此,所有的資源全部超配在頭部上。財富集中在這種情況下,透過產業賦能和改造實現產融深化,以更高的生態效率獲得更高的市場滲透率。商品和品牌的競爭力最重視人心的競爭,而人心競爭的市場正向表現是什麼?就是滲透率,產品滲透率和品牌滲透率,沒有別的,這樣才能獲得長期、穩定的超額投資收益。
最後,在這樣的時代特別想告訴大家,雖然前半段有不好的訊息,但依然有好的訊息。中國有14億人,中國老百姓希望有美好生活,在未來會出現大量的消費和服務業的品牌,與滿足美好生活願望相適應的品牌定位。走出廢墟的才是英雄,知道時代的殘酷,依然也要熱愛生活,我也祝福大家,希望大家未來一定變得更好。
謝謝!